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蕾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学

主题

  • 8篇昆曲
  • 2篇演剧
  • 2篇戏曲
  • 2篇民国
  • 2篇传承
  • 1篇代表团
  • 1篇刀马旦
  • 1篇演出
  • 1篇艺术
  • 1篇音乐
  • 1篇游园惊梦
  • 1篇元曲
  • 1篇元杂剧
  • 1篇杂剧
  • 1篇诗词
  • 1篇史学
  • 1篇史学研究
  • 1篇四大名旦
  • 1篇同班
  • 1篇内藤湖南

机构

  • 2篇中国戏曲学院

作者

  • 12篇张蕾
  • 5篇胡明明
  • 1篇侯少奎
  • 1篇李霄

传媒

  • 7篇戏曲艺术
  • 3篇中国戏剧
  • 2篇戏曲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5
  • 5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方昆曲剧院建院初期演剧史考述(1956—1957)
2013年
北方昆曲剧院的历史分"北方昆曲代表团"时期和"北方昆曲剧院"时期,前者成立时间不到一年,主要目的是为了参加1956年在上海举行的南北"昆剧观摩演出"活动。其中的几位老艺术家如韩世昌、白云生、侯永奎、马祥麟、侯玉山、魏庆林、白玉珍、侯炳武、李凤云、孟祥生等早在1949年以前就先后在"荣庆"社、"祥庆"社等昆弋班社登台演出昆曲,蜚声北南昆坛。这几位老艺术家是北方昆曲艺术延续到1949后唯一的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是北方昆曲的"火种",是北方昆曲剧院的创建者,新中国成立后,北方昆曲的复苏与再度崛起是从他们身上开始的。因此,梳理、考述、研究北方昆曲剧院演剧史理应从北方昆曲代表团肇始,理应从这些老艺术家身上存留的北方昆曲剧目肇始。
胡明明张蕾
关键词:北方昆曲剧院
“北西厢”杂剧昆唱之浅论被引量:2
2009年
由于元杂剧舞台样式早已消失,我们无法在昆曲舞台上看到有北曲魁首之称的王实甫《西厢记》(又称"北西厢")真容,常见的则是被称为"点金成铁"的"南西厢"。2008年11月北方昆曲剧院采用"杂剧昆唱"的形式,首次成功地将"北西厢"以最接近原本的样式搬上昆曲舞台,并于2009年6月在苏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获得优秀剧目奖。
胡明明张蕾邵源
关键词:元杂剧昆曲王实甫《西厢记》
北方昆曲经典剧目演变传承论——以《单刀会》、《林冲夜奔》和《千里送京娘》为例被引量:8
2013年
昆曲是以古典曲牌体文学和古典曲牌体音乐为艺术表现载体的剧种;是中国古典文化中诗、词、歌、赋、曲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典文学如唐诗、宋词、元曲等与中国古典戏曲如戏文、杂剧、传奇等以曲(词)牌体裁和曲(韵)律形式存续于当今戏曲舞台上的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本文以北方昆曲剧院《单刀会》、《林冲夜奔》和《千里送京娘》三出侯派武生经典代表性剧目为例,从剧目演变、舞台表演、传承源流等方面,试图归纳出上述三出戏在其演变传承过程中值得借鉴的一些经验。
侯少奎胡明明张蕾
关键词:昆曲剧目传承
“诗词”叙事情景下的“北京故事” 关于昆曲《画堂春》的剧本创作
2019年
写雅部昆曲,写人们熟知的帝都超一流大词人纳兰容若与爱妻卢氏之间旖旎缱绻的故事,创作的过程以及对演出结果的各种预判对我来说必定是惴惴不安的。2019年1月21日晚,当观众已经散去,场灯已经熄灭,推开梅兰芳大剧院的玻璃门,冬夜干凛的寒风忽地扑面而来,我这时好像才真正清醒地意识到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昆曲《画堂春》的首轮两场演出已经圆满结束了,瞬间觉得被各种事情塞得满满的大脑好像突然间放空了似的,而这简直像极了三年前完成《画堂春》剧本那一刻写上“全剧终”这三个字时的感觉,一样的如释重负,又一样的难以抽离……
张蕾
关键词:艺术基金昆曲故事
试论清代“时剧诸调”对后世昆曲的影响 以“昆花衫”韩世昌昆曲《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为例
2021年
王瑶卿先生创建的"花衫"行当已经一百多年了。在戏曲行当表演上"花衫"突破了过往行当的限制,跨行当融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等),使得乾旦表演开宗立派,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美不胜收,成就了四大名旦的辉煌。概括地讲,"花衫"行当适应了晚清、"中华民国"时期戏曲发展的需求,其意义是从剧目、行当、身段、表演等方面.
张蕾
关键词:四大名旦王瑶卿《贵妃醉酒》刀马旦昆曲
试论当代昆曲创作的“窠臼”与“脱窠臼”——以王大元先生昆曲音乐创作为例
2010年
昆曲创作中的"窠臼"与"脱窠臼"的关系在当代昆曲创作中非常重要,这种关系是互为依存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只有认识、明确当代昆曲创作中这种"窠臼"与"脱窠臼"的辩证关系,在创作实践中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才能极大丰富当代昆曲的创作,才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代昆曲创作中传统和发展的难题,当代昆曲创作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胡明明张蕾
关键词:昆曲音乐
韩世昌年谱考略(上编)(1898-1928)被引量:5
2013年
韩世昌在中国昆曲(北方)近现代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无可替代的位置。他出身河北高阳县河西村一个没有任何戏曲世家背景的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从小进入了一个农村戏班,后逐步地成长为北方昆曲一代名伶,其传奇人生本身就是中国昆曲(北方)近现代史赓续变化的一个缩影。韩世昌上承"南昆北弋"、"内廷承应"之渊源,下开北方昆曲一代"乾旦"之新河,是中国戏曲史上自民国以来惟一一位以"梅郎(梅兰芳)、君青(韩世昌)"并称的在北方昆曲史上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百年演艺人物;是研究北方昆曲史具有承上启下"标本"意义的"里程碑"式的百年演艺人物;是北方昆曲延绵百年间"北方昆弋时代"的"最后一个"和"北方昆曲时代"的"最初一个"的最重要的践行者和引领者;是北方昆曲剧院最主要的创建人之一。如果说梅兰芳是京剧史上"京昆合璧"的京剧"乾旦"大家,韩世昌则无疑是北方昆曲历史上惟一称得上"北南合璧"的昆曲"乾旦"领袖。本文以"鲜活"而非"僵迹"之信史为全文首旨,以"年谱考略"为撰论体例,以"年经月纬"为主线,以"缀辑事迹"为根本,以"始末昭焯"为目的,以1982年9月首次发表于《文史资料汇编》第十四辑韩世昌口述、张琦翔整理的《我的昆曲艺术生活》为该文的基本素材与主要历史脉络线索和主要历史沿革依据,辅以大量新开掘的相关史料,裁记韩世昌的成长环境、人生道路、师承关系、演艺途径、艺术风格以及韩世昌在北方昆曲历史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等。本文系韩世昌一生详实之"实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史料与研究成果在韩世昌人物研究及中国昆曲(北方)史论研究中当属首次发表。
胡明明张蕾
关键词:年谱昆曲史学研究
傅惜华与韩世昌被引量:1
2013年
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20世纪上半叶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戏曲艺术犹如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百家争鸣、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班社众多、革故鼎新、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无疑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一个"金矿"与"富矿"阶段,在剧目、演员、唱腔、表演、学术研究、著书立说等方面都为后人留下了令人无比神往的丰厚的取之不尽的"矿藏",是一个至今让我们无法超越其灿烂成果的光彩夺目的时期。时至今日,我们仍在其累累硕果的荫泽下,学习、传承、探究,趋步而前行。而这个时期学者与名伶之间互为依存、互为帮衬、教学相长的现象及作用尤为值得深入探讨。本文试以20世纪上半叶为历史背景,以在中国古典戏曲与中国古典戏曲文献学等方面有着开拓性、历史性贡献的著名学者傅惜华先生和同样对中国昆曲(北方)表演艺术有着开拓性、历史性贡献的著名昆伶韩世昌先生之间的部分历史交集为例,从学者与名伶的关系去回顾那难忘的历史一幕。
张蕾
关键词:傅惜华
青木正儿与韩世昌——韩世昌1928年赴日与日本“京都学派”被引量:1
2013年
韩世昌是北方昆曲一代名伶,其1928年代表中国昆曲第一次赴日演出更是被日本学界称为"复兴昆曲的伟人"。而作为韩世昌1928年赴日演出邀请人之一的青木正儿则是战后日本著名的"京都学派"中承上启下的一位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的知名日本学者。二十世纪上半叶,狩野直喜、内藤湖南、铃木虎雄、青木正儿等一批受近代西式教育成长起来的日本学者以实证论为其"中国学"(支那学)的理论支撑,以"实事求是,义理明彻,不恃聪明而向壁虚造,不务易入俗耳以邀世誉"的治学精神,以"卓然自守,持风气而不为风气所动,斯之谓真读书人"的治史态度,对"中国学"特别是中国古典戏曲进行了一系列不懈的深入研究,取得了卓而不群的研究成果,青木正儿正是他们当中杰出的代表之一。
张蕾李霄
关键词:青木正儿元曲内藤湖南铃木虎雄京都学派
“荣庆社”1918年京城前门“天乐茶园”昆曲百年演出考
2023年
1918年(民国七年)初冬,北京,北风卷着黄沙,天寒地冻。前门鲜鱼口胡同内,呼啦啦来了一帮灰头土脸的出身河北的农民队伍,几辆破旧的排子车上装着全部家当……早听说身边的北京是个很大的城市,是皇城,一定有更多挣钱吃饭的机会。于是一群农民终于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离乡背井,到京城找饭去!当时谁也没想到在以后的日子里,就在这些看似“凄凄惨惨戚戚”的农民队伍中竟然出现了一批北方昆曲大师.
张蕾
关键词:京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