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群
- 作品数:47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宫颈不同形态尖锐湿疣与HPV亚型的关系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宫颈不同形态尖锐湿疣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 )亚型的关系。方法 对 86例宫颈尖锐湿疣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分析HPV亚型 ,超微病理观察宫颈尖锐湿疣的病理变化。结果 扁平形宫颈尖锐湿疣 ,HPV 6 /11感染率 ( 81.2 % )明显高于HPV 16 /18感染率 ( 8.7% ) (P <0 .0 1) ;乳头形宫颈尖锐湿疣 ,HPV 16 /18感染率 ( 6 4.7% )明显高于HPV 6 /11感染率 ( 17.6 % ) (P <0 .0 1)。病理变化 :扁平形宫颈尖锐湿疣主要为挖空细胞 ,分化程度较高 ;而乳头形宫颈尖锐湿疣主要为细胞核的病理改变 ,其分化程度较低。在具有挖空细胞的宫颈尖锐湿疣中 ,HPV 6 /11感染率( 83 .8% )明显高于HPV 16 /18感染率 ( 7.4% ) (P <0 .0 1) ,以细胞核病理改变为主的宫颈尖锐湿疣中 ,HPV16 /18感染率( 6 6 .7% )明显高于HPV 6 /11感染率 ( 11.1% ) (P <0 .0 1)。结论 宫颈尖锐湿疣的形态与HPV亚型的感染有关。
- 彭慧霞侯惠莲曲群范引侠
- 关键词:尖锐湿疣HPV亚型人乳头瘤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阴道放置与口服终止中期妊娠的比较研究
- 2000年
- 目的 比较以不同给药方法使用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 (以下简称米索 )终止 10~ 16周妊娠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将92例孕 10~ 16周自愿药流无禁忌症的妇女随机分为放置组与口服组各 46例 ,两组均口服米非司酮 15 0 mg后 ,放置组于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 60 0μg,口服组服米索 60 0μg。结果 两组流产有效率、平均流产时间及阴道出血量的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但放置组的清宫率为 2 6.67% ,口服组的清宫率为 48.78% ,两组有显著差异 ,放置组的副作用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口服组。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阴道放置与口服米索终止 10~ 16周妊娠均安全、有效 ,且前者清宫率低、副作用轻 ,优于口服。
- 高艳娥吕海侠曲群
- 关键词:米非司酮中期妊娠终止妊娠
- 顺铂联合土贝母皂苷甲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土贝母皂苷甲与顺铂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以期对临床上药物治疗宫颈癌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单用土贝母皂苷甲、DDP及两药联合时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土贝母皂苷甲组(20μg/ml、40μg/ml、80μg/ml)、顺铂组(10μmol/L)及联合组(40μg/ml土贝母皂苷甲+10μmol/L顺铂)宫颈癌Hela细胞株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土贝母皂苷甲组随着药物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升高;土贝母皂苷甲与顺铂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增高,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土贝母皂苷甲组、顺铂组及联合组作用于宫颈癌Hela细胞株24小时,可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结论:土贝母皂苷甲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与顺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可减少顺铂用药剂量;土贝母皂苷甲与顺铂单独及联合作用于宫颈癌Hela细胞株24h可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
- 张秀玲曲群王桂贤杨静沈昕
- 关键词:顺铂宫颈癌细胞周期HELA细胞
- 正常月经周期中血清瘦素与雌激素的关系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探索健康妇女正常月经周期中血清瘦素与雌激素的关系 .方法 :①对 18例月经规则妇女 (2 8± 1)d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在其月经第 1,7,14和 2 1d测定血清瘦素及性激素 (FSH ,E2 ,PRO ,T) .②对 19例不孕妇女 ,在受精前用FSH 2 2 5IU·d-1治疗后第 3d、第 5d用放免法测定其血清瘦素及雌激素浓度 .结果 :①血清瘦素在月经周期中的生理性变化 ,月经第 1d ,血清瘦素为 (5 .4 9± 1.0 8) μg·L-1,随着卵泡的发育成熟 ,瘦素水平逐渐升高 ,14d达高峰 (9.2 8± 1.87) μg·L-1,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②用FSH治疗 3,5d ,血清雌激素浓度和瘦素水平 [(89.0 8± 18.0 7)ng·L-1,(10 .99± 1.94 ) μg·L-13rdday],[(12 6 .2 6± 19.79)ng·L-1,(14 .78± 2 .0 0 ) μg·L-15thday]均较治疗前 [(5 8.5 9± 6 .4 0 )ng·L-1,(5 .4 6± 1.16 ) μg·L-1]明显升高 (P <0 .0 1) .结论 :月经周期中血清瘦素和雌激素的变化一致 。
- 彭慧霞吴静曲群段钊何长武
- 关键词:瘦素性激素月经周期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附6例临床分析)
- 目的: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又称肾上腺生殖综合症,是女性假两性畸形的常见类型,我科自1981年—2002年共收治6例,结合文献复习,对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提高对该病的诊疗质量。方法对6例先天性肾腺皮质增生症患...
- 曲群吴静刘海莉
-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先天性
- 外阴白色病变、鳞状上皮内瘤样变及外阴鳞状细胞癌中CD44v6的表达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CD44v6与外阴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外阴正常皮肤、外阴白色病变、鳞状上皮内瘤样变及外阴鳞状细胞癌中CD44v6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皮肤无CD44v6表达 ;在外阴白色病变中其阳性率为 2 6.7%;鳞状上皮内瘤样变中为 5 3 .3 %;外阴鳞状细胞癌中为 73 .3 %。在外阴鳞状细胞癌中CD44v6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 92 .3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结论 CD44v6与外阴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 刘明曲群宗璐马玉琴
- 关键词:外阴白色病变外阴鳞状细胞癌CD44V6免疫组化
- TRAIL受体DR5、DcR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受体DR5、DcR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法检测DR5、DcR1在10例正常子宫内膜、12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42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中DR5的阳性表达率为36/42(85.71%),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3/10(30.00%),(P<0.01)。正常子宫内膜中DcR1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19/42(45.24%),(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DR5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呈反比。结论:子宫内膜癌中DR5的高表达使TRAIL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子宫内膜癌中DcR1的表达可能导致TRAIL诱导的凋亡耐受。
- 高庆曲群陈青娟赵玲王桂贤马玉琴杜稳侠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DR5DCR1免疫组织化学法凋亡
- 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15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李昭荣曲群吴上滨杨华吕海侠
- 关键词:流产自然流产免疫疗法HCG
- P-gp和Topo-Ⅱ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P-gp和Topo-Ⅱ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visionTM plus方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性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p和Topo-Ⅱ表达情况。结果:P-gp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趋势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在增生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p和Topo-Ⅱ的表达均与病理分级有关,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p和Topo-Ⅱ的表达高于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p和Topo-Ⅱ的表达差异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多药耐药机制;P-gp和Topo-Ⅱ可能是判断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段钊曲群赵玲陈青娟王桂贤马玉琴杜稳侠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P糖蛋白多药耐药
- CD44v6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
- 2004年
- 目的 :探讨 CD44v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对 1 0例正常宫颈上皮、1 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 CIN)、1 0例原位癌及 30例宫颈浸润癌标本中 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中 ,CD44v6无阳性表达。在宫颈CIN→原位癌→宫颈浸润癌中 ,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CD44v6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有淋巴结转移者 CD44v6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CD4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 彭慧霞宗璐曲群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肿瘤细胞黏附分子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