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勇
- 作品数:32 被引量:19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脑瘫早期筛查项目的研究
-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20626名0-6岁儿童的发育调查,确定脑瘫早期发育障碍的表现,以利于脑瘫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对患儿家长进行儿童运动发育(5项)和运动障碍(11项)表现的回顾性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发育过程中是否有异常...
- 张雁吴卫红刘建军李南玲曾凡勇席冰玉
- 关键词:脑瘫早期筛查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7
- 2020年
-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的疗效,探讨此治疗方法对脑瘫儿童综合功能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21例,2组脑瘫儿童均接受康复治疗,包括PT训练、OT训练、语言训练、特殊教育等项目;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rTMS。2组患儿在康复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M)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检查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儿GMFM评分5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有提高,其中维度A、维度B、维度C、维度D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维度A及维度C 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2组患儿组内比较显示Gesell评分5个能区均有提高,其中大运动能区、精细动作能区、语言能区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大运动能区及语言能区较对照组提高得更明显(P<0.05)。结论: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的效果肯定,可以促进患儿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发育。
- 王黎帆刘建军张雁曾凡勇李南玲齐婧
- 关键词:脑性瘫痪儿童康复
-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脑性瘫痪患儿脑血流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观察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15),另19名正常儿童为正常组。在基础康复治疗的同时,观察组患儿进行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对所有患儿以及正常儿童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数条动脉的流速低于正常组,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数条动脉流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脑瘫痉挛型双瘫儿童的脑内血流呈低流速高阻力的状况,而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其血流状况。
- 谭祥芹吴卫红曾凡勇李雪梅席冰玉
- 关键词:脑性瘫痪脑血流经颅彩色多普勒
- 针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观察在进行康复训练同时配合针刺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显著提高(P<0.001);观察组提高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更有效提高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 李南玲张雁吴卫红刘建军曾凡勇
- 关键词:痉挛型脑性瘫痪针刺康复训练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长期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阻滞术缓解脑瘫患儿痉挛的长期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9年12月,2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接受BTX—A阻滞术治疗,年龄为1~22岁。根据患儿体重和修改的Ashworth评分来...
- 刘建军纪树荣吴卫红张雁曾凡勇李南玲
-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脑性瘫痪临床疗效
- 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100例,分为2组各50例,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根据规范化康复训练系统制定个体化训练计划,训练前后对2组患儿进行发育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综合能力评分比较。结果:2组治疗3个月后,发育商、粗大运动功能及综合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增加,观察组增加分值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根据规范化康复训练系统制定的个体化训练计划可全面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智力等综合能力。
- 张雁吴卫红刘建军李南玲曾凡勇
- 关键词:脑瘫
- 石墨烯温热外展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髋关节发育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观察石墨烯温热外展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髋关节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8例(56髋)2~10岁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5例(10髋)退出研究,最终对照组12例(24髋)和治疗组11例(22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内收肌外展牵拉治疗,治疗组佩戴石墨烯温热外展矫形器。治疗时内收肌最小角度>30°,每天训练时间1~2 h,共治疗2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2组患儿股骨头偏移百分比(MP)、髋臼指数(AI)、颈干角(NSA)、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和改良Tardieu量表(MTS),并计算其差值。根据以上指标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GMFM(49.90±13.08)较治疗前(47.67±3.56)明显改善(P<0.05),MP、AI及MT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SA(156.92±9.31)°较治疗前(149.00±8.07)°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MP、AI、GMFM及MTS治疗后分别为(26.82±12.44)%、[15.00(13.75,19.00)]°、(55.96±0.12)、(26.12±7.49)°优于治疗前的(31.93±11.37)%、[17.50(13.00,21.00)]°、(51.79±9.15)、(19.09±8.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AS(152.20±8.72)°较治疗前(154.27±1.0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d-MP[3.75(0.09,10.61)]%、d-NAS(2.28±9.54)°、d-GMFM(-3.80±1.97)与对照组的[0.00(-3.70,2.80)]%、(-7.90±8.63)°、(-2.14±1.6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I和d-MT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墨烯温热外展矫形器可以有效改善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并可延缓其进展,改善粗大运动功能。
- 崔美玉刘建军张雁曾凡勇
- 关键词:脑性瘫痪髋关节脱位石墨烯
- 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瘫患儿腘绳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缓解脑瘫患儿腘绳肌痉挛的疗效,探讨该方法对患儿运动功能的促进作用。方法:2007年7月2013年7月,39例存在腘绳肌痉挛的脑瘫患儿接受了康复治疗,年龄为4~14岁,平均6.37岁...
- 刘建军纪树荣吴卫红张雁曾凡勇李南玲席冰玉
- 关键词:痉挛胭绳肌A型肉毒毒素步态分析
- 文献传递
- A型肉毒毒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肌张力障碍型脑瘫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肌张力障碍型脑瘫的疗效,探讨其对脑瘫儿童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8年12月接受康复治疗的肌张力障碍型的脑瘫患儿46例。将4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肉毒毒素注射。在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后2个月,分别对两组患儿采用GMFM、BBS、ADL评定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GMFM、BBS、ADL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康复治疗2个月后的GMFM、BBS、ADL较术前有显著提高,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GMFM、BBS、ADL分数提高得更显著(P<0.05)。有1例患儿出现轻微副作用。结论 BTX-A阻滞术可有效缓解肌张力障碍型脑瘫儿童的肌肉过度收缩,此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疗效,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刘建军齐婧张雁曾凡勇李南玲刘亚楠
- 关键词:脑性瘫痪肌张力障碍A型肉毒毒素康复
- 脑性瘫痪儿童辅助步行的能量消耗
- 2016年
- 目的观察脑瘫儿童辅助步行前后的能量消耗。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0月,小学1~5年级学生(对照组,n=21)及在本院康复训练的脑瘫儿童(观察组,n=22)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在50 m的步道上连续步行6 min,测定静息心率、步行后心率和步行距离,计算步速、物理消耗指数(PCI)。观察组分别测试用前臂拐和不用前臂拐时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步行距离、步速显著减小(t〉10.653,P〈0.001),PCI显著增加(t〉4.207,P〈0.001)。观察组用前臂拐和不用前臂拐比较,运动后心率、心率差值均显著降低(t=8.389,P〈0.001),步行距离、步速和PCI均降低(t〉2.382,P〈0.05)。结论前臂拐辅助步行可降低脑瘫儿童的能量消耗。
- 李南玲张雁吴卫红刘建军曾凡勇席冰玉
- 关键词:脑性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