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笑天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篇考古
  • 4篇考古学
  • 4篇古学
  • 3篇文化
  • 3篇墓葬
  • 2篇考古学研究
  • 2篇边疆
  • 1篇弹琴
  • 1篇地区文化
  • 1篇东汉墓
  • 1篇洞室墓
  • 1篇渡者
  • 1篇多民族
  • 1篇烟雨
  • 1篇艺术
  • 1篇俞伟超
  • 1篇镇墓兽
  • 1篇殖民
  • 1篇中国艺术
  • 1篇社会

机构

  • 1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作者

  • 11篇方笑天
  • 2篇韦正
  • 1篇李飞

传媒

  • 3篇中国图书评论
  • 2篇美术观察
  • 2篇南方文物
  • 2篇西部考古
  • 1篇古代文明辑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凉州刺史部汉晋墓葬的考古学研究
本文以凉州刺史部的汉晋墓葬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收集相关考古材料的基础上,本文将这一地区的汉晋墓葬分为河西、河湟、陇右三个小区,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分别对每区的墓葬形制、随葬品进行了分析,据此将每小区的墓葬划分为若干期段,并结...
方笑天
关键词:文物考古文化传播历史演变
似与不似之间——河西魏晋壁画墓中的“伯牙弹琴”与“李广射虎”被引量:2
2018年
西北地区文化及其绘画类型,不仅是中国文化及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中具有重要价值。自1944年夏鼐、向达等人在敦煌佛爷庙湾清理的翟宗盈墓开始,河西地区的魏晋壁画墓已先后发现五十余座,集中分布于敦煌、酒泉.嘉峪关、高台等地。在汉末战乱中原疲敝之时,僻处一隅的河西建造了诸多规模较大、
方笑天
关键词:壁画墓似与不似弹琴伯牙地区文化
两汉墓葬陶礼器的变化与原因试探——两汉之变之一端
2020年
陶礼器存在两汉之变:从考古学上考虑汉文化的特征,俞伟超先生的观点最有代表性,"自西汉武帝至东汉明、章二帝时期,是汉文化最繁荣的阶段。……埋葬制度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依宗法制度安排墓位的族坟墓制度,被家族茔地代替。夫妇并穴而葬变为同穴合葬。随葬品中成组礼器消失,主要是各种日用器皿和象征庄园生活乃至墓主身份的模型明器。
韦正方笑天
关键词:俞伟超宗法制度两汉墓主身份
烟雨六朝的经与纬
2012年
所有事物都有多个维度。提起六朝,有人会想到旷达放任的名士风度,有人会想到烟雨朦胧中的江南佛寺,有人会想到偏安江南的声色犬马以及实现不了的王师北定。但在《六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却是经纬两线:经,是指空间;纬,代表了时间。
方笑天
关键词:六朝考古学研究名士风度墓葬
文明、传统与共同体:2022年考古类图书盘点
2023年
本文聚焦考古文博领域,对2022年度国内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考古类图书进行盘点。通过对考古报告、文物图录、考古研究3个领域的探究,既爬梳了考古类图书蓬勃发展的出版现状,也呈现当下考古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
方笑天
关键词:考古研究共同体
历史场景中的武昌隋唐墓——论魏晋南北朝长江中游考古学文化的发展
2024年
位于南北东西交通汇融之地的长江中游,在汉唐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是武昌隋唐墓产生的重要历史场景。汉末至西晋时期,长江中游的考古学文化取得长足发展,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与这里沟通南北的地理位置,以及在中原北方战乱时接受移民的情况息息相关。南朝时期,长江中游墓葬的面貌与下游差距加大,表现出具有特色的青瓷、画像砖、陶俑传统。武昌隋唐墓接续这一发展脉络,在本地传统以及外来影响下,形成如今所见的丰富面貌。武昌隋唐墓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汉唐之间长江中游的地位问题,在中原纷乱之时,这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南北经济重心大转移中的次区域转移,即从黄河中游的经济重心转向长江中游的经济重心。
方笑天
关键词:长江中游魏晋南北朝经济重心转移
考古学视野下的边疆与边界被引量:1
2018年
大多数关于边疆与边界的考古学研究都基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中心-边缘关系。本文确认了这种殖民主义模式的三个议题:领土扩张、边界维持以及单一的殖民人口。这些问题①将边疆作为核心变革的被动接受者,是封闭的文化变迁模式;②依赖于边疆研究中的宏观分析;③希望通过看得见的物质文化塑造边疆与边界。在本文的第八部分,我们将边疆地区重构为社会网络的横截面,这一重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北美洲西部的皮毛交易前哨的研究为基础的。我们使用的方法是研究多样且重叠的零星或小规模组织,它们切断了传统的殖民-本土的视角,建立了不同的时空分析框架。
肯特·G.莱特福特安托瓦内特·马里内斯方笑天袁剑(校)
杰西卡·罗森:中国艺术与考古的“摆渡者”
2018年
20世纪后半叶.随着中国逐渐参与到国际社会文化交流及欧美既有汉学研究的长期积累,促成了欧美对中同艺术与考古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高居翰、柯律格、包华石、巫鸿等诸多大家。
方笑天
关键词:中国艺术考古杰西卡社会文化交流汉学研究
河南省淅川县香花镇杨河组的四座汉墓被引量:3
2011年
该篇报告所介绍的墓葬种类和数量虽不算丰富,所出随葬器物亦是该时期的常见之物,但极具代表性,我们认为其看点有二:一是材料全面,作者以墓葬为单位,对各墓的形制、随葬器物从文字到图示逐一予以了翔实的介绍,使读者对资料得以全方位的了解,对今后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二是写作严谨,有关结论均是在参考大量资料的前提下所得。淅川县隶属于南阳市,为使淅川县香花镇杨河组的四座汉墓在年代、性质、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等方面得出相关的判断,作者对南阳、洛阳、襄阳、襄樊、随县、巩义等地的同时期墓葬材料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因此所得结论令人信服。报告中所介绍的四座汉墓,两两相连,皆为"隔山葬",所谓"隔山葬"是指夫妻异穴合葬,中间用墙隔开,在西汉前期和中期的中原地区较常见;时代如作者所判,"M1、M2定于东汉晚期,M3、M4较M1、M2晚,下限可能晚至东汉末年或三国时期",基本属同一个时代范畴,因此四座汉墓在形制上一致也就不难理解了。
韦正方笑天李飞
关键词:东汉墓墓道绿釉洞室墓镇墓兽
奇迹的时代--重读李约瑟
2013年
20世纪50年代晚期至60年代早期,在剑桥以及英国知识界曾爆发了关于“两种文化”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将科学与人文分隔了开来,到如今,这场辩论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只有在斯蒂芬·科里尼(Stefan Collini)所编的1959年“瑞德演讲”中才能找到些许蛛丝马迹。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方笑天
关键词:重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