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宾
- 作品数:23 被引量:6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比伐芦定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介入过程中应用的安全性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初步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尿激酶溶栓治疗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应用比伐芦定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8月于尿激酶溶栓后3-24 h内行急诊PCI治疗过程中应用了比伐芦定16例患者的资料(比伐芦定组),按1∶2匹配选取既往急诊PCI治疗过程中常规应用普通肝素的此类患者资料,按性别、年龄、病变血管相匹配纳入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普通肝素组),分析术后30 d内的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以及严重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30 d内普通肝素组1例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及1例严重出血并发症,两组间主要终点事件和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行急诊PCI过程中应用比伐芦定相对安全。
- 周贇孙育民张雁黄少华陶文其曹宾王骏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溶栓尿激酶
- 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策略:来自心脏电生理一线医师的问卷调查
- 2023年
- 目的调查从事心脏电生理一线工作的医师若罹患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其相关治疗的选择,以期找寻心脏电生理医师自身认可的最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设计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参与调查的医师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学历等)、若罹患非阵发性房颤后的治疗策略、导管消融术中选择、导管消融术后治疗策略的选择。2021年6月至2021年7月将问卷分享至全国多个较大规模的心脏电生理医师微信群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对象为从事导管消融工作的一线心脏电生理医师。结果回收问卷387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54.9%(107/195)心脏电生理医师选择导管消融治疗,35.9%(70/195)选择药物治疗无效后导管消融治疗策略。90.9%(161/177)的受访医师选择射频消融。射频消融具体策略选择:单纯肺静脉电隔离占24.9%(44/177);肺静脉电隔离加窦性心律下基质改良占22%(39/177);肺静脉电隔离加后壁盒状消融占11.9%(21/177);两圈三线消融策略占9.6%(17/177);肺静脉电隔离加房顶线消融占7.9%(14/177);肺静脉电隔离加转子消融占6.8%(12/177)。如果有抗栓治疗指征时,92.8%(181/195)的受访者选择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6.7%(13/195)选择华法林,0.5%(1/195)选择抗血小板药物。结论导管消融治疗策略为大多数心脏电生理一线医师认可的房颤治疗方法,抗拴方案则首选NOAC。
- 曹宾郭瑛夏盼盼刘佳榛王骏孙育民
- 关键词:心脏电生理学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问卷调查
- 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评价国产雷帕霉素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观察其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4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12h以内在我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植入国产药物支架(Firebird支架组,n=78)和金属裸支架(Driver支架组,n=69)。2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病变特征等基础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78支罪犯血管植入Firebird支架83枚,69支罪犯血管植入Driver支架72枚。比较2组住院期和1年随访期的临床转归。结果:2组所用支架长度、内径、术中扩张峰值压力及操作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患者达TIMI3级血流的比例相似。住院期间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3%对95%,P>0.05)。1年随访期内Firebird组与Driver组造影随访率分别为53%和49%,Driver支架组再狭窄率高于Firebird组(24%对2.5%,P<0.05),2组均未发生支架内血栓及心源性死亡。结论:国产药物支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近、中期疗效。
- 张雁王骏王鸣和周贇黄少华陶文其徐志强曹宾
- 关键词: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本院2006年1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共214例。比较无CT0病变患者(规=187)与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CTO病变患者(扎=27)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短期和远期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CTO病变患者相比,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CTO的患者具有较高的院内死亡率(18.5%对6.49/6,P=0.03)及远期死亡率(22.2%对8.6%,P=0.04)。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CTO是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1,95%CI:1.8~4.2,P=0.02),但不是远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1.4,95%CI:0.6~2.1,P=0.76)。结论: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CTO增加STEMI患者PCI后院内死亡率,但对远期临床预后无影响。
- 黄少华孙育民王骏张雁周贇徐志强曹宾陶文其
- 关键词:心肌梗死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短期预后长期预后
- 高龄左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一例
- 2009年
- 患者女性,77岁,因“活动后胸闷、胸痛1年余,加重3天”于2008年4月入院。近1年活动耐力下降,快步行走后即感胸闷、气促。患者有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史10余年。有高血压病史5年,否认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其他冠心病高危因素。入院查体:血压160/8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呼吸平稳,
- 黄少华王骏周赟张雁徐志强曹宾王鸣和
- 关键词: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高血压病史频发房性早搏入院查体
- 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术后影响预后因素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单支冠状动脉慢性闭塞(CCTO)病变介入治疗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13年2月因单支主要冠状动脉CCTO病变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资料,筛选预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心因性死亡、再发心绞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危险因子.结果:130例患者平均中位年龄为68岁,男性占76.9%.86例(66.2%)被成功开通闭塞血管.平均随访23月,40例(30.8%)发生MACE事件,PCI失败并不增加MACE事件的发生(P=0.2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肾脏疾病(CKD)≥3期和MACE事件独立相关(OR值1.55,95%可信区间1.07~2.24,P=0.02).结论:肾功能失代偿(CKD≥3期)可预测单支主要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PCI术后的远期不良预后,成功的PCI治疗可能不能减少此类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 张雁周贇孙育民黄少华徐志强曹宾陶文其蒋巍郭瑛俞帅王骏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预后
-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致右侧膈神经损伤一例被引量:1
- 2017年
- 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主要严重并发症包括纵隔血肿、心脏压塞、食管心房瘘、重度肺静脉狭窄等,导管消融导致膈神经损伤报道颇少,现报道1例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引起的右侧膈神经损伤.
- 陶文其孙育民曹宾王骏张雁周赟
- 关键词:射频导管消融膈神经损伤心房颤动术后肺静脉狭窄纵隔血肿
- 导管消融治疗起源于主动脉根部附近室性期前收缩7例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主动脉根部(AR)附近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室早)心电图特征和导管消融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8月在我院成功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AR附近起源的7例室早患者资料。结果:7例室早起源于主动脉窦上3例:右冠状动脉窦(RCC)起源1例,左冠状动脉窦(LCC)1例,LCC与RCC交界处1例;主动脉窦下4例:LCC下近RCC1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连接处1例,LCC下左小叶三角1例,二尖瓣环12点1例。所有患者靶点腔内激动标测提示双极靶点电图领先体表心电图QRS波起点20~58(34±12)ms,4例(4/7)靶点部位可见室早时局部电位极性逆转。无消融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导管消融AR附近起源室早安全、有效,室早体表心电图可初步判断起源部位,标测和消融时注意局部电位特征。
- 周赟孙育民张雁曹宾黄少华陶文其王骏
- 关键词:导管消融主动脉根部
- 缺血修饰白蛋白改良检测方法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
- 2008年
- 王骏张雁周贇黄少华徐志强曹宾陶文其王鸣和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MA缺血修饰白蛋白ACS心肌缺血
- 64排CT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评价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体积与冠心病的存在及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同期行64排CT(computed tomography,CT)冠状动脉成像及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01例。通过CT测量EAT体积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CAC)。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CAGE≥20、CAGE≥50及Gensini评分,再根据评分确定冠心病的程度和严重性。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EAT体积值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108例)及冠心病组(93例)。冠心病组EAT体积平均值明显大于正常组[(135.36±45.36)cm3vs.(88.56±40.64)cm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4),而体质量指数(BMI)及腰围(WC)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以及BMI因素后,EAT体积与冠心病和CAC显著相关(P=0.009)。在线性回归分析中,EAT体积与CAGE≥20、CAGE≥50和Gensini评分显著相关(P<0.05)。并且随着EAT体积的增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随之增加(P<0.05)。结论 EAT体积与冠心病的存在和严重程度相关。EAT可以作为冠心病风险的预测因子。
- 黄少华王骏孙育民张雁曹宾陶文其徐志强罗心平李剑
- 关键词:心外膜脂肪组织冠心病多层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