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爽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苏格拉底
  • 2篇柏拉图
  • 1篇德性
  • 1篇宇宙
  • 1篇哲人
  • 1篇神话
  • 1篇诗教
  • 1篇情感
  • 1篇情感教育
  • 1篇礼法
  • 1篇卢梭
  • 1篇民社
  • 1篇教育
  • 1篇开篇
  • 1篇花之安
  • 1篇公民
  • 1篇公民社会
  • 1篇福音派
  • 1篇FABER
  • 1篇传教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作者

  • 4篇张爽
  • 1篇姜哲
  • 1篇费乐仁

传媒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现代哲学
  • 1篇基督教文化学...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柏拉图《治邦者》中的宇宙神话被引量:2
2012年
在《治邦者》中,埃利亚的异方人讲述了一个宇宙神话:宇宙有两种旋转方式,与此相应,人也有两种生活状态。吊诡的是,神话整体看似倾向于无神论,其实这反映的是当时雅典的礼法真空状态。异方人用这个神话向苏格拉底发出邀请,请他重新为民众制礼作乐,编织新的诗教传统。
张爽
关键词:柏拉图神话礼法诗教苏格拉底
神法与德性——柏拉图《法义》开篇解读
2012年
《法义》的开篇既展现了这部著作的艺术特性,也大致揭示了柏拉图的写作意图:哲人如何研讨神法。与《王制》中哲人上升到洞穴之外的路向不同,《法义》中"戏仿"立法者的三位老人,尽可能切近人事,他们沿途寻找高大柏树下的阴影乘凉,宛若在建立足以庇护众人的最佳洞穴,这一最佳洞穴是人们的安居之所。在这一居所中,一般人的谋生追求与少数人对德性的追求足以相容,后者良性地引导、包容前者。与此相应,雅典无名氏从哲学下降到对法律的探讨,以此引导两位多利安老人重新审视他们城邦的法律,进而使两位老人从守法上升到对德性的追求。
张爽
关键词:柏拉图德性
适应主义传教护教观之“孟子模式”——在理雅各、何进善及花之安的中文作品中识别福音派新教话语中的跨文化关联被引量:7
2011年
重新思考"传教士"一词第一代来华新教传教士的大部分工作皆零零散散,且带有试验性质。尽管如此,在这些传教士的第二代中却诞生了一种"传教士学术"(missionary-scholarship),此学术的话语意图(discursiveintentions)是要"理解"中国,并按他们自己的方式与中国的精英们打交道。传教士们成为宗教"专家"(specialist),不仅是精神大师,还是传教士知识分子,既呈现自己的基督教新教传统,又以相对巧妙的方式(sophisticated ways)
费乐仁姜哲张爽
关键词:FABER
卢梭的梦与苏格拉底被引量:1
2012年
卢梭继承苏格拉底的古典政治哲学,他以苏格拉底哲学质疑启蒙运动。卢梭提出,商业文明滋生出毫无公民责任感的布尔乔亚,而人类社会的最佳状况是公民社会,只有公民社会中的人们才能够追求德性。与之相应,公民社会中的哲人不应当普遍启蒙民众,因为启蒙运动只会使民众暴露在自然的暴戾之中而无处容身,哲人也必然随之变质。无论是在政治著作中还是在自传性著作中,卢梭都意在调节公民社会与公民哲人的关系,并试图建立适合公民社会的宗教或情感教育。可惜的是,卢梭的继承者们没能坚持卢梭的苏格拉底主义,他们对卢梭的偏执理解反而推进了现代性浪潮。
张爽
关键词:苏格拉底卢梭公民社会情感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