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胜前
- 作品数:21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无锡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zuckerkandl结节及其与喉返神经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zuckerkandl结节(zuckerkandl tubercle.简称ZT)是由维也纳的解剖学家Emil Zuckerkandl发现的。1902年,他首先报道了对这种结节的发现。当时.他把ZT描述为“tuberculum”——甲状腺表面一种向后、向外的突出体。可惜后来人们逐渐将它遗忘。近来,ZT再次引起了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外科医生的兴趣.这主要源于它在甲状腺外科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尤其是它与喉返神经之间存在恒定的解剖关系。
- 徐胜前程剑峰王国瑞杨莉萍
- 关键词:喉返神经结节甲状腺外科解剖学家外科医生甲状旁腺
-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Ⅱ区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病理因素对颈Ⅱ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238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多发灶、肿瘤及侧颈淋巴结钙化、桥本甲状腺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颈区淋巴结转移的数量与最大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类型与颈Ⅱ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原发灶>1.0 cm(P=0.009)、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0.001)及转移数>3枚(P=0.002)、颈侧多区淋巴结转移(P=0.001)时颈Ⅱ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多因素分析:与原发灶>1.0 cm相比,原发灶≤1.0 cm颈Ⅱ区淋巴结转移风险更低(OR=0.536,P=0.040);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比,跳跃性转移颈Ⅱ区淋巴结转移风险更低(OR=0.382,P=0.017);与颈Ⅲ-Ⅳ-Ⅴ区淋巴结阳性相比,Ⅳ区阳性Ⅲ区阴性患者Ⅱ区淋巴结转移风险最低(OR=0.232,P=0.010);其次是Ⅲ区阳性Ⅳ区阴性(OR=0.333,P=0.077);Ⅲ-Ⅳ区阳性Ⅴ区阴性Ⅱ区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OR=0.978,P=0.964)。结果表明,原发灶>1.0 cm、中央区淋巴结出现转移、颈侧多区淋巴结转移时,颈Ⅱ区淋巴结转移风险明显增加,应行全面性颈清扫;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无明确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颈区淋巴结仅限于Ⅳ区孤立转移,如果不伴有其他高危因素时颈Ⅱ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对较低,部分患者或许可以行择区性颈清扫。
- 徐胜前马毅程剑峰周琰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与C-erbB-2基因蛋白表达及相关分析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与C-erbB-2基因蛋白表达,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P法)测定62例术前未行化、放疗的原发性乳腺癌中C-erbB-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C-erbB-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7.8%(42/62)、45.2%(28/62)、48.4%(30/62);(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C-erbB-2仅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明显正相关(P<0.05);(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均阳性患者C-erbB-2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二者均阴性表达患者(P<0.05);(4)C-erbB-2(+)且雌激素受体(-)患者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明显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erbB-2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同时表达存在明显负相关,C-erbB-2基因高表达或C-erbB-2(+)且雌激素受体(-)的患者易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预后往往不佳。
- 徐胜前张春辉尤其俋
- 关键词:C-ERBB-2基因蛋白雌孕激素受体基因蛋白表达原发性乳腺癌S-P法阴性表达
- 喉返神经的喉内解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喉返神经前支依次发出环杓后肌支、杓间肌支、环杓侧肌支及甲杓肌支;后支与喉上神经内支后下支形成吻合支。前支之间、前支与喉上神经内支,前支与喉上神经外支之间亦可构成交通支。喉上神经内支与喉返神经后支可包含运动纤维。识别内收肌支与外展肌支的重要标志是环甲下韧带与环甲关节。甲状软骨翼建立窗口,识别喉返神经前支分支,选择性实施外展肌支与内收肌支吻合,对于保护喉功能、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 徐胜前马毅陈奕明
- 关键词:喉返神经
- 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 V600E突变的关系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和BRAF V600E突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2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A组)及681例单纯性甲状腺乳头状癌(B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法检测两组BRAF V600E突变。结果与B组相比,A组女性、多发灶的比率高,BRAF V600E突变比率低(P<0.05)。无论BRAF V600E突变阴性还是阳性,A组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均稍低于B组(P>0.05)。A组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浓度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稍低于低浓度患者(P>0.05)。结论桥本甲状腺炎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下调BRAF V600E突变率,降低颈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率,使肿瘤的侵蚀性下降。但桥本甲状腺炎抗体浓度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
- 徐胜前马毅陈奕明程剑峰周尤星
-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 2005年
- 近年来,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概念引起了肿瘤学界极大的兴趣。一系列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都希望这一新疗法能够从总体上增加疗效。新的化疗药物、新的影像学检查工具及某些生物学因子正日益引起广大学者的密切关注。基因表达谱也有望对新辅助化疗反应作出预测。本文对以上诸方面分别作了介绍。
- 徐胜前张春辉尤其
-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生物学因子基因表达谱化疗治疗化疗反应肿瘤学
- 甲状腺术后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患者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行甲状腺手术后出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7例,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评估血栓风险,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甲状腺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DVT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水平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2分是外科手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50岁、女性、恶性肿瘤为DVT的危险因素。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为中、高危患者应及时抗凝治疗,预防血栓事件。
- 王丹凤马毅周尤星周琰徐胜前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
- 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处理被引量:2
- 2013年
-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损伤发生部位最高处系喉返神经入喉处。损伤的原因多为术中直接切断、结扎、挫夹、牵拉等。甲状腺初次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2.8%,再次手术则高达21.7%。因此,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处理至关重要,充分认识喉返神经的解剖走行,术中处理精细、规范,以尽量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 徐胜前陈奕明朱国华
- 关键词: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再次手术术中处理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Bcl-2和生存素的表达及其与化疗反应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Bcl-2和生存素两种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P法)测定64例行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及38例术前未行化疗乳腺癌中Bcl-2和生存素的表达,观察癌组织的临床化疗反应与病理组织学上疗效,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新辅助化疗组与未化疗组Bcl-2和生存素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5.6%、68.7%与60.5%、76.3%,两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64例乳癌新辅助化疗组中,化疗后临床有效者为39例(有效率为60.9%),病理组织学上有效者为35例(有效率为54.7%),Bcl-2与新辅助化疗反应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P>0.05),生存素与新辅助化疗反应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3)乳癌组织中Bcl-2与生存素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生存素的高表达预示乳癌细胞对化疗的相对不敏感;Bcl-2和生存素两种凋亡抑制蛋白的共同表达可能在乳癌中起协同作用。
- 徐胜前张春辉尤其俋
-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BCL-2生存素
- Zuckerkandl结节在甲状腺外科中的重要性被引量:3
- 2013年
- Zuckerkandl结节(zuckerkandl tubercle,ZT),是甲状腺外侧缘向外、向后的突起.胚胎学上,它起源于第四咽囊,由第四鳃囊侧基所形成的甲状腺组织组成.组织学上,ZT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完全一致.2度及3度的ZT在手术中易于识别,57.9%的腺体中可发现,右侧较左侧常见.Gauger等[2]报道63%的患者可明确ZT,ZT>1 cm的占45%.它与喉返神经、甲状旁腺乃至甲状腺手术的安全、质量及手术的预后等均存有极大的相关性.
- 徐胜前程剑峰王国瑞杨莉萍
- 关键词:甲状腺外科甲状腺组织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甲状旁腺胚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