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文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TE
  • 3篇TM
  • 2篇带宽
  • 2篇输出功率
  • 2篇速调管
  • 2篇平均功率
  • 2篇矩形波导
  • 2篇功率
  • 2篇功率转换
  • 2篇功率转换效率
  • 2篇KA波段
  • 2篇波导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电子束
  • 1篇电子束激励
  • 1篇虚阴极
  • 1篇虚阴极振荡器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振荡器

机构

  • 5篇国防科学技术...
  • 5篇中国科学院电...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张玉文
  • 5篇舒挺
  • 3篇袁成卫
  • 3篇钟勇
  • 2篇阮存军
  • 2篇刘文鑫
  • 2篇王树忠
  • 1篇朱方
  • 1篇张志强
  • 1篇刘静
  • 1篇张兆传
  • 1篇王勇
  • 1篇王勇
  • 1篇钟勇
  • 1篇张志强

传媒

  • 5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真空电子技术
  • 1篇第九届高功率...
  • 1篇第九届全国高...
  • 1篇中国电子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间隙重叠模输出回路中消除高阶模的方法
本文描述了新型S波段高平均功率速调管宽带输出回路的设计以及在热测过程中发现的自激振荡;为了消除自激振荡,进行了双间隙重叠模输出回路的进一步仿真,分别对高阶模的电场分布和电导率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由于TM模式的电场可以引起自...
张兆传王韦龙朱方张玉文
关键词:S波段自激振荡电导率
文献传递
Ka波段扩展互作用速调管的设计
利用粒子模拟(PIC)三维软件,在Ka波段,采用扩展互作用谐振腔技术和谐振腔加载技术来实现高增益和宽频带,对扩展互作用速调管进行了设计和粒子模拟仿真,同时采用二维电子光学软件EGUN对电子枪和聚焦系统进行了设计和优化,聚...
钟勇王勇张玉文
关键词:带宽平均功率
组合型TM01-TE11弯形圆波导模式转换器研究
本文研究了组合型TM01-TE11弯形圆波导模式转换器(两弯曲段中间加一段直圆波导),在保持其输出与输入端口轴线平行前提下,分别从理论推导、数值计算、软件模拟三个方面对此结构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得很好....
张玉文舒挺袁成卫
关键词:模式转换器
文献传递
TM_(01)-TE_(11)双弯形圆波导模式转换器轴线长度与拍波波长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对于TM01-TE11双弯形圆波导模式转换器,在保持出射端口与入射端口轴线平行且两曲率半径相等时,通过对其轴线长度与TE11和TM01模式间拍波波长的分析,证明了在两模式间实现有效转换时,两者成正比例关系,且比例常数为2/2,并给出了相应的物理解释。通过对具体参数及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了模拟功率转换效率超过98%时所适用的频率下限,其值为TM01模式截止频率的1.07倍。
张玉文舒挺
关键词:功率转换效率
TM_(01)-TE_(11)弯形圆波导模式转换器的优化设计被引量:13
2005年
通过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对TM01-TE11弯形圆波导模式转换器进行了分析,得出了TE11模式的功率转换效率的解析公式.在保持其出射端口与入射端口轴线平行的情况下,通过减小波导内半径,从而减小波导轴线长度,实现了其结构的小型化设计.当转换器的两段轴线曲率半径相等时,理论计算结果与模拟结果相吻合,且功率转换效率高.优化结果为:波导内径为7.0 cm,模式转换器出射端口与入射端口的轴线间距为8.03cm,轴向长度为15.11 cm;频率在3.41~3.74 GHz内,功率转换效率超过90%,其中频率为3.60 GHz时,转化效率为95.6%.
张玉文舒挺袁成卫
关键词:优化设计
双间隙矩形波导加载输出腔的粒子模拟
本文利用三维PIC软件,建立与速调管双间隙输出腔外接矩形波导耦合装置几何尺寸完全一致的计算模型,对S波段矩形波导输出腔加载做了设计和优化,在工作电压80kV,束流45A,工作中心频率为2.85GHz条件下,得到了1.45...
钟勇张志强王树忠阮存军刘文鑫张玉文
关键词:速调管输出功率
文献传递
矩形波导加载双间隙输出腔的粒子模拟
2012年
利用三维PIC软件,建立与速调管双间隙输出腔外接矩形波导耦合装置几何尺寸完全一致的计算模型,对S波段矩形波导输出腔加载做了设计和优化,在工作电压80kV,束流45A,工作中心频率为2.9GHz条件下,得到了1.45MW的输出功率,3dB带宽达到了12%,经过实验证明,理论仿真计算与实测结果是吻合的。
钟勇张志强王树忠阮存军刘文鑫张玉文
关键词:速调管输出功率
组合型TM_(01)TE_(11)弯形圆波导模式转换器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研究了组合型TM01 TE11弯形圆波导模式转换器(两弯曲段中间加一段直圆波导),在保持其输 出与输入端口轴线平行的前提下,分别从理论推导、数值计算、软件模拟三个方面对此结构进行了分析,模拟结 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得很好。结果表明:计及功率损耗,频率为3.75GHz,铜波导内径为9.0cm,轴向间距 为10.57m时,模式转换器总的功率转换效率为93.8%。
张玉文舒挺袁成卫
关键词:功率转换效率
电子束激励TM模虚阴极振荡器的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从理论上对实心电子束和空心电子束激励轴向虚阴极振荡器产生高功率微波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数值计算比较了在相同的结构参数条件下输出微波功率的大小。分别讨论了在激励TM01和高阶TM02,TM03模式时电子束半径的优化值。用KARAT软件进行粒子模拟初步验证了数值计算的结果。数值计算和粒子模拟结果均表明:要在轴向虚阴极振荡器中有效地激励TM01主模式,应采用实心电子束;而空心电子束则在激励高阶TM0n模式时,可能更为有效。
刘静舒挺张玉文
关键词:虚阴极振荡器电子束微波功率
Ka波段扩展互作用速调管的设计
2014年
利用粒子模拟(PIC)三维软件,在Ka波段,采用扩展互作用谐振腔技术和谐振腔加载技术来实现高增益和宽频带,对扩展互作用速调管进行了设计和粒子模拟仿真,同时采用二维电子光学软件EGUN对电子枪和聚焦系统进行了设计和优化,聚焦系统使用的是钐钴永磁聚焦。在工作电压9 kV,束流0.15 A的条件下,输入功率为200 mW时,中心频率35.5 GHz,3 dB带宽为410 MHz,最小增益为32.5 dB,得到效率为26%,其平均功率为355 W。
钟勇王勇张玉文
关键词:带宽平均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