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联周
-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行老年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纳布啡组(N组)、舒芬太尼组(S组)及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组(N+S组),每组20例。观察和记录术后镇痛前(T0)及术后镇痛即刻(T1)、5 min(T2)、10 min(T3)、20 min(T4)、40 min(T5)的脑电双频指数(BIS)、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6、12、18、24 h的镇痛效果。结果①VAS评分:术后6 h 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8、24 h N+S组均显著低于N组与S组(P<0.05)。②T1~T3时段N+S组、N组、S组BIS及HR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P<0.05),SBP、DBP均高于同组T0时(P<0.05)。T1~T4时段BIS、SBP、DBP、HR N+S组、N组均优于同期S组(P<0.05)。③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N+S组均少于N组和S组(P<0.05),N组均少于S组(P<0.05)。④不良反应总发生率N+S组均低于N组和S组(P<0.05)。结论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PCIA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 朱联周
- 关键词: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舒芬太尼
- 异氟烷麻醉大鼠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及其与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异氟烷麻醉大鼠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及其与源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低剂量麻醉组、中剂量麻醉组、高剂量麻醉组,每组10只。低剂量麻醉组、中剂量麻醉组、高剂量麻醉组分别吸入浓度为1.5%、2.4%、3.0%的异氟烷,对照组吸入含30%的氧气和空气混合气体。12 h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认知功能(潜伏期和穿越原平台次数),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GSK-3β、β-catenin蛋白水平。结果高、中、低剂量麻醉组大鼠潜伏期和穿越原平台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76±2.38 s vs.9.64±2.13 s vs.8.60±2.07 s vs.7.55±1.96 s;8.72±0.95次vs.7.88±0.83次vs.7.05±0.71次vs.6.23±0.59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麻醉组最高,其次为中剂量麻醉组,最低为低剂量麻醉组,呈剂量依赖性(P<0.05)。HE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正常;各麻醉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出现形态学改变,细胞间隙增宽,核染色质模糊不清,胞核固缩、浓染甚至破裂。高、中、低剂量剂量麻醉组大鼠海马组织GSK-3β、β-catenin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9±0.22 vs.1.37±0.18 vs.0.88±0.13 vs.0.39±0.09;1.66±0.19 vs.1.24±0.15 vs.0.85±0.11 vs.0.51±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麻醉组最高,其次为中剂量麻醉组,最低为低剂量麻醉组,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异氟烷可能通过激活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使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从而造成认知功能障碍,这可为临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朱明王玉蓉朱联周
- 关键词:异氟烷Β-连环素
- 胸外按压预防脾虚湿阻型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低氧血症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观察胸外按压对脾虚湿阻型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按入选标准筛选我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脾虚湿阻型肥胖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麻醉方法均为静脉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观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及程度、检查总时间、用药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趋势及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麻醉时间、用药量、心率、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压组发生低氧血症、SpO2下降、呼吸停止10s以上及检查中断的情况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外按压在脾虚湿阻型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具有预防低氧血症的作用,且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阿尔达克·夏买提佘志佳朱联周
- 关键词:肥胖脾虚湿阻型无痛胃镜胸外按压低氧血症
- 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丙泊酚靶控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丙泊酚靶控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变化的关系。方法 :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都选择气管插管丙泊酚靶控麻醉,治疗组的靶浓度从0.5μg/m L开始逐级递增,递增梯度为0.5μg/m L;对照组靶浓度从2.0μg/m L开始逐级递增,递增梯度为1.0μg/m L。两组患者都记录了清醒状态时、意识消失时、插管前、插管后1min、插管后3min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与意识消失时丙泊酚诱导总量。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分别为3.14±0.12μg/m L和3.14±0.15μg/m L。治疗组的丙泊酚诱导总量分别为224.84±70.84mg,对照组为248.54±62.01mg,治疗组的丙泊酚诱导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麻醉期间两组的MAP与HR值都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不过治疗组插管不同时间点MAP与HR值都高于对照组。两组清醒状态时的BIS值都明显高于其他监测点,而对照组由于丙泊酚用量的增加,BIS下降的幅度更大,组间对比差异都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S可准确地反应丙泊酚的镇静深度,低剂量丙泊酚靶控输注能有有效保持BIS值稳定与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诱导总量,保障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的安全。
- 朱联周于湘友马玉华郭致忠
-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丙泊酚靶控输注
- 不同配伍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和刮宫术的麻醉临床观察
- 2004年
- 我院从2000年9月~2004年3月,应用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异丙酚,配伍用不同种药物进行人工流产术和刮宫术163例,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吴晓东朱联周许峰热汗古丽.买买提谢奇志张映艳赵伟陶应珍蔡英郭伟
- 关键词:配伍丙泊酚人工流产术刮宫术麻醉
- 超声引导下肋间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后急性疼痛及麻醉药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间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后急性疼痛及麻醉药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拟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肋间组与胸椎旁组,各38例。肋间组采用全麻联合肋间神经阻滞,胸椎旁组采用全麻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2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24 h内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麻醉药用量、手术前后血清疼痛应激指标[前列腺素E2(PGE2)、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不良反应。结果胸椎旁组下床时间早于肋间组(P<0.05);在术后不同时间点(2、4、8、12、24 h),胸椎旁组患者在静息和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肋间组(P<0.05);术后2 h、24 h胸椎旁组血清PGE2、NE及Cor水平均低于肋间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 h、24 h 2组血清PGE2、NE均升高(P<0.05),术后24 h胸椎旁组Cor水平与术前无差异(P>0.05)。2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旁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肋间组(P<0.05)。肋间组与胸椎旁组恶心(28.95%vs.34.21%)、呕吐(7.89%vs.5.26%)、嗜睡(2.63%vs.7.89%)、咳痰无力(2.63%vs.5.26%)及肺部感染(2.63%vs.0.00%)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缓解肺楔形切除术后急性疼痛及减少术后24 h麻醉药用量方面效果较好,两种神经阻滞方案在术后总麻醉药用量方面相当,且均有较好的安全性,临床可依据具体情况选择镇痛方案。
- 朱联周阿尔达克·夏买提佘志佳
- 关键词:肺楔形切除术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急性疼痛麻醉药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