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文佳

作品数:15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狂欢
  • 2篇文学
  • 2篇小说
  • 2篇狂欢化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大学英语精读
  • 1篇电影
  • 1篇短篇
  • 1篇短篇小说
  • 1篇多德
  • 1篇新历
  • 1篇新历史主义
  • 1篇新作
  • 1篇信仰
  • 1篇修辞
  • 1篇修辞策略
  • 1篇修辞赏析
  • 1篇叙事
  • 1篇叙事伦理
  • 1篇亚里士多德

机构

  • 13篇河南大学

作者

  • 13篇朱文佳
  • 1篇高继海
  • 1篇杨霞

传媒

  • 1篇传媒
  • 1篇戏剧之家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文教资料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时代文学(下...
  • 1篇重庆第二师范...
  • 1篇景德镇学院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现--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第四单元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以英语精读课文《水中人》为例,在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和自然观的参照下进行教材分析,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揭示积极的英雄主题和消极的自然观念,并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旨在以微见著,探索英语精读教学中思政融入的有效路径,为进一步推进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朱文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现代大学英语精读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研究——高继海教授访谈录
2022年
本文是对河南大学高继海教授的访谈。在访谈中,高教授阐释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首先以莎士比亚历史剧为中心,高教授讲解了新历史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批评实践,并将其与历史叙事理论相结合,为莎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其次,高教授以理查三世为例,深入细致地分析了莎士比亚历史剧、历史事实和BBC莎剧电影改编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产生的缘由和意义,为莎剧跨媒介传播研究构建了新范式;再次,高教授在概述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亨利八世宫廷诗人托马斯·怀亚特和萨利伯爵的诗歌成就,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研究开拓了新视野。本次访谈展现了高继海教授融会贯通的研究轨迹和务实求新的学者风范,他对相关问题的阐释对外国文学研究界有宝贵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朱文佳高继海
关键词:文艺复兴英国文学新历史主义
放逐与救赎——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神话原型解读被引量:1
2007年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爵士时代"的美国众生相。但如果仅仅以小说产生的时代及其所反映的生活为范畴来考察,把它解读成一部"金钱的罗曼史",一曲爵士时代的悲歌,便很容易使人们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流于肤浅。《了不起的盖茨比》以爵士时代的美国为背景,将希腊精神与希伯来——基督教精神相融合,以深沉的神话意识对现代人们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度审视,并且在揭示人类沉沦与异化处境的同时,寻求人类思想和情感、理智和信仰的结合,展示了人类永恒的理想和获救的希望。
朱文佳
关键词:神话狂欢理智信仰救赎
现代化背景下外国文学译介传播图景勾勒——评《外国文学译介与现代文体发生》被引量:1
2024年
“译介”可称为翻译、介绍,即以本土文字对外来文化进行翻译传播。自世界各国有来往时,译介就存于双方互动交流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对了解世界的兴趣更加浓厚,迫切需要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外国文学的译介工作逐渐兴起,通过文学翻译将海外的文化历史传播至国内,逐步消弭国内外跨文化交流壁垒。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国文学译介传播领域也面临新的变化。
朱文佳
关键词:互动交流外国文学译介跨文化交流
《心是孤独的猎者》的狂欢特征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文学史上极具才华的女作家。她在二十三岁时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者》一经出版便轰动文坛,引起了国内外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评论家从多种角度解读此部小说,包括它的多重主题,宗教色彩,创作技巧,社会...
朱文佳
关键词:狂欢化美国文学长篇小说
文献传递
话语权的博弈——《爱星者与星》中的政治景观
2024年
《爱星者与星》是英国伊丽莎白时代著名廷臣菲利普·锡德尼在政治失意期创作的一组十四行诗,讲述了阿斯托菲尔对斯黛拉无望的爱情。通过沿用宫廷推崇的彼特拉克诗歌传统,并赋予斯黛拉非凡的话语权威,锡德尼影射了女王对廷臣的话语操纵。虽然阿斯托菲尔被迫屈服于斯黛拉的权威,但他持久的自我意识使他能够质疑这种既定权力关系的合理性,并以巧妙的策略隐秘地对抗斯黛拉的话语压制。这场话语权的博弈展现了伊丽莎白宫廷政治景观,表达了锡德尼对君臣关系的批判性反思。
朱文佳
关键词:话语权
英雄国王的重塑——《空王冠》对莎剧《亨利五世》的改编策略
2023年
《亨利五世》是莎士比亚最受争议的历史剧,学界对亨利五世的形象存在两极化的评论。2012年BBC推出的《空王冠》系列电影以不同的主题动力、叙述策略和话语模式对莎剧《亨利五世》进行改编,通过删减的情节结构、置换的镜像场景和沉默的边缘话语,打破了原剧为相悖性解读存留的空间,消解了对亨利五世否定性评价的基础,重塑了一个情感丰富的英雄国王形象。
朱文佳
关键词:《亨利五世》情节结构边缘话语
电影《遗愿清单》之狂欢双重性探析被引量:2
2013年
《遗愿清单》是一部以诙谐的方式表现严肃主题的美国电影。它自2007年上映至今,引起了观众褒贬不一的评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为鉴赏该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影片塑造的人物形象、展现的故事情节和传达的世界感受都带有浓厚的狂欢双重性色彩,在严肃深沉之际而又不失应有的幽默诙谐,在调侃欢乐之后给人以启迪和期待。这种双重性带给人们心灵上巨大震撼,同时也是影片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
朱文佳
关键词:狂欢化双重性
诗与歌的交融——《爱星者与星》的美学意蕴
2023年
《爱星者与星》是菲利普·锡德尼创作的十四行组诗,由108首十四行诗和穿插在其中的11首歌构成。这些诗与歌在主题和风格上的迥异反映了锡德尼《为诗辩护》中的折衷主义美学思想。108首十四行诗以其逼真性和戏剧性接近亚里士多德的现实主义美学观念,而11首歌则以其灵动性和抒情性照应了柏拉图的理想主义美学观念。《爱星者与星》以文艺复兴时期两种两极分化的美学形式呈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但锡德尼并没有强调它们的不相容,而是通过诗与歌的交相辉映促进了这两个世界互补式的存在,因此整个组诗具有一种和谐的美学意蕴。
朱文佳
关键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
《白象似的群山》修辞赏析被引量:1
2009年
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作者运用朴素简练的言语形式和人物命名寓意的手段表达了特定的修辞含义。此外还采用象征、双关、比喻、反复等修辞技巧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烘托故事的深层主题。多种修辞策略的运用却使得简单故事的背后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内容,使得该小说具有独特的魅力。
朱文佳杨霞
关键词:《白象似的群山》修辞策略主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