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钰

作品数:39 被引量:244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预后
  • 4篇支气管
  • 4篇基因
  • 4篇急诊
  • 3篇血栓
  • 3篇气管
  • 3篇综合征
  • 3篇纤维化
  • 3篇流感
  • 3篇颗粒物
  • 3篇基因治疗
  • 3篇肺炎
  • 3篇打印机
  • 2篇血栓性
  • 2篇血栓性血小板...
  • 2篇血栓性血小板...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性...
  • 2篇炎症

机构

  • 39篇北京大学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福建省立医院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湖南省儿童医...
  • 2篇唐山市妇幼保...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39篇徐钰
  • 20篇高占成
  • 12篇朱继红
  • 6篇何权瀛
  • 5篇改军
  • 5篇薛晓艳
  • 4篇曹宝平
  • 3篇王武超
  • 3篇余灿清
  • 3篇田桂珍
  • 3篇赵茜
  • 3篇康禹
  • 3篇何丽华
  • 3篇尚颖
  • 3篇王云
  • 2篇余剑波
  • 2篇陈永立
  • 2篇张向阳
  • 2篇公丕花
  • 2篇李信

传媒

  • 4篇中华结核和呼...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中国呼吸与危...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Chines...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国外医学(呼...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世界急危重病...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2008北京...
  • 1篇2010北京...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教师办公室打印设备使用情况及其释放颗粒物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打印复印设备会释放大量颗粒物,危害人体健康,但目前对办公场所打印机释放颗粒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不足。[目的]调查教师办公室打印设备使用情况及其工作时的室内颗粒物水平,探讨打印机放置位置和室内通风对打印机工作时释放颗粒物污染水平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1月4—6日的9—16时,应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大学20间教师办公室,测定打印设备工作时的室内颗粒物水平,并对办公室内31名教师的打印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在办公室内开展实验,探讨打印机的放置方位、检测距离、通风以及通风时打印机与窗口的距离对打印机释放颗粒物数量浓度的影响。[结果]除1台打印机置于地面,其他30台打印机放置在距地面高(0.71±0.16)m桌面上,20台(65%)打印机与教师的水平距离小于1 m。23位(74%)老师打印频率在每周1~5次之间,每次打印的页数为(7.03±4.07)页。打印设备工作时的教师办公室PM_(10)、PM_(2.5)、PM_(1)质量浓度峰值为(21.96±12.96)、(7.92±5.54)、(5.77±5.00)μg·m^(-3),PM_(0.25~0.28)数量浓度峰值为(40941±36926)个·L^(–1)。模拟实验表明,当位于打印机的正面、侧面和后面时,打印过程释放的0.25~0.28μm颗粒物数量浓度峰值分别为(24257±551)、(12588±1354)、(11192±249)个·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9,P<0.01);当检测点与打印机的距离为0.1、0.2、0.3 m时,打印过程释放的0.25~0.28μm颗粒物数量浓度峰值分别为(24257±551)、(19847±1426)、(16480±878)个·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66,P<0.01);当通风与不通风时,打印过程释放的0.25~0.28μm颗粒物数量浓度峰值分别为(18595±488)、(24257±511)个·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6,P<0.01);当打印机与窗口相距1、2、3 m时,打印过程释放的0.25~0.28μm颗粒物数量浓度峰值分别为(16780±823)、(18347±􀀁348)、(18595±488)个·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彭毓巩超朱世瑞赵茜何丽华余灿清闫赖赖徐钰王云
关键词:打印机颗粒物影响因素
呼吸衰竭的液体管理被引量:1
2006年
徐钰高占成
关键词:呼吸衰竭液体管理弥散功能障碍二氧化碳潴留通气不足静息状态
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肺部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72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判断其有无SIRS,并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入院后48 h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而对照组不使用β受体阻滞剂,观察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第3、7天APACHEⅡ评分、尿量和病死率等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第3天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45和0.124),在第7天时,治疗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入院时和入院第3天尿量/入量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6和0.067),入院第7天治疗组尿量/入量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6)。住院期间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SIRS患者早期给予β受体阻滞剂可在入院第7天明显降低APACHEⅡ评分,改善患者症状,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而且在维持正常血压的前提下,不影响重要器官的灌注。
徐钰李佳曹宝平朱继红高占成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肺部感染
联合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检验对急诊感染患者病情判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对急诊感染患者进行降钙素原、D-二聚体检查来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就诊于我院急诊内科的感染患者,回顾分析患者在就诊时PCT和D-二聚体的检验结果,并对患者就诊后2...
徐钰王武超张向阳来继红
关键词:二聚体PCT降钙素原病情判断
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与预后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研究我国卫生部公布的28例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病毒感染(简称人禽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评估其临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我国2005年11月至2008年5月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28例人禽流感病例的临床资料,应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并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fisher)检验。结果我国28例人禽流感病例中,男13例,女15例,治愈10例,死亡18例。发病中位年龄为29岁(6~62岁),发热为本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100%)。治愈患者首次血常规检测白细胞为(4.0±1.9)×10^9/L,淋巴细胞为(1.09±0.49)×10^9/L,血小板为(116±39)×10^9/L;死亡患者分别为(5.1±2.9)×10^9/L、(0.98±0.44)×10^9/L及(101±40)×10^9/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与死亡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173±246)U/L和(272±263)U/L,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为(1016±568)U/L和(1512±1052)U/L,肌酸激酶分别为(1099±1590)U/L和(2534±4281)U/L,肌酸激酶同工酶分别为(28±30)U/L和(125±197)U/L。死亡患者发病初期LDH水平大于正常值上限8倍以上者6例。疾病极期均出现双侧肺部病变。22例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中治愈患者中5例,死亡患者中17例;急性肾损伤9例,均死亡。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的10例中,6例康复,4例死亡,康复和死亡患者开始使用奥司他韦的时间分别为(6.5±3.0)d和(11.8±3.3)d。28例患者均不同程度接受了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开始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时间和疗程治愈患者与死亡患者无差异。结论(1)发病初期LDH升高大于正常上限8倍以上者预后不良;(2)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急性肾损伤者预后差;(3)发病早期�
李佳徐钰陈余清葛阳章隆辉徐晓玲吴同生陈愉生王静刘建南魏立平邱晨钟小宁黄美杏辛建保罗如平赵明顺李再清胡成平赵伟王虹张伟郭路生王秋月周龙女梁宗安马俊清刘跃建蒋远明谢万升盛吉芳高占成
关键词:禽流感流感病毒A型预后
14例配型不合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急诊救治
目的分析14例重症自身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急诊救治。方法 14例有贫血的临床表现的患者,血红蛋白<44g/L。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检查阳性。入院
吴春波朱继红余剑波徐钰王武超张晓明
关键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急诊救治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6
2008年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指在接触该病毒感染的病/死禽后出现的人体H5N1病毒感染。在2003年下半年世界上多个国家暴发了家禽和野生禽类的H5N1病毒感染,导致人类患病率增加。截止2007年10月25日,由WHO报道的全球确诊病例共332例,其中20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61.45%,我国确诊病例共25例,1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64%。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显示,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许多患者的病情迅速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现晚、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是现阶段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特点。如何及时发现患者并予以适当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是我国临床医务工作者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徐钰高占成
关键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医务工作者确诊病例
一例中毒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伴弥漫气道粘膜病变
李玉茜董霄松徐钰
弥漫性肺泡出血25例临床分析
薛晓艳陈永立徐钰朱继红
γ干扰素转基因表达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探讨小鼠γ干扰素 (mIFN γ)在肺内局部转基因表达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6~ 8周龄雄性ICR小鼠 ,模型组第 0天经鼻滴入BLM 3mg/kg建立肺间质纤维化模型 ,预防治疗组于滴入BLM前 4 8h经鼻给予重组复制缺陷型mIFN γ腺病毒 (AdCMVmIFN γ) 5×10 8空斑形成单位 (pfu) /鼠 ,治疗组于滴入BLM后 72h经鼻给予等量AdCMVmIFN γ ,同时设立无外源活性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 (AdCMVNull)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第 0、7、14天分别测小鼠体重 ,第 14天收获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和肺组织 ,右肺行苏木精 伊红 (HE)和Masson三色染色 ,左肺经酸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 (HYP)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BALF中mIFN γ的浓度。结果 AdCMVmIFN γ转基因预防治疗组和治疗组BALF中mIFN γ含量明显增高[(2 12 5 0± 6 4 97)pg/ml,(2 10 0 0± 5 4 5 1)pg/ml],其它组BALF中mIFN γ浓度为接近零水平。上述两组与其余各组比较 ,小鼠体重明显减轻 (P <0 .0 5 ) ,肺泡炎、纤维化程度均有加重倾向 (P =0 .0 7) ,肺HYP含量增高 (P <0 .0 5 )。结论  (1)AdCMVmIFN γ经鼻滴入可在小鼠肺内实现mIFN γ转基因表达 ;(2 )在BLM模型中 ,早期mIFN γ转基因表达可在某种程度上加重BLM诱导的肺?
田桂珍高占成徐钰改军董建强何权瀛
关键词:肺纤维化Γ干扰素转基因表达博莱霉素小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