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茹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气象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理特征
  • 1篇遥相关
  • 1篇遥相关型
  • 1篇准双周振荡
  • 1篇斜压
  • 1篇季风
  • 1篇厄尔尼诺
  • 1篇厄尔尼诺年

机构

  • 3篇北京气象学院

作者

  • 3篇彭茹
  • 1篇武炳义
  • 1篇史久恩
  • 1篇杨成彬
  • 1篇王梅华

传媒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气的垂直结构与遥相关型
1993年
利用球面上20°N 以北和20°S 以南的500hPa 高度场资料研究了大气的垂直结构与遥相关型的关系.结果表明,正压扰动与波列结构的遥相关型一致,而斜压扰动则与带状结构遥相关型一致.
杨成彬王梅华彭茹
关键词:斜压遥相关
厄尔尼诺年的预测研究
一、引言影响人类活动最频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全球性的气候异常,而对全球大气有明显影响的海洋事件是赤道太平洋地区海表温度距平出现异常的正距平的厄尔尼诺事件。1972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导致了全球气候异常,造成了苏联粮食大减...
史久恩彭茹
1982/1983年季风准双周振荡的位相传播及地理特征被引量:9
1995年
选取1982/1983年夏季(6~8月)欧洲中期预报中心850hPa、300hPa两层纬向风场的网格点资料,采用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讨论了准双周振荡的位相传播及振荡的地理特征。结果表明:①20°N以南对流层高层(300hPa)1982年振荡显著区域是印度半岛至菲律宾东部一个西西北-东东南走向的带状区域4低层(850hPa)1982年5°~15°N之间以及中国东南部及其沿海地区都是振荡的显著区域;而1983年30°N以南振荡明显比1982年弱,只有中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及孟加拉湾东南、马来西亚北部是振荡的显著区域。②对流层高层(300hPa)1982年85°~90°E,30°~40°N的青藏高原是振荡的源区,其南传支波列可传到盂加拉湾北部的20°N附近;而1983年青藏高原上80°~90°E,35°~40°N区域是振荡的汇区。
彭茹武炳义
关键词:季风准双周振荡地理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