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伟
- 作品数:28 被引量:235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过去四万年我国东部季风区大型动物的减少与灭绝:原因、后果及启示被引量:1
- 2022年
- 大型动物是许多重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在晚更新世至晚全新世,随着现代人的分布从非洲扩展到全球,在宏观尺度上大型动物普遍发生了种群数量下降、分布区缩小乃至物种灭绝,并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整合古环境、古动物、古人类相关研究,从宏观生态系统与生态相互作用的视角阐述过去四万年我国东部季风区自然环境、大型动物与人类社会的耦合关系.现有证据表明,我国晚更新世灭绝的大型动物以食谱较广的混食动物为主,可能在塑造开阔的植被景观、超长距离传播种子、调节火动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气候变化可能并非其灭绝的唯一主导原因.在全新世时期,农业社会发展很可能是我国境内大型动物减少的主导因素.当前,大型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缺失可能制约生态系统功能的进一步提升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大化.深入理解我国大型动物的长期动态及其在社会-生态耦合系统中的角色,将有助于建立生态系统管理的基准参考系,对于发展基于生物调控的生态系统恢复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 滕漱清徐志伟鹿化煜徐驰
- 关键词:晚第四纪生态功能
- 基于碎屑锆石的黄土高原—毛乌素交界区石峁黄土粉尘物源估算
- 2022年
- 对于黄土高原粉尘物质的来源以及沙漠和河流对粉尘的贡献,仍未达成一致的认识。本研究以毛乌素东神木市石峁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碎屑锆石年龄谱,对末次冰消期以来的风成粉尘堆积和河流沉积物展开源区分析,并使用逆蒙特卡罗模型进行物源的定量计算。结果显示,粒径分布和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石峁黄土为典型风成沉积。其粗颗粒碎屑锆石(>40μm)年龄峰值集中在190~300 Ma、300~600 Ma、1700~1900 Ma和2300~2600 Ma,年龄谱显示近源(局地基岩碎屑)、中源(黄河河沙)和远源(阿拉善地区沙漠)均有贡献;定量计算表明,三者分别贡献71%、21%和8%的风成粗颗粒。中、近源中,黄河及其支流侵蚀基岩后搬运沉积的漫滩物质成为粉尘输移的中转站,为黄土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物源。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石峁剖面河流沉积物及其上覆的黄土物质分别形成于倒数第2次冰消期和末次冰消期,两者之间的沉积间断可能指示了末次冰期至冰消期的侵蚀事件,导致了河滩物质暴露,从而形成了潜在的局地尘源。这些结果表明,包括黄河干支流在内的河流系统对黄土粉尘有重要的物源贡献。
- 安宇范念念徐志伟刘兴年
- 关键词:碎屑锆石年龄河流沉积
- 人工智能时代的地理科学前沿问题探析
- 2024年
-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地理科学领域,AI技术的应用正逐渐深入,为地理大数据与时空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在多个方面展现出广泛的创新与应用潜力。本文系统梳理了AI在地理科学领域中的发展与应用,详细介绍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规划系统以及大模型等不同AI技术的发展脉络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AI在地理学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AI+地理科学”交叉研究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李宇航李宇航徐志伟刘燕华张玉虎
- 关键词:地理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时空信息
- 库姆塔格沙漠地表物质组成、来源和风化过程被引量:44
- 2010年
-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地表沉积物样品进行重矿物和主量元素分析,获得了其矿物和元素组成特征:矿物种类多,绿帘石和角闪石含量为主;化学组成上以Si、Al为主,和上陆壳平均化学组成相比,除Si、Ca外都有一定的亏损,Fe、Mg、Ca、P、Ti、Mn等元素的变异系数较高。库姆塔格沙漠地表沙物质组成特征与阿尔金山北麓出露的岩石和冲、洪积扇物质组成基本一致,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有很大的共性,反映了库姆塔格沙漠地表沙物质主要来源于阿尔金山。沙漠北区强烈的东北风将阿奇克谷地和疏勒河下游的河湖相沉积物搬运至沙漠腹地,构成另一个重要的沙物质来源。A-CN-K图解揭示了库姆塔格沙漠地表物质化学风化程度很低,处于较弱的去Na、Ca阶段,其他元素未发生明显的化学风化或迁移;A-CNK-FM图解表明,库姆塔格沙漠地表物质在搬运、沉积过程中Fe、Mg等元素发生显著分异,其原因主要是铁镁质矿物由于磨损、分选作用遭破碎和风化,使粒度较粗的沙漠沙Fe、Mg等元素相对亏损。
- 徐志伟鹿化煜赵存法王先彦苏志珠王振亭刘宏宜王立新卢琦
- 关键词:矿物地球化学元素风化过程库姆塔格沙漠
- 5kaBP以来阿尔金山北缘冲洪积扇沉积环境变化和戈壁动力过程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中国西北干旱区有大面积的戈壁地貌,但对其形成过程的研究不多。阿尔金山北缘的沉积物记录着临近戈壁地貌的发育过程。选择甘肃敦煌南湖绿洲附近的山水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在独立的光释光测年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粒度特征、磁化率和有机碳同位素值变化,探讨5ka BP以来阿尔金山北缘戈壁沉积动力过程及其环境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戈壁发育进程具有波动性,戈壁沉积动力在百(千)年时间尺度上受到环境因素制约,在2.67~3.57ka BP和1.65~1.95ka BP干热气候条件下,沉积物搬运动力较弱,戈壁发育受限;在4.27~4.84ka BP时期水量较大,戈壁发育范围较广,属于扩张阶段。这一结果初步揭示了戈壁地貌演化与气候环境变化的联系。
- 李璐鹿化煜王晓勇弋双文徐志伟赵丽媛
- 关键词:全新世沉积动力
-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沙漠沙地的空间格局
- 在末次盛冰期(简称LGM,约26-16 ka)和全新世大暖期(简称HO,约9-5 ka)是地球气候系统演化过程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分别以较为干冷和暖湿为特征.中国北方分布的大面积沙漠、沙地如何响应LGM和HO的气候...
- 鹿化煜俞凯峰Joseph A.Mason王晓勇陈英勇卢琦吴波董治宝屈建军王训明郭正堂弋双文徐志伟周亚利曾琳朱芳莹冯晗东丽娜卓海昕
- 关键词:中国沙漠末次盛冰期全新世大暖期光释光测年
- 地统计法支持的北部湾东部海域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被引量:29
- 2008年
- 在北部湾东部海域采集表层沉积物71个,通过粒度分析获得其粒度参数(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用克里格插值法将不规则采样站位的粒度参数内插为规则网格分布的相应粒度参数。采用地统计法分析其空间相关性,计算度量空间相关性范围的参数,即半方差图中的变程值。结果表明,使用地统计分析获得的粒度参数变程值物理意义较为明确,可作为粒径趋势分析模型的特征距离,其中分选系数变程值作为特征距离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的海流、沉积物输运信息更为吻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传统方法(试算法或经验估计法)获取特征距离可能造成的模型计算误差。采用不同间距插值时得到的粒径趋势矢量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其中高分辨率的细化图所反映的海底沉积物净输运趋势与余流和环流等所反映的沉积物输运细节特征吻合较好,低分辨率的概化图可大致反映该区域沉积物的总体输运趋势。地统计分析的结果对未来研究工作中采样间距的选取也具有指导意义。
- 马菲汪亚平李炎叶长江徐志伟张凡
- 关键词:粒径趋势分析
- 1.08Ma以来中国东北赤峰地区黄土粒度变化及其揭示的沙地扩张事件被引量:9
- 2017年
- 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周边沉积了中国东北地区目前已知的保存完好、沉积年代最久远的黄土,是研究区域干旱化过程和沙地演化的理想材料。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附近约1.08 Ma以来约60m厚黄土剖面的高分辨率粒度分析,发现该地区黄土具有典型风成沉积特征,并且其沉积过程受东亚季风在冰期-间冰期周期性变化影响。由于距离粉尘源区较近,这些黄土序列记录了中更新世以来冬季风增强导致的源区沙漠/沙地的阶段性干旱化和发生于~670ka和~943ka的两次沙漠/沙地扩张事件。新揭示的干旱化事件与中国西部-中部的环境演变过程一致,可能是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时期阶段性全球冰量增加、温度降低驱动中国东北地区更新世气候演化的结果。
- 吕安琪鹿化煜曾琳弋双文卓海昕徐志伟张文超
-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黄土粒度冬季风
- 过去两万年毛乌素沙地风沙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以沙漠/沙地为主的荒漠占据了地球表面约三分之一的陆地面积,其演化影响着全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观测和模拟研究均指出沙地环境对气候变化有着敏感的响应;基于此,大量研究依据沙地环境的过去变化来重建古气候,或预测未来气候变化...
- 徐志伟
- 关键词:古气候学风沙沉积气候变化
- 场域视野下的地球科学自律性维护——以刘东生的科学实践为例被引量:1
- 2022年
- 美国政府退出和重新加入《巴黎协定》表明,非理性社会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地球科学自律性发展,以地学家为中心的地球科学场域能够有效化解外部干扰。地球科学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科学因子不断增多,场域结构逐步扩大,作用力关系日益复杂,放大了社会因子的他律性影响。杰出地学家刘东生的科学实践表明,科学精神、科学习性、科学资本和社会生产、国家体制、国际化进程等内外因素能够形成地球科学场域的良性运作机制。地球科学的自身内涵和社会功能日益丰富,维护它的自律性发展有助于准确认识地球系统演化机制,深化人地耦合关系新认知,为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基础。
- 庞宝鑫徐志伟
- 关键词:场域地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