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蔚起 作品数:8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 汕头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汕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0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与对照组(同期正常新生儿,40例)比较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酶中AST、γ-GT、LDH、LDH1、CK、CK-MB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增高,且重度组高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T、AL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酶活性可反映胆道排泄功能和心肌的损伤,在治疗时检测其活性变化对患儿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姚家勇 张蔚起 韦天彬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小儿轻中度腹泻引发惊厥7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究小儿轻中度腹泻引发惊厥的原因,并分析其预后情况。方法:对本院2005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72例轻中度腹泻引发的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全部患有无热惊厥,神经系统检查和生化检查均正常;本组经补液、抗病毒、止惊等综合治疗4~8d后均治愈出院,没有出现癫痫样反复惊厥症状;随访的患儿也均无神经系统后遗症,预后良好。结论:小儿轻中度腹泻引发惊厥是小儿的常见疾病,因为该病预后较好,因此,不必再进行抗癫痫治疗。 张蔚起 张德雄 林东龙关键词:小儿腹泻 惊厥 新生儿惊厥60例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惊厥患儿。结果:引起新生儿惊厥病因依次是缺血缺氧性脑病(HIE)24例(40.0%)、代谢性疾病18例(30.0%)、颅内出血(ICH)11例(18.3%),三者总共53例(88.3%)。惊厥类型为微小型发作33例(55.0%),强直型发作15例(25.0%),阵挛型发作9例(15.0%),肌阵挛型发作3例(5.0%)。初次发作惊厥日龄<1 d 14例,2~3 d 21例,4~7 d 9例,7~14 d 9例,14~28 d 7例,出生后3 d以内发作惊厥共35例(58.3%),1周内惊厥发作共44例(73.3%)。结论:新生儿惊厥发病原因主要为HIE、代谢性疾病、ICH,惊厥类型以微小型发作最常见,发作时间主要是1周以内。尽早确定惊厥病因,积极对症治疗,可以防止惊厥导致的脑损伤。 张蔚起 林泽鹏 赵少岚关键词:惊厥 新生儿 脑损伤 颅内出血 小儿反复肺炎病因分析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115例反复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基础疾病、病原菌检测结果、年龄分布情况。结果 115例反复肺炎患儿中有97例(84.3%)存在基础疾病,60例(61.9%)呼吸系统疾病,28例(28.9%)先天性心脏疾病,9例(9.3%)脑瘫、营养不良等其他疾病;共检测出92例标本病原菌阳性病例,其中细菌培养阳性菌株70株;65%的患儿为3岁以下。结论儿童反复性肺炎以三岁以下为主,多数患者存在着基础疾病,病原菌以细菌感染为主。 张蔚起 姜尚林 胡集灿关键词:小儿 病因分析 孕晚期妇女无乳链球菌感染情况及对新生儿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孕晚期妇女无乳链球菌感染情况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200例(单胎)登记建档的孕晚期妇女,根据生殖道标本培养结果分为研究组(无乳链球菌培养阳性)及对照组(无乳链球菌培养阴性),各100例。分析研究组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两组新生儿血培养无乳链球菌阳性情况及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组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中,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对无乳链球菌最为敏感,均为100%;四环素耐药率最高;为91%。研究组新生儿血培养无乳链球菌阳性率19%高于对照组的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临床表现中拒乳率、喂养困难率、体温不稳定率及腹胀率分别为9%、9%、8%、11%,均高于对照组的0、1%、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中首先填补汕头市有关无乳链球菌的早期干预的空白,准确、客观、及时判别孕晚期妇女及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的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利于孕晚期妇女及新生儿的治疗及预后。 张蔚起关键词:孕晚期妇女 新生儿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脂分析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血脂水平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10月来我院就诊的汕头市孕妇血脂检测结果,其中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IGT)62例,妊娠期糖尿病(GDM)56例,经临床确诊PIH 38例,分析项目包括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并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分析。结果 GIGT组和GDM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TG、TC明显增高,ApoA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和GDM组间四项血脂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H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血脂TG、TC、ApoB明显增高,ApoA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存在脂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可能是其发生或发展的原因或结果,重视妊娠妇女血脂监测,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应作为围产期保健和优生优育的重要内容。 姚家勇 张蔚起 韦天彬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脂 汕头市妊娠期妇女血脂水平对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妊娠期妇女血脂水平对新生儿体重、身长和头围的影响,探讨孕妇高血脂与巨大儿出生率的关系。方法检测2010年1~10月来院就诊的508例汕头市孕妇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将孕妇分为正常血脂组和高血脂组(TC>6.50 mmol/L,TG>2.30 mmol/L),并跟踪调查至孕妇分娩,测量记录新生儿体重、身长和头围数据。结果高血脂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正常血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脂组孕妇巨大儿出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身长和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孕妇血脂变化的监测,降低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出生率,对围产期保健、优生优育以及预防儿童远期代谢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张蔚起 韦天彬 姚家勇关键词:妊娠期妇女 血脂 新生儿 汕头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结果分析 2023年 目的:探究2021年4月—2022年5月汕头市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选结果,论证17α-羟孕酮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中的筛选切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5月于汕头市地区60余家助产机构及汕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接受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的6925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17α-羟孕酮水平进行检测,对初筛疑似阳性患儿实施召回复查,对召回复查的患儿充分结合其临床辅助检测结果,采用串联质谱法对阳性召回患儿进行二级筛查,二级筛查阳性者行21-羟化CYP21A2基因筛查。结果:受检69251例新生儿平均17α-羟孕酮水平为(3.59±5.14)nmol/L。初筛阳性率为0.54%,351例初筛阳性新生儿接受二级串联质谱法检测,合计9例诊断异常,异常率2.56%。9例二级串联质谱法筛检异常新生儿开展21-羟化CYP21A2基因检测,提示1例新生儿存在基因异常;建议设定足月儿17α-羟孕酮切值为15.0 nmol/L,早产儿17α-羟孕酮切值为24.3 nmol/L。结论:17α-羟孕酮水平有助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早期筛查,辅以21-羟化CYP21A2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诊断。但机械参考17α-羟孕酮说明书设定阳性切值不利于医疗资源利用,建议设定足月儿17α-羟孕酮切值为15.0 nmol/L,早产儿17α-羟孕酮切值为24.3 nmol/L,以减少假阳性率和召回率。 林健辉 张蔚起 姜尚林关键词: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