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
-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降低由蓖麻油制得癸二酸产品色值的技术进展被引量:3
- 2004年
- 通过分析癸二酸的生产工艺,对其生产过程中影响色值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一些导致色值偏高的原因。介绍了几种提纯癸二酸、降低色值的改进措施,如在裂解工序加碱量要小心控制、加入的苯甲酚要除去以及建议用大孔性树脂代替活性炭,并对使用脲以及使用甲酸和高纯氨气进行的反应提纯两种方法进行了着重说明。
- 范江洋康仕芳张猛靳风民
- 关键词:蓖麻油癸二酸色值活性炭
- 压缩空气A类泡沫在水平管道内流动研究被引量:14
- 2017年
- 将泡沫流体近似为弥散流,基于有限元法,采用Fluent软件,选择Spalart-Allmaras单方程模型模拟压缩空气泡沫在管道内的运输,对压缩空气A类泡沫的流变特性和水平管道阻力损失进行研究。泡沫在低剪切速率为非牛顿流体,高剪切速率时近似为牛顿流体,黏度值为0.04 Pa·s。Spalar-Allmaras模型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基本在10%以内,得到范宁摩擦因子与雷诺数拟合关系式为λ=7.281 9/Re0.620 1。
- 林全生张猛宋波王勇凯高红
- 关键词:表观黏度FLUENT
- 离子交换法分离氯化铵和氯化钾的实验研究
- 2004年
- 文章针对我国钾盐生产行业中,经常出现的氯化钾与氯化铵混合体系,研究了离子交换法对氯化钾与氯化铵混合体系的分离情况,研究了分离所用的强酸性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各种性能,并用柱法测定了树脂对K+和NH+4的选择性系数,采用瓶点法测定了25℃离子交换平衡数据,并关联出在一定浓度条件下的固液平衡关系;同时建立离子交换固定床的传质数学模型,其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为进一步的工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康仕芳范江洋靳风民罗建军张猛
- 关键词:氯化钾氯化铵离子交换
- 化学沉淀法制备超细粉体过程行为被引量:21
- 2005年
- 应用硫酸铜还原化学沉淀法制备铜的超细粉体,研究了反应温度、浆液密度和表面活性剂对超细铜粉制备过程行为的影响。试验发现,当反应温度较高时,由于还原反应速度较高,晶核的生成速度急剧增加,晶核数量密度过大,在反应器壁上生成铜箔及大的团聚体;当体系中浆液密度较高时,颗粒由于相互间的碰撞在表面能的作用下团聚成纺锤形的大颗粒。这是两种不同的团聚行为,前者由于生长中的晶核的团聚故称为“核级团聚”,后者是由于生长中的颗粒间的团聚称为“粒级团聚”。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控制适度过饱和度,及适度的成核速率,可以得到均匀的球形铜粉。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有效的防止粒子的团聚。
- 康仕芳刘爱民张猛
- 关键词:化学沉淀超细粉体团聚表面活性剂
- 蛋白质在离子交换吸附剂颗粒中的扩散系数
- 2005年
- 采用以化学势梯度作为扩散推动力的MaxwellStephan扩散方程(MS方程),结合平行扩散模型,对阴离子吸附剂QSepharoseFF吸附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动态试验数据进行了模拟,拟合得到了BSA的表面扩散和孔扩散系数。研究表明表面扩散系数随pH降低、盐浓度增加而增大;孔扩散系数随pH增加、盐浓度降低而增加,随蛋白质初始浓度增加而减小。在表面扩散不容忽视且为非线性吸附的条件下采用Fick定律时得到的表面扩散系数是蛋白质浓度的函数,且大于根据MS方程得到的表面扩散系数。
- 苏雪丽史清洪吴玉龙张猛
- 关键词:离子交换
- 苯丙氨酸改性树枝状聚赖氨酸的合成及表征被引量:3
- 2006年
- 以双芴甲氧羰基赖氨酸(Di- Fmoc -Lysine)为支化单元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制备了一种树枝状聚赖氨酸.该聚合物表面活性氨基通过与芴甲氧羰基苯丙氨酸(Fmoc- Phe)反应获得表面完全替代的苯丙氨酸改性树枝状聚赖氨酸.产物的分子量和结构经MS和NMR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产物分子量单一,是一种潜在的理想非病毒治疗载体.
- 郝挥红史清洪张猛秦明孙彦
- 关键词:非病毒载体树枝状多聚赖氨酸表面改性
- 流化床造粒器生产球粒状磷铵的研究
- 2004年
- 以湿法磷酸和氨为原料 ,研究了用流化床造粒器生产球粒状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的工艺。实验表明 ,应用二流体喷嘴可以生产磷酸一铵 ,应用管式反应器—流化床造粒器可以生产出符合要求的球粒状磷酸二铵。
- 张猛陈松刘爱民康仕芳
- 关键词:流化床造粒粒状磷铵管式反应器湿法磷酸
- 间歇萃取精馏技术和进展被引量:10
- 2002年
- 对间歇萃取精馏技术和进展进行了评述 ,从间歇萃取精馏的操作方式、操作可行性、操作优化等几方面介绍了间歇萃取精馏的研究情况 。
- 肖斌肖文罗建军张猛李波
- 关键词:间歇萃取精馏间歇精馏萃取精馏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