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立伟

作品数:28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6篇艺术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艺术
  • 5篇审美
  • 5篇他者
  • 5篇现代主义
  • 5篇后现代
  • 5篇后现代主义
  • 4篇先锋小说
  • 4篇小说
  • 3篇代文
  • 3篇审丑
  • 3篇视域
  • 3篇他者形象
  • 3篇现实主义
  • 3篇解构
  • 2篇当代文化
  • 2篇当代文化语境
  • 2篇艺术家
  • 2篇艺术史
  • 2篇语境
  • 2篇知识分子

机构

  • 14篇大连大学
  • 11篇安徽大学

作者

  • 25篇徐立伟
  • 11篇李倍雷

传媒

  • 2篇云南社会科学
  • 2篇大连大学学报
  • 2篇沈阳工程学院...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化工学院...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广播电视...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宁波广播电视...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唐山学院学报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德宏师范高等...
  • 1篇马克思主义美...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0
  • 13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解构:“发现性语境”下的介入
2009年
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化语境的"发现性语境"时期研究的分析,指出其典型表现为对"西方文化"的不可分析性认知和中国对"中西方文化关系"的非逻辑性认知:对"西方文化"的不可分析性认知,第一体现在对"多元的西方文化"的缺乏分析性认知;第二,体现在"文化背景"的不可分析性认知。对"中西方文化关系"非逻辑认知,第一体现在对本土性"文化立场"的错位认知;第二,体现在对西方文化中的"东方学"缺乏认知。并提出,"发现性语境"的"不可分析性与非逻辑性"特质,使中国当代文化语境的第一时期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呈解构与被解构的关系。
李倍雷徐立伟
关键词:解构非逻辑性
作为审美对象的“他者”被引量:2
2009年
分析作为审美对象的"他者",提出其审美形态为"传统审美、泛审美,非审美,审丑"。通过对四种审美形态的分析诠释出他们的文化观念分别为:"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审美标准;解构了"中心主义"的审美标准;解构了"二元对立"的审美标准;消解"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的审美标准。并指出"审丑"具有"批判意义","审丑"不是"表现丑"。
李倍雷徐立伟
关键词:审美泛审美审丑
解构作为批判——《红拂夜奔》中的知识分子批判研究
2009年
《红拂夜奔》是王小波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作者通过解构元叙事,批判知识分子文化命运;通过戏谑手段,批判知识分子文化处境,同时通过性荒诞描写,批判知识分子文化精神。从作品的解构主义形式入手,并结合捷克作家昆德拉的影响,探讨《红拂夜奔》中的批判精神,将是解读王小波作品的有效方式。
李倍雷徐立伟
关键词:解构知识分子
典型向“他者”的演变研究
2009年
中国当代文学中,通过对典型人物的非中心化"他者"形象研究,指出其实质是后现代主义对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解构的表现;典型事件向"他者"视角的演变,在于后现代主义对"元叙事"的消解;典型环境演变成为"平面化的‘他者’在场",源于后现代主义对深度的消解。典型演变为"他者"的文化形态由此出现了"泛精英、大众、反精英"形式,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拆解,发现"精英、大众、反精英"的过程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文"的不同层次表现。
李倍雷徐立伟
关键词:他者后现代主义
试论“人化自然界”蕴含的美学冲突
2016年
人化自然界的美学冲突主要体现在"人的社会性"和"自然界的生态性"的对立中。生态性的基础在于自然界的规律,社会性的基础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生态性调节的方式是自然界的"自然而然",社会性调节的方式却是改造;生态性的目的在于生态的完整和循环,社会性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发展。
徐立伟
关键词:生态性社会性
“艺术命名”的成果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艺术命名的成果形式为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理论文献。按照符号学的理论对艺术命名成果的内涵进行阐释,艺术命名的成果具有作为文化符号和材质符号的特质。同时,艺术精品和艺术经典在学理上的区分,其实质在于时效性和历史性的差异。
李倍雷徐立伟
关键词:符号学艺术精品艺术经典
中国“现实主义典型原则”理路
2016年
通过对法国的元现实主义典型原则和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原则进行梳理,提出中国的现实主义典型原则具有阶级性、大众性、政治性、扭曲性、反思性等特质,并指出这些特质,构成了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现实主义典型原则发展的原点和基础。
徐立伟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解构主义批判文本——《红拂夜奔》中的知识分子批判研究
2009年
《红拂夜奔》是王小波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作者通过解构元叙事,批判知识分子文化命运;通过戏谑手段,批判知识分子文化处境,同时通过性荒诞描写,批判知识分子文化精神。从作品的解构主义形式入手,并结合捷克作家昆德拉的影响,探讨《红拂夜奔》中的批判精神,将是解读王小波作品的有效方式。
李倍雷徐立伟
关键词:解构知识分子
《国宝春秋·书画篇》简介
2009年
徐立伟
关键词:书画作品春秋历史故事学术价值图文并茂
“典型”作为“他者形象”被引量:2
2009年
"典型"作为"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为文本"过程的表现,中国当代文学中,典型人物的非中心化"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对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解构的表现;典型事件向他者视角的演变,在于后现代主义对"元叙事"的消解;典型环境演变成为"平面化的‘他者’在场",源于后现代主义对深度的消解。与此同时,典型作为他者的文化形态也出现了"泛精英、大众、反精英"形式,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拆解,能够发现"精英-大众-反精英"的过程也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文"的不同层次表现。
李倍雷徐立伟
关键词:他者后现代主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