李兴华
- 作品数:19 被引量:34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鞍区冠状薄层CT增强扫描技术
- 1989年
- 采用高分辨率、薄层 CT 扫描技术,为垂体病变的诊断开辟了新的检查途径。方法是,先注射造影剂后,再行俯卧位定位、扫描。快速定位、快速扫描,使图像位置准确。
- 李兴华
- 关键词:鞍区高分辨率造影剂扫描图像窗位
- 高海拔地区精神分裂症松果体、小脑和脑实质密度CT检查的研究
- 1989年
- 本文对70例精神分裂症和7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脑 CT 检查。经对比研究后我们发现高海拔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 CT 检查有以下几个特征,(1)精神分裂症患者松果体钙化多见,达68.57%,临床症状表现以阴性症状多见,无钙化者则以阳性症状多见。(2)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小脑蚓部萎缩者占41.43%。(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两侧额、顶、枕、颞部和三脑室两旁脑组织密度均减低。
- 曹英山李肇宪宁尚节韻得中高良贵李兴华蒋咸禄
- 关键词:CT检查松果体小脑蚓部脑室扩大组织密度
- 高海拔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实质和脑室系统CT检查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1989年
- 本文研究了高海拔地区精神分裂症脑的器质性特征,结果发现:1、精神分裂第Ⅲ脑室扩大占35.71%,侧脑室扩大占44.29%,外侧裂的宽度与半球间裂异常分别占95.71%和100%,2、高海拔地区精神分裂症与平原相比较,显示以脑皮质萎缩明显。
- 宁尚节李肇宪曹英山李兴华高良贵韻得中蒋咸禄
- 关键词:CT检查脑室系统脑室扩大侧裂脑皮质
- 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全脑CT灌注和CT血管造影研究被引量:28
- 2005年
- 目的评价全脑CT灌注成像加同步CT血管造影(CTA)对早期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缺血性卒中发作2~24 h病例分别行常规非强化CT(NCCT),CT全脑灌注成像(PWCT)及灌注后70 s的延时扫描(DCT),分别测量低灌注区中心,周边及健侧相对应区CT值,计算病变中央和对侧灌注血液容积(PBV),PWCT作为CTA源图像重建CTA,判断颅内大血管阻断或狭窄及分支缺损情况,灌注延时相了解侧支循环改变,PWCT用密度差法处理,1周至1个月后复查CT、MR确定最终梗死区面积,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例缺血性卒中NCCT+PWCT+CTA未发现异常10例,其中临床及复查CT、MR证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6例,腔隙性梗死4例,10例PWCT低灌注区中心﹑周边内侧与外侧和健侧对应区C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灶中心﹑周边内和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侧和健侧P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最终梗死区面积较低灌注区增大,增大百分比与缺血时间呈中度负相关,R 2=0.42,CTA显示左大脑中动脉阻断2例,左大脑中动脉前、中分支缺如3例,NCCT、PWCT及CTA的敏感度分别为28.5%、71.4%和35.7%,延时相显示不对称充盈血管5例.结论 CT全脑灌注像加同步CTA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不失为一种简便、省时和有效的方法,可明确低灌注区的存在及其大小、位置和相对应供血动脉的情况,对半暗带区也可作出一定程度的推测,可为临床早期溶栓治疗提供半定量的形态学依据.
- 张永海白俊虎张明杨国才唐桂波方军史伟李兴华刘素萍卢青唐军
- 关键词:CT血管造影急性期脑梗死早期缺血性脑梗死脑CT灌注成像大脑中动脉阻断
- 高海拔地区精神分裂症的松果体和小脑等的CT研究被引量:1
- 1989年
- 对70例精神分裂症和7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脑部CT检查,发现高海拔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CT改变有以下几个特征:(1)松果体钙化达68.57%,临床症状以阴性症状多见;无钙化者以阳性症状多见。(2)合并小脑蚓部萎缩者占41.43%。(3)两侧额、顶、枕、颞部和三脑室两旁脑组织密度均减低。
- 曹英山宁尚节高良贵李肇宪李兴华韻得中蒋咸禄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松果体小脑CT
- 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塞全脑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研究
- 张永海白峻虎杨国才张明唐军方军史伟李兴华刘素萍卢青唐桂波
- 脑梗塞是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CT灌注成像联合CTA检查,安全、经济、简便、快捷,灌注成像早期可显示急性脑缺血病灶的范围,获得CPF、CPV、TTB等多个脑血流动力参数,定量...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梗塞血管造影血流灌注
- 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评价螺旋CT脑血管造影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ICKERPQ2000SV螺旋CT机,对30例患者在平扫的基础上进行SCTA检查,将图像原始容积数据在VOXELQ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及多方观察。结果螺旋CT脑血管造影30例,其中脑动脉瘤2例,脑动静脉畸形5例,脑膜瘤及脑胶质瘤12例,超急性期脑梗塞5例。结论SCTA属于非损伤性血管造影检查,安全、简便,其阳性检出率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和意义。
- 李兴华
- 关键词:CT脑血管血管造影
- 儿童脑包虫病4例报告
- 1990年
- 本文报告4例国内文献报道较少的儿童脑包虫,供临床参考。临床资料 4例均为男性,最小3.5岁,最大10岁;藏汉族各2例;均有高颅压征,家畜接触史及不同程度的偏瘫与肌张力增高;例2例3意识呈嗜睡状。
- 崔自强史星坦谢长城李宪肇李兴华
- 关键词:包虫囊肿脑包虫病残腔颅缝高颅压
- 高原脑水肿的CT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在青藏高原,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高原旅游业的发展,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时有发生,患病率为0.5%~2.0%。HACE是急性高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最为凶险的终末阶段,发病机制可能与缺氧导致脑充血水肿、颅内压升高和细胞功能障碍有关,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明了。影像资料显示脑自质水肿多分布在胼胝体膝部,脑肿胀不甚明显。笔者日常工作中遇到HACE患者局限性脑水肿并不突出,但临床症状非常明显,因此,笔者的目的旨在了解HACE颅内CT表现,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 张永海白峻虎霍明欣马太平杜永发李兴华唐桂波魏萍方军刘素萍潘玉琴李伟健吴国生
- 关键词:高原脑水肿CT表现CEREBRAL细胞功能障碍急性高山病
- 高原地区冠状动脉形态和冠心病的VCT研究
- 张永海孙艳秋白峻虎杨梅董永兴刘素萍李兴华汪静静王学玲赵丰平王照谦
- 选取200例世居高原的冠心病患者,分别测量左冠主干及各段分支、右冠主干及分支的管径(非狭窄段)、评估冠脉重构,计算心功能指标SV、EF值和左室游离壁中段的增厚率,按冠脉狭窄部位程度及性别、年龄匹配选取平原200例冠心病患...
- 关键词:
- 关键词: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