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作品数:15 被引量:54 H指数:5 供职机构: 邯郸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 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内镜下支架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结肠支架置入术治疗结直肠癌恶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内支架置入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15例,梗阻部位位于直肠8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6例,乙状结肠1例。CT及X线检查发现7例肝转移,3例肺转移。选取自膨型支架或带膜支架,术后观察患者排便通畅度、每日排便次数、粪便性状、以及有无腹痛、便血等症状。支架置入术后24 h复查腹部立位平片。24 h后梗阻缓解为治疗成功的标准。结果 15例患者中,置入成功率为100%,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肿瘤术中穿孔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6月近端再次梗阻给予支架叠加治疗缓解3例,死于胃癌出血1例。结论内镜下支架引流术主要应用在恶性肿瘤所致急性结肠梗阻晚期的姑息治疗,其侵袭性较小,能迅速缓解梗阻,安全,经济,有效,患者易于接受,被认为是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梗阻的首选治疗方式。 王军民 徐超 李云 牛爱军关键词:肠梗阻 结肠直肠肿瘤 内镜 超声内镜指导下对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指导下对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85例,所有患者行超声内镜和普通胃镜检查,依据静脉曲张程度和位置,分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组62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EVS)组55例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序贯硬化剂注射(EVLS)组68例。比较3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胸部不适、发热、进食异物感、恶心呕吐),急诊止血率、近期和远期再出血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生活质量核心30问卷调查(QLQ-C30)评分及静脉测量情况。结果EVLS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EVL组、EVS组(P<0.05)。EVLS组在并发症:发热、进食异物感、恶心呕吐,远期再出血率,血流速度、血流量,术后6、12个月及总复发率,曲张静脉壁厚度方面显著低于EVL组和EVS组(P<0.05);在术后3、6、12个月QLQ-C30评分,总横断面表面积、食管周围静脉穿通支最大直径、奇静脉最大直径、穿通支阳性例数方面显著高于EVL组EVS组(P<0.05)。结论食管曲张静脉总横断面表面积、食管周围静脉穿通支最大直径、奇静脉最大直径是静脉曲张复发的危险因素,曲张静脉壁厚度是其保护因素;EVL和EVS对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预防和治疗方面疗效显著,联合采用EVLS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和远期再出血率,效果明显优于单用EVL和EVS治疗,安全性较好。 石小静 申军华 牛红梅 李云 苏淼 刘斌 李志英关键词:超声内镜 肝硬化 硬化剂注射 内镜下经多隧道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比较内镜下经多隧道黏膜下剥离术(ESMTD)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ESMTD和ESD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4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SMTD组(38例)和ESD组(102例)。比较两组术后病灶整块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疼痛程度及随访3、6、12个月的复发率、生活质量核心30问卷调查(QLQ-C30)评分。结果ESMTD组患者术后在整块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明显高于ESD组,在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明、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MT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MTD组和ESD组在术后3个月均无复发病例,ESMTD组在术后6、12个月复发率低于ESD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ESMTD组在术后3、6、12个月QLQ-C30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MTD和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疗效显著,且ESMTD在术后病灶整块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疼痛程度及复发率、QLQ-C30评分方面明显优于ESD,安全性较好。 李云 夏秀丽 徐超 王军民 梅鹏飞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早癌 内镜下负压套扎术对Ⅱ、Ⅲ度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负压套扎术对Ⅱ、Ⅲ度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期间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Ⅱ、Ⅲ度痔疮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传统外剥内扎术,n=58)和B组(内镜下负压套扎术,n=62)。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肛肠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值、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2(IL-12)、C反应蛋白(CRP)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 CD8^(+)升高,但B组低于A组,CD3^(+)、CD4^(+)、CD4^(+)/CD8^(+)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相比,内镜下负压套扎术用于Ⅱ、Ⅲ度痔疮,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同时还可促进机体肛肠动力学恢复,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徐珊 窦燕 李小军 李云 徐超关键词:痔疮 肛肠动力学 炎症反应 胃肠道肿瘤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接收的6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当做研究的对象,在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之后,观察组患者使用手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方法,对照组... 霍浩然 房娉平 张欣 徐超 李小军 李云 秦瑞峰关键词:胃肠道肿瘤 腹腔热灌注化疗 文献传递 ESMTD对早期食管癌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隧道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multi-tunnel mucosal dissection,ESMTD)对早期食管癌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早期食管癌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ESMTD组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组,每组50例,ESMTD组给予ESMTD治疗,ESD组给予ESD治疗,比较两组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alpha,TGF-α)]及手术、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ESMTD组和ESD组术后SCCAG、TGF-α明显低于术前,ESMTD组术后SCCAG、TGF-α明显低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MTD组切除标本面积、切除速度、整块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明显高于ESD组,ESMTD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率明显低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MTD组复发率低于ES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MTD可有效降低早期食管癌患者手术创伤及SCCAG、TGF-α水平,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及促进康复,且复发少,值得临床推广。 李云 刘超 刘琳 夏秀丽 徐超 闫玲新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早期食管癌 并发症 复发 黄芪多糖对小鼠食管癌前病变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小鼠食管癌前病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6只、模型组26只、黄芪多糖组24只和全反式维甲酸组24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通过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喂养15周诱导制备食管癌前病变小鼠模型。造模完成后,黄芪多糖组50 mg/kg灌胃给药,1次/d;全反式维甲酸组7.5 mg/kg灌胃给药,每2 d 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0.9%氯化钠溶液,1次/d,共10周。HE染色法观察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食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流氏细胞仪检测血液中CD3^(+)、CD4^(+)、CD8^(+)T细胞和NK细胞比例;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食管上皮组织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食管上皮组织呈现癌前病变或癌变,癌变率66.67%;食管上皮细胞可见胞核大小不等、核分裂相增多等超微结构改变;血液中CD3^(+)、CD4^(+)T细胞和NK细胞比例降低,CD4^(+)/CD8^(+)比值降低,CD8^(+)T细胞比例升高(P<0.05);食管上皮组织STAT3、HIF-1α、VEGF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和全反式维甲酸组癌变率降低(P<0.05);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明显改善;CD3^(+)、CD4^(+)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升高,CD4^(+)/CD8^(+)比值升高,CD8^(+)T细胞比例降低(P<0.05);STAT3、HIF-1α、VEGF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黄芪多糖组对各指标的调控作用均优于全反式维甲酸组(P<0.05)。结论:黄芪多糖对小鼠食管癌前病变进展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及抑制STAT3、HIF-1α、VEGF转录表达有关。 夏秀丽 赵树山 李云 宋晓明 徐珊 程丽敏 李森 徐超关键词:食管癌前病变 黄芪多糖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腹腔热灌注配合双途径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配合双途径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之间接收的9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当做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热灌注配合双途径化疗的方法,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全身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腹水率情况。结果: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腹水有效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使用腹腔热灌注配合双途径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该治疗方法值得进行推广。 霍浩然 房娉平 张欣 徐超 李小军 李云 袁增江关键词:腹腔热灌注 双途径化疗 消化道恶性肿瘤 胃间质瘤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STER治疗的251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STER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情况。依据STER术后有无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间质瘤STER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251例胃间质瘤患者均顺利完成STER,整块切除率达100%(251/251),未见肿瘤残留,随访1年未发现远处转移、新发肿瘤或死亡病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239例(95.2%)CD117阳性,241例(96.0%)DOG-1阳性,134例(53.4%)CD34阳性,16例(6.4%)S-100蛋白阳性;术后12 h~14 d发生创面出血的患者有27例(10.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变部位、瘤体最大径、术中明显出血、手术者操作熟练程度是与STER术后出血有关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部位为贲门—胃底、瘤体最大径≥4 cm、手术者操作不熟练是STER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TER治疗胃间质瘤效果理想,但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影响STER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病变部位、瘤体最大径、手术者操作熟练程度等。 李云 刘超 刘琳 夏秀丽 徐超 闫玲新关键词:内镜 胃间质瘤 术后出血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脑梗死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表现、中西医治疗疗效及预后等情况,为小儿肺炎支原体相关脑梗死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我科收治的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既往文献报道该病患儿及同期医院内院内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情况进行比较,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CNS发生前.本组共18例有典型呼吸道感染表现,总占56.25%.主要为咳嗽和发热;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肢体瘫痪(90.63%)和面瘫(75%);颅部MRA成像异常且以脑中动脉异常为主;血清及脑脊液检查均显示IL-8、IL-18、sIL-2R水平显著提高(P<0.05);患儿经治疗病情均好转和改善。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脑梗死除呼吸系统感染症状外.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肢体瘫痪及面瘫.脑中动脉存在循环异常,血清及脑脊液内IL-8.IL-18、sIL-2R水平明显升高等体征.采用阿奇霉素贯序疗法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可取的较好的疗效。 房娉平 霍浩然 李小军 李云 朱海生关键词:脑梗死 肺炎支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