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爱民
- 作品数:78 被引量:902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 新疆西昆化库地混杂带中的弧前复理石沉积及其大地构造制约
- 方爱民
- 关键词:新疆西昆仑复理石浊积岩沉积学大地构造学弧前盆地
- 新形势下《岩石学报》的精品期刊之路
- 利用国际引文数据库披露的最新资料,将《岩石学报》与国内最优秀的地学期刊(被SCI收录的地学期刊,包括《地学前缘》(英文版)、《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地质学报》(英文版)、《地球科学》(英文版)等,以及国外同类优秀期刊...
- 方爱民俞良军陈辉
- 扩散吸附电动势模拟实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辅助装置,一种扩散吸附电动势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主要包括盒体、支架台、滴定管、电位计、导线、电极,所述盒体上端开口,盒体中间设有阳离子半透膜,将盒体分隔成两个半盒,两个半盒内存放纯净水;在所述...
- 张峰玮齐兴华魏巍丁永明安然陆卫东帕尔哈提·祖努方爱民李守平陈飞
- 藏南柳区砾岩中古植物化石群的时代及其在大地构造上的意义被引量:9
- 2004年
- 位于雅鲁藏布缝合带南侧的柳区砾岩是在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之后伴随造山带的后期演化所形成的一套具有重要大地构造意义的山前磨拉石建造 ,它对确定印度和亚洲板块碰撞时间上限、探讨陆 陆碰撞后的构造演化及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但长期以来 ,有关该套磨拉石的时代以及地层对比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藏南磨拉石沉积大地构造意义认识的深入 ,对其形成时代的争议更趋激烈 .笔者等最近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在该套磨拉石的上部层位重新找到了一批保存相对完整的植物化石 ,经鉴定确定其时代为始新世中、晚期 ,从而对该套磨拉石的形成时代提出了新的制约 .文中报道这些植物化石组合及其时代 ,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其在区域大地构造上的意义 .
- 方爱民闫臻刘小汉潘裕生李继亮俞良军陶君容
- 关键词:磨拉石砾岩青藏高原隆升欧亚板块古植物化石群
- 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垮塌与高原隆升被引量:92
- 2008年
- 印度与亚洲的碰撞及前期的地体拼合产生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并进而导致了高原的形成。但关于该造山带的形成演化过程与高原隆升的关系,一直未能取得明确的共识。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的资料总结发现,印度与亚洲的碰撞大约发型在55 Ma左右。由于新特提斯大洋板块的断离作用,形成冈底斯地区大规模的古新世—始新世花岗岩和火山岩,并发生青藏高原第一次较大规模的隆升。随着印度板块的持续向北挤压和朝亚洲大陆下的不断俯冲,该造山带岩石圈不断增厚,并在≈26 Ma左右发生岩石圈拆沉和减薄,形成全区的新生代钾质与超钾质岩浆活动,并发生全区范围内的大规模地壳隆升与剥蚀。中新世及以后,除局部地区外,青藏高原总体隆升幅度不大。因此,青藏高原的隆升与造山带的垮塌有关,而并不是由印度与亚洲碰撞而直接产生的。
- 吴福元黄宝春叶凯方爱民
- 关键词:隆升青藏高原
- 煤相研究方法综述被引量:11
- 1998年
- 简述了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煤相研究中较常采用的一些研究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在此基础上,将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引入到煤相研究中,认为煤相类型在纵向上演化特征的研究是进行煤质研究和煤成油、气田预测的一条可行和有效的途径。
- 胡社荣潘响亮张喜臣宋丽君方爱民王士俊
- 关键词:煤相生物标志物
- 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和富集的控制——以沁水盆地为例被引量:43
- 2003年
-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煤变质作用与煤层气形成、赋存和富集关系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阐述了煤变质作用类型及煤变质作用程度与煤层气的生成、吸附量、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形成发育及煤层特性的相互关系,认为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富集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它对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形成发育过程的控制上。并以沁水盆地为例,探讨了高阶煤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富集的控制作用,提出了对沁水盆地高阶煤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 方爱民侯泉林雷家锦李继亮杨陆武胡爱梅
- 关键词:煤层气煤变质作用煤储层沁水盆地
- 柯石英榴辉岩相变质构造岩:超高压变质岩构造形迹
- 青岛的仰口湾出露了一套超高压韧性剪切混杂岩。混杂岩由弱变形的岩块和高度塑性流变的糜棱岩组成。超高压变质构造岩包括强变形的和糜棱岩化的榴辉岩。柯石英在构造岩中以石榴石和绿辉石包裹体和粒间矿物的形式出现,表明构造变形发生在柯...
- 赵中岩方爱民俞良军
-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岩柯石英榴辉岩
-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的解体及有关问题的讨论被引量:16
- 2003年
- 路线地质填图和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研究表明,构成“库地蛇绿岩”的超镁铁质岩石和火山-复理石建造在产状和变形、变质等地质特征上存在着截然的差异,古生物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也显示着它们可能属于2个不同时代的岩石组合,因此建议将其解体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在早古生代早或中期发生构造侵位,构成加里东期古昆仑造山带的一个构造单元,被早古生代末期和晚古生代早期形成在拉张构造背景的碱性花岗岩和煌斑岩脉侵入,显示已经作为新一期构造旋回基底的一部分;后一部分形成在中泥盆世至石炭纪,是新一期大陆裂解作用的产物.
- 郝杰刘小汉方爱民肖文交B.F.Windley
- 关键词:西昆仑造山带超镁铁质岩石变质作用
-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晚古生代大陆增生与中新生代陆内变形研究
- 王二七刘小汉肖文交孟庆任丁林郝杰侯泉林方爱民严臻王世锋樊春王刚石许华
-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的增生方式板块构造作用下的地壳增生-这种复杂的增生-碰撞造山作用导致了大陆的侧向生长;秦岭-大别山挤出构造,该造山带不仅发生了大规模的南北向缩短和增厚,而且还发生了大规模的近水平拆离,...
- 关键词:
- 关键词:青藏高原大陆增生陆内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