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年
- 作品数:19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孔子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古文四声韵》所引“古孝经”字形考论被引量:1
- 2017年
- 《古文四声韵》(以下简称《四声韵》)是一部古文字形汇编,由北宋夏竦于庆历四年(1044)编成,共征引古书、碑刻等资料100余种,收字形9000多个~②。该书以《切韵》平上去入四声为纲,以楷体字头作统领,每个字头下收古文或隶古定字形若干,其数少者一、二,多者十数个。由于该书对于每一字形均注明来源文献,如“古孝经”、“古尚书”、“古春秋”等,这就为我们研究这些文献的传承和流变提供了珍贵资料。
- 曹景年
- 关键词:《孝经》
- 孔氏“三世出妻”说考辨
- 2017年
- "三世出妻"之三世为叔梁纥、伯鱼、子思,与孔子本人无关;"出妻"之"出",不但有男方主动休妻之义,更有女方主动离开之义。孔子之父叔梁纥因正妻无子而休妻,符合当时的道德规范;孔子之子伯鱼因为死得早,其妻无依无靠,便带着子思返回娘家讨生活;子思之妻因子思家贫而自愿离开。有些学者认为"出母"为"生母"之义,结合语境看也不准确。
- 曹景年
- 关键词:子思礼学
- “前制度化儒家”的生存、转型与现代启示
- 2017年
- 干春松先生把依附于皇权体制存在的儒家称为"制度化儒家",据此,便可将儒家生存史分为前制度化、制度化与后制度化三个阶段。前制度化儒家有学派传承和"准宗教性"的鲁国诸生团体两种生存方式。靠这两种方式,儒家才能够在没有任何政治权力依附和支持的条件下,保存自己的火种,在诸子争鸣中成为显学。在前制度化时期,儒家也关注现实,积极入世,并在汉代最终成为大一统国家的精神支柱。对儒家前制度化历史的探讨表明,从汉至清的制度化儒家只是儒家根据历史现实所提出的一种可能方案,具有历史性;在今天,儒家也应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全新的方案,实现新的"华丽转型"。
- 曹景年Wang Xiaonong
- 关键词:制度化原始儒家
- 《古文苑》成书新考——兼与王晓鹃教授商榷被引量:2
- 2018年
- 《古文苑》最早著录于郑樵《通志》,南宋多认为是北宋学者孙洙在佛寺中发现的唐人旧编,而后世多认为是由宋人抄撮类书等文献而成。《古文苑》并非一次性编成的静态文本,它有一个连续不断的增补修订过程,其中保存的大量珍稀文献当属唐人旧稿,而3篇石刻文则是宋人在嘉祐年以后新增入的。将《古文苑》的文本分为原始文本和新附文本,有利于更清楚地认识《古文苑》的成书过程。
- 曹景年
- 关键词:《古文苑》成书
- 《荀子校释》疑义举例
- 2008年
- 王天海先生《荀子校释》一书是继《荀子集释》而成的对荀子著作进行校释的集大成之作。但是,其中有些地方还值得商榷,故拟就自己所疑之处,举出几个例子,作一探讨举证。
- 曹景年
- 关键词:疑义举正
- 《大戴礼记》版本三题被引量:1
- 2017年
- 通过考察《大戴礼记》版本方面的三个争议性话题,认为《夏小正》虽为《隋书·经籍志》单独著录,但在《大戴礼记》中仍然存在。今本《大戴礼记》确为《隋书·经籍志》著录版本,它是部分亡佚后的残本,而不是卢辩节选本;由于当时书籍属于卷轴装,其残缺多以卷为单位;今本仅部分有注的情况,可能是后人将无注本与残缺的有注本合并的结果。明焦竑所著录的《大戴礼乔记》八卷,并非汉乔仁的著作,而是明人割截《大戴礼记》有注之八卷的结果,这与明人好造伪书的风气有关。
- 曹景年
- 关键词:大戴礼记伪书
- 孟子“与民偕乐”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 2017年
- 孟子的"与民偕乐"思想大致有三个层面,首先是否定君主的独享特权,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与民共享;其次是保民所有,保障人民的合法财产;第三是恤民疾苦,关爱弱势群体。孟子的"与民偕乐"思想是中国传统政德思想的宝贵财富,与我们党的治国理念血脉相通,各级领导干部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 曹景年
- 关键词:孟子思想
- 荀子性朴论新诠——以“性朴”与“性璞”的区分为视角被引量:6
- 2018年
- 学界关于荀子人性论的研究,当前多集中于性朴还是性恶的区分上,其实首先厘清"朴"字的含义显得更为重要。由于当代一些性朴论者常有意无意将"朴"混同于"璞",因此有必要作一区分。朴与璞是不同的,玉在璞中,寓意人性中本有善质;朴为雕饰之前木头的原初状态,寓意人性需经礼义的修饰而变善。前者之善来自于内在的善质,是孟子、董仲舒人性论的思路,可称为性璞论。而后者之善来自于外在的礼义,才是荀子人性论的模式,可称为性朴论。性朴即性恶,因为朴作为一种有待改进的原初状态,本身即含有粗恶、恶劣的意思。这两种人性论模式体现了孟学和荀学的本质区别,并对儒家思想的历史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 曹景年
- 关键词:荀子
- 陈寅恪儒学观之思想理路透视
- 2008年
- 陈寅恪的儒学观大致包括3个方面,其一,儒家之道为一抽象通性之道,有永恒价值,是必须坚持的;其二,高谈抽象的精神学问的重要性.宋明新儒学通过吸收佛教思想,为儒家真正建立了抽象的形上之学.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将来中国文化复兴的关键;其三,儒家之道的涵义在于尊崇道德气节,贬斥势利.陈寅恪不但颂扬,而且立身行事无不践行。
- 曹景年
- 关键词:陈寅恪儒学观
- 《周易》哲学精神与现代艺术设计理念被引量:2
- 2017年
- 《周易》哲学是中国先民对世界认识的总结,是一种艺术化的构建和设计,与艺术设计的根本精神是相通的。首先,《周易》惟变所适的观念与艺术设计对创新的追求相通;其二,《周易》法象天地的智慧与大自然作为设计的灵感之源相通;其三,《周易》化成天下的现实意识与艺术设计面向大众的实用精神相通;最后,《周易》正位居体的定位与艺术对美和善的追求一致。《周易》这些思想资源对现代艺术设计有十分深远的启示。
- 曹景年
- 关键词:《周易》哲学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