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开未

作品数:91 被引量:371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专利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9篇根瘤
  • 58篇根瘤菌
  • 36篇共生固氮
  • 36篇固氮
  • 20篇株系
  • 19篇根瘤菌属
  • 18篇大豆
  • 17篇种根
  • 17篇无机磷
  • 17篇接种根瘤菌
  • 16篇鲜草
  • 15篇豌豆根瘤菌
  • 12篇大豆根瘤
  • 12篇大豆根瘤菌
  • 8篇玉米
  • 8篇抗逆
  • 8篇抗逆性
  • 8篇蚕豆
  • 8篇蚕豆品种
  • 7篇生态

机构

  • 9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赫尔辛基大学
  • 1篇雅安市农业局
  • 1篇简阳市农业局
  • 1篇四川华胜农业...
  • 1篇成都市环境保...

作者

  • 91篇徐开未
  • 79篇陈远学
  • 22篇张小平
  • 20篇彭丹
  • 17篇陈强
  • 12篇吴永成
  • 12篇刘明
  • 11篇王科
  • 10篇周涛
  • 10篇陈新平
  • 10篇刘静
  • 10篇邹兰
  • 10篇王佳锐
  • 8篇张朝春
  • 7篇余秀梅
  • 7篇廖德聪
  • 6篇刘汉军
  • 6篇刘轶豪
  • 6篇陈晓辉
  • 6篇黄蔚

传媒

  • 5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微生物学通报
  • 4篇草业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中国食用菌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3篇2020
  • 2篇2019
  • 16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1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大豆慢生根瘤菌SCAUs36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大豆慢生根瘤菌SCAUs36及其应用。该菌株是从新鲜的大豆根瘤中分离纯化得到的。该菌株已于2014年3月14日保藏于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4082,分类命名...
徐开未陈远学陈强张小平陈翠平蒋攀
不同施氮对饲草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30
2014年
在西南乳业生产中心四川省洪雅县,以玉草2号为试材,通过2009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60,120,180,240kg N/hm2,分别记为N0,N60,N120,N180,N240)对饲草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分蘖数,从N0的1.3个增加到N180或N240的1.7个,增幅为30.8%;喇叭口期及收获期的地上部干物质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并在N180时达最大,相比N0分别增加60.9%和23.8%,但在N240时又开始一定下降。施氮显著提高了粗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从而有效提高了饲草玉米的营养价值和饲用品质。植株氮、磷、钾含量随生育期推进而逐渐降低;施氮显著提高了氮含量和氮、磷吸收量,提高了磷含量,降低了钾含量,但差异不显著,对钾吸收量无明显影响。玉草2号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顺序是N>K2O>P2O5,N∶P2O5∶K2O在拔节期为8.2∶1∶5.5,在喇叭口期为9.5∶1∶9.7,在收获期为8.0∶1∶5.8。玉草2号种植中要注重氮、钾肥的投入,洪雅当地的推荐施氮量为180kg N/hm2。
陈远学陈曦陈新平罗永牟勇吕世华徐开未
关键词:饲草玉米氮肥干物质产量营养品质养分吸收
根瘤菌V2-2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根瘤菌(Rhizobium fabae)V2‑2及其应用,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7609。本发明的根瘤菌V2‑2是一株共生固氮能力强,对四川光叶紫花苕子增产明显,...
陈远学徐开未 陈沁园 刘志鹏 蒋帆吴永成 胥磊
一种改善烟地轮作土壤的豌豆根瘤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改善烟地轮作土壤的豌豆根瘤菌及其应用,改善烟地轮作土壤的豌豆根瘤菌的菌株号为CP4‑2,于2017年10月23日保藏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内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
徐开未陈远学樊晓东张艳琴刘明彭丹刘志鹏
一种箭筈豌豆根瘤菌株系VS6-3及其应用
一种箭筈豌豆根瘤菌株系VS6‑3及其应用,该菌株是从新鲜的箭筈豌豆根瘤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属于根瘤菌属Rhizobium anhuiense株系。该菌株系于2017年10月23日保藏于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
徐开未陈远学 陈沁园 蒋帆彭丹刘明吴永成
大豆根瘤菌SCAUs8的接种效果、促生性及系统发育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利用大豆-根瘤菌共生体系能有效减少化学氮肥的用量。将初筛的大豆根瘤菌SCAUs8在四川两个重要的大豆种植生态区进行田间接种验证试验,同时对该菌株进行分类地位研究。【方法】在四川丘陵区和攀西地区,采用大田试验调查接种大豆根瘤菌SCAUs8对大豆的增产效果。采用点接种法研究SCAUs8的抗逆性,用Salkowski比色法检测供试菌分泌吲哚乙酸(IAA)的能力。用多位点基因(16S r RNA,atp D,rec A,glnⅡ,nod C,nif H)序列分析对供试菌株SCAUs8进行分类地位的确定。【结果】大田试验表明,接种大豆根瘤菌SCAUs8后,大豆植株的产量、鲜重、干重等指标明显高于不接种对照(CK)处理,其中大豆植株产量比不接种CK增产21.4%-29.7%,其差异达显著水平。对供试菌株SCAUs8进行的耐酸碱性、耐盐性、生长温度范围以及分泌IAA能力测定的结果表明,供试菌株SCAUs8能在p H5.0-10.0正常生长,可耐受Na Cl浓度为0.5%,生长温度范围是10-40°C,能分泌IAA。综合16S r RNA、atp D、rec A、glnⅡ、nod C、nif H基因的序列分析,发现供试菌株SCAUs8与Bradyrhizobium diazoefficiens USDA110T相似性高达100%。【结论】供试菌株SCAUs8是与四川主栽大豆品种共生匹配性较好的广谱菌株。该菌株耐盐性较差,但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较宽的生长温度范围及分泌IAA的能力。系统发育研究将供试菌株SCAUs8确定为B.diazoeffciens。
衡楠楠陈远学徐开未邹兰刘明彭丹黄莉平冯伟进阳帆曾祥忠
关键词:根瘤菌IAA共生固氮
根瘤菌V14‑2 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根瘤菌(Rhizobium anhuiense)V14‑2及其应用,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7611。本发明的根瘤菌V14‑2是一株共生固氮能力强,对四川紫花苕子增产...
徐开未陈远学彭丹全紫曼吴永成巫锐张小平
一种蚕豆根瘤菌株系Bga2-2及其应用
一种蚕豆根瘤菌株系Bga2‑2及其应用,该菌株是从新鲜的蚕豆根瘤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属于根瘤菌属Rhizobium anhuiense株系。该菌株系于2017年10月23日保藏于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
陈远学徐开未周元全紫曼陈沁园吴永成蒋帆王佳锐唐巧奇
一种箭筈豌豆根瘤菌株系JSP1-3-1及其应用
一种箭筈豌豆根瘤菌株系JSP1‑3‑1及其应用,该菌株是从新鲜的箭筈豌豆根瘤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属于根瘤菌属Rhizobium leguminosarum株系。该菌株系于2017年10月23日保藏于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
徐开未陈远学蒋帆周元陈强刘轶豪张凌子
施磷对间套作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分配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71
2013年
要通过2011、2012年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间套作体系中不同施磷处理(小麦0、45、90、135、180kgP205·hm~,记为wPo、WP1、WP2、WP3、WP4;玉米0、37.5、75、112.5、150kgP20,·hm~,记为MPo、MPl、MP2、MP3、MP4)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动态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与小麦共生期,施磷明显增加了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和群体光合势(LAD),促进了茎、叶干物质的积累(DMA);玉米拔节以后LAI、LAD、生长率(CGR)和DMA均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大值都出现在MP,或MP,处理;玉米生殖生长期营养器官的干物质输出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体系总产量均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都以P,处理为最高,分别为6588和11955kg·hm~.玉米磷肥表观利用率(PARE)以MP2处理最高(26.3%),分别比MP,(14.4%)、MP3(19.0%)、MP4(10.4%)处理高82.6%、38.4%和152.9%.综上,在麦/玉/豆间套作体系中,适量施用磷肥可促进玉米的生长、减轻小麦对玉米的影响,同时可提高玉米当季磷肥利用率,玉米的磷肥施用量在75~112.5kgP20,·hm-2为宜.
陈远学李汉邯周涛陈新平黄蔚刘静张朝春徐开未
关键词:玉米干物质积累磷利用率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