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

作品数:49 被引量:324H指数:11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针康法
  • 14篇卒中
  • 13篇头穴
  • 13篇脑卒中
  • 11篇丛刺
  • 10篇头穴丛刺
  • 8篇康复
  • 7篇血管
  • 7篇卒中后
  • 7篇痴呆
  • 6篇脑卒中后
  • 6篇康复治疗
  • 5篇血管性痴呆
  • 4篇针刺
  • 4篇认知功能障碍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痉挛
  • 4篇梗死
  • 3篇电刺激

机构

  • 37篇黑龙江中医药...
  • 32篇黑龙江中医药...
  • 5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作者

  • 49篇张立
  • 18篇李季
  • 18篇关莹
  • 14篇王艳
  • 14篇邢艳丽
  • 12篇唐强
  • 11篇王璐
  • 6篇王璐
  • 5篇熊伟南
  • 5篇高潇
  • 4篇白晶
  • 4篇朱路文
  • 3篇裴飞
  • 3篇孙远征
  • 3篇张博
  • 2篇刘波
  • 2篇张春艳
  • 2篇张春艳
  • 2篇董施秋
  • 2篇王宇

传媒

  • 10篇针灸临床杂志
  • 5篇中国康复理论...
  • 4篇中医药学报
  • 3篇世界中西医结...
  • 3篇中国中医药咨...
  • 2篇中医药信息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康复学报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康法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针康法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头穴丛刺组、针康组(头穴丛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组),每组各30例。康复组采用认知功能训练法、头穴丛刺组采用于氏头穴丛刺法针刺治疗、针康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法,共治疗8周,比较3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针康组与康复组及头穴丛刺组的Mo CA总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组和头穴丛刺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针康组中,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定向力方面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康法能较好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效果优于单纯的认知功能训练与单纯头穴丛刺组。
张立刘淑秀邢艳丽王艳关莹
关键词:针康法头穴丛刺
一种肌萎缩康复训练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肌萎缩康复训练设备,包括座椅、靠背和按摩组件,按摩组件包括支板、直角板、第一电机、圆盘、弧形齿条、两根滑杆、两个矩形齿条、两组复位单元和两个按摩球,支板设置在座椅上,支板设置有...
郭孝静王艳张立吴珊红张博李晓童
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观察针康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VD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组)、康复组、头穴丛刺组,每组各20例,康复组采用认知训练法、头穴丛刺组采用于氏头穴丛刺法、针康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认知训练方法,共观察8周,比较三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VD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总评分,针康组总有效率为90%,优于康复组50%及头穴丛刺组65%。结论:针康法能较好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优于康复组及头穴丛刺组。
张立李季陈静熊伟南关莹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头穴丛刺认知功能训练
孙远征教授原络通经针法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经验被引量:10
2015年
原络通经针法是孙远征教授在传统主客原络配穴的基础上,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依据,提出的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从原络通经针法的理论基础和对原络通经针法多年的研究总结两方面阐述孙远征教授的学术思想。
张立关莹王璐孙远征
关键词:原络通经针法认知功能障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对国内外近年来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总结了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各种治疗方法。本文章旨在加强人们对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认识,为寻找本病治疗的新途径提供新思路与客观依据。
刘淑秀张立邢艳丽熊伟南
针康法联合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价值及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究针康法联合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价值及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81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针康组、浮针组与联合组,每组27例。3组均按照神经内科诊疗常规,给予药物对症支持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康组给予头穴丛刺、康复训练治疗,浮针组给予浮针治疗,联合组给予头穴丛刺+康复训练+浮针治疗,3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3组患者临床疗效、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安全性,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Swallowing function score,SSA)、血清营养学指标[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生活质量评分(The 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针康组和浮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SS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较针康组、浮针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PA、ALB、TR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较针康组、浮针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SWAL-QO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较针康组、浮针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发生影响治疗的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康法结合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吞咽功能,促进营养状态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辛贵乐张立陶然阮野阮野
关键词:中风后吞咽障碍针康法浮针疗法吞咽功能
针康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疗法(针康法)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性,提出规范化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 方法:采用临床对比研究观察针康法与头针组、康复组及单纯药物组对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 结果:针康法能够提高脑卒...
唐强王艳白晶张立
关键词:针康法脑卒中体感诱发电位康复治疗
文献传递
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的影响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头穴丛刺结合开发技术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的影响,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提供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改善脑瘫患儿的智力及运动功能,大限度的提高其生活能力,以回归家庭和社会。方法:按随机表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选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对两组儿童独立功能评定(WeeFIM)、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格赛尔(GESELL)量表进行评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WeeFIM、GMFM、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GESELL量表中语言、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等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能有效的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及智力,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结合康复治疗。
王艳唐强李晓艳张立齐辉许嘉犇
关键词:头穴丛刺康复技术脑瘫智力
电鍉丛针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电缇丛针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电缇丛针治疗优越性。 方法:选择符合纳入病例标准坚持治疗的65例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成两组:电缇丛针组与头穴丛刺组,治...
张立
关键词: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头穴丛刺
文献传递
基于线粒体质量控制探讨运动对骨骼肌萎缩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骨骼肌萎缩是指骨骼肌质量的下降和肌肉功能的丧失。线粒体质量控制(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MQC)是维持线粒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主要涉及线粒体生物生成、线粒体动力学(分裂/融合)、线粒体自噬等调控过程,其通过调控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及质量的相对稳定以维持肌肉稳态。运动干预是一种防治肌萎缩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与MQC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就线粒体生物生成、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这3个质量控制环节在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靶点的研究展开论述,深入分析MQC介导运动改善衰老、废用、癌症恶病质导致骨骼肌萎缩的机制,以期为运动干预肌萎缩提供理论指导。
郭孝静王艳张立裴飞张博秦欢王淑瑾李晓童
关键词:肌萎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