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梅 作品数:100 被引量:1,011 H指数:16 供职机构: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北京市卫生局青年科学研究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更多>>
2009~2011年北京市腹泻儿童沙门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分析 被引量:31 2012年 目的了解2009~2011年北京市感染性腹泻患儿中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通过北京市肠道门诊监测系统采集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生化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同时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北京市2009~2011年腹泻患儿粪便中共分离沙门菌53株,分为16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阿贡纳沙门菌分别占32.08%、18.87%和13.21%。53株沙门菌株中男、女检出比为1.94︰1,1~岁占39.62%,2~岁占28.30%。53株沙门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为96.23%,对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为94.34%,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92.45%。结论北京市腹泻患儿沙门菌感染以1~2岁为主,男性儿童较高发。病原菌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耐药分析显示致儿童腹泻沙门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环丙沙星仍较为敏感,已出现的环丙沙星耐药株为鼠伤寒沙门菌。 张新 王全意 曲梅 刘桂荣 钱海坤 李锡太 刘元 李洁 黎新宇关键词:沙门菌属 感染性腹泻 儿童 流行病学特征 北京市2010年某幼儿园手足口病聚集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2010年北京市某幼儿园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对本起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每例患者感染来源,用描述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进行分析。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病毒分离株的VP1基因序列进行种系发生分析。结果某幼儿园某班手足口聚集性疫情7天内共发病6例,罹患率为31.6%,首发病例发病前接触过确诊的手足口患儿。其余患儿发病前和潜伏期的手足口患儿有密切接触。6例患儿中发热4例,占66.7%,在手、足、口腔、臀部均有疱疹,有2例被诊断为重症(构成比为33.3%),均出现脑炎和肺炎等并发症。其中6份咽拭子样本分离出2株EV71毒株(阳性分离率为33.3%)。VP1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与北京市2006-2010年EV71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4.6%~100.0%。结论本起疫情由EV71毒株引起,EV71毒株VP1全长基因序列与北京市2006-2010年分离毒株具有较高同源性,未发生变异。该起疫情提示我们要加强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各集体单位关于聚集性传染病的发现和报告能力,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程度。 李洁 贾蕾 刘建荣 李锡太 张明清 曲梅 阎雪 黎新宇 黄芳 王全意关键词: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北京市2008-2009年沙门菌感染性腹泻现况研究 被引量:16 2010年 近几年国内外的暴发疫情提示沙门菌可能仍然是腹泻病的一个重要病原体,本研究于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市肠道门诊进行调查,以了解腹泻病例发病特征及沙门菌感染状况,分析沙门菌菌型分布. 何战英 窦相峰 刘桂荣 曲梅 高志勇 严寒秋 刘园 林晖 王全意关键词:腹泻 沙门菌 流行病学调查 血清分型 中国O139群霍乱弧菌核糖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分析国内O139群霍乱弧菌分离株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以 16srRNA和 2 3srRNA核糖体基因作探针 ,对内切酶消化的菌株染色体DNA进行Bouthern杂交 ,分析杂交图谱。结果 选择的 12 2株O139群霍乱弧菌得到 10种核糖体基因型。 9株ctxAB、zot和RS均为阴性的无毒菌株 ,分属于 4种独特的核糖体基因型。结论 O139群霍乱弧菌在遗传分化及克隆群的地区分布上存在多态性 ,提示国内O139霍乱流行的复杂性。 曲梅 阚飙 祁国明 刘延清 高守一关键词:O139群霍乱弧菌 核糖体基因分型 遗传多态性 北京地区与手足口病相关的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的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2011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引起手足口病的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的病原构成及优势型别VP4区遗传特征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4月.12月检测为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的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标本共45份。提取病毒核酸,用巢式RT-PCR法扩增病毒VP4区序列,对PCR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通过与GenBank收录的序列BLAST比对确定病毒型别;并对优势型别进行序列和进化分析。结果45例标本中共有32例标本巢式RT—PCR检测为阳性(71%),其中26份PCR产物测序成功,经BLAST比对后,26例标本病毒型别均得到确定:CoxA10为11例;CoxA5为5例;CoxA12和CoxA4各2例;CoxA2、CoxA6、CoxA9、CoxA16、CoxB5、Echo11各I例。CoxA10在型别确定的非EVT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中占44%,为优势肠道病毒型别。11株CoxA10在VP4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100%。进化分析显示,10株北京株CoxA10与中国广东株在同一进化树分支上,1株与CoxA10日本株在同一分支上。结论北京地区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型别多样,CoxA10为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中的优势型别,北京地区CoxA10株包括两个不同的基因型。 王永全 吉彦莉 曲梅关键词: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进化分析 临床分离沙门菌的耐药性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2012—2015年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耐药状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基因特征。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北京市肠道门诊分离的677株沙门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44株β-内酰胺酶类耐药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677株沙门菌分为68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山夫登堡沙门菌位居前3位。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42.54%、40.77%,至少耐3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占57.16%。244株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的沙门菌,携带至少一种ESBLs基因的菌株174株(71.31%),146株bla_(TEM-1)型,30株bla_(OXA-1)型,18株bla_(CTX-M)型(其中7株bla_(CTX-M-15),6株bla_(CTX-M-55)和5株bla_(CTX-M-14));20株同时携带2种耐药基因。结论该地区沙门菌携带ESBLs耐药基因水平较高,以bla_(TEM-1)为主,同时伴有bla_(OXA-1)和3种bla_(CTX-M)基因亚型,呈现基因多样性。 曲梅 黄瑛 张新 吕冰 钱海坤 王全意关键词:沙门菌 血清型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基因 耐药性 2015年北京一起鼠伤寒沙门菌暴发流行的病原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2015年5月北京一家大型企业发生聚集性腹泻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后收集现场样本,经过实验室检测确认该次疫情为鼠伤寒沙门菌暴发流行。分离到的18株鼠伤寒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图谱带型一致,在北京市沙门菌PFGE数据库中未发现相同带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有一株菌株对12种抗生素耐药。这种耐药模式的出现提示需加强耐药监测。 吕冰 贾蕾 张新 曲梅 张海艳 严寒秋 黄瑛 李洁 林长缨 高志勇 梁志超 王全意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耐药 2014—2022年北京市肠道门诊分离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分子分型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 了解北京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分子特征及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2014—2022年北京市肠道门诊分离到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通过药敏试验及全基因组测序及数据分析,以了解病原的药物敏感性及分子特征。结果 共收集到14株EHEC,其中4株为多耐药菌株;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e, MLST)分析ST11型占比最高(5/14);血清分型O157:H7占比最高(6/14);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分型(whole genom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wgSNP)结果显示6株O157:H7菌株分成一簇,其他菌株分成一簇;14株北京分离到的EHEC和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站下载的678株中国及周边国家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全基因组数据wgSNP分型,没有形成明显的地域性聚集,均以散发分布为主。结论 EHEC仍是北京市肠道传染病重要的病原菌,需要进一步加强EHEC监测。 张新 吕冰 田祎 黄瑛 霍达 林长缨 曲梅 贾蕾 张代涛 王全意关键词: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全基因组测序 多位点序列分型 阿贡纳沙门菌引起的聚集性腹泻病例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技术分析时间上高度集中的散发腹泻病例,发现可能的聚集性,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追溯。方法利用已建立的北京市肠道多病原分子分型监测系统,采集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凝集、药敏试验及PFGE分子分型。结果2012年5月2-7日连续一周内,从北京市某区(县)肠道门诊采集的22份腹泻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9株沙门菌,血清学鉴定为阿贡纳沙门菌。XbaⅠ酶切的PFGE带型一致,与中国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实验室监测网络(PulseNet China)中心数据库及各地区网络实验室数据比对分析后,确认该带型为一新的图谱带型,编码为JABX01.CN0072。结论 9例阿贡纳沙门菌感染病例的发病时间和地理分布高度集中,且PFGE带型聚集成簇,提示感染菌株具有同一克隆来源。随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来源分析,虽并未发现共同暴露因素,但说明PFGE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应长期持续的进行病原菌分子分型监测,进一步完善PulseNet网络和运行机制。 曲梅 张新 王小莉 黄瑛 钱海坤 刘桂荣 李伟 阚飙 王全意关键词:脉冲场凝胶电泳 北京地区2009年5-12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调查 被引量:34 2010年 目的:了解2009年5月-12月间北京地区人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非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病毒病原学情况,探讨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病原谱的构成,为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重RT-PCR方法,对626份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阴性的咽拭子样本同时检测人偏肺病毒、腺病毒、人冠状病毒229E/NL63、副流感1、2、3亚型,乙型流感、人冠状病毒OC43/HUK1,鼻病毒A/B、呼吸道合胞病毒A、B亚型等11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626份甲型流感阴性样本中检出其他病毒的阳性样本有115份,阳性率为18.37%,其中有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14份,占阳性样本的12.17%。5、6、7月份以副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其中15岁以下患者以1型副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最高,15岁以上患者中以3型副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最高;8、9、12月份以鼻病毒检出率为最高。结论:副流感病毒与鼻病毒为2009年5-12月间北京地区人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非甲型流感的主要病毒性致病原。 吕燕宁 黄芳 高志勇 张新 崔淑娟 郭靖 张代涛 李伟红 曲梅 严寒秋 卢桂兰 王全意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 多重PCR法 病毒病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