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CZ-1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 <正> 目的建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系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由一例晚期λ轻链型MM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液体培养法进行培养。用瑞氏染色和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确定细胞的形态...
- 侯健林法迎张波张玲珍丁思奇
- 文献传递
-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CZ-1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建立多发性骨髓瘤 (MM)细胞系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分离 1例晚期λ轻链型MM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的单个核细胞 ,用液体培养法进行培养。用瑞特 姬姆萨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确定细胞形态 ;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检测细胞是否分泌单克隆λ轻链 ,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是否被EB病毒感染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免疫表型 ;用染色体G分带法研究细胞的遗传学特征。结果 所得细胞系在饲养细胞或条件培养液存在时 ,可以持久增殖。该细胞分泌λ轻链 ,EB病毒阴性 ;细胞在瑞特 姬姆萨染色下呈典型的原、幼浆细胞形态 ;细胞化学染色 :酸性磷酸酶染色 (+) ,髓过氧化物酶 (- ) ;细胞免疫表型为CD1 0+,CD2 8+,CD3 8+,CD1 3 8+,CD56+,CD49d+,CD54+,CD44+,CD58+,而不表达CD1 9,CD40 ,CD95,CD95L ,CD3 4 ,CD2 ,CD5。骨髓来源和外周血来源的细胞系免疫表型无明显不同 ,核型分析结果均为i(1q +) ,8q +,13q +,i(17q) ,i(18q) ,+M。结论 用 1例MM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同时建立了一个生物学特性相同的分泌λ轻链的MM细胞系CZ 1。
- 侯健张波张玲珍丁思奇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生物学特性
- 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IgA肾病伴肾功能减退患者的疗效观察
-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较单用激素治疗IgA 肾病伴肾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6 例经肾活检证实且伴肾功能轻中度减退(肾小球率过滤50-80 ml/min)的IgA 肾病患者分...
- 张颖慧石红光陈舟张波赵学智
- 骨髓瘤细胞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可变区的研究
- 2002年
- 为分析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MM )细胞对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可变区 (VH)基因家族的取用 ;根据VH 基因突变特点 ,揭示MM细胞的起源。以重链基因可变区 (VH1 VH6 )基因家族特异性引物 ,用PCR法扩增骨髓瘤细胞系CZ 1细胞和 98例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VH 基因片段 ,纯化后的PCR产物和pMD18 T载体连接并转化JM10 9细菌 ,经克隆鉴定后 ,目的DNA片段用末端双脱氧法测定DNA序列 ,和其对应的胚系基因序列比较。结果表明MM细胞对各VH 基因家族的取用顺序为VH3>VH1>VH4 >VH2 >VH5 >VH6 ;MM细胞VH 基因互补决定区 (CDR )氨基酸替换性突变 (R突变 ) /氨基酸静寂性突变 (S突变 )等于 9 6 7,而骨架区 (FR )R/S等于 0 87,而且随着疾病的进展 ,IgVH 基因并不发生进一步的突变。结论是MM前体细胞在进行VDJ基因重排时 ,对VH 基因家族的取用和基因家族相对大小有关 ;MM细胞可能起源于已经发生抗原选择和体细胞突变的B记忆细胞或前浆细胞。
- 张波侯健丁思奇韩焕兴
- 关键词:骨髓瘤细胞体细胞突变
- 经皮电针灸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合并肠梗阻1例被引量:3
- 2018年
- 1.病例介绍患者女,63岁,体重指数26.67kg/m2,因主诉“体检发现胃壁增厚2d”门诊拟“胃窦隆起性病变伴溃疡形成:恶性问质瘤?”收入院(图1A)。于2016年7月31日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残胃空肠改良Roux—en—Y吻合术)+D:淋巴清除(术后病理确诊为Ⅲ期胃腺癌)。术后胃管引流量每天在100mL以上,最多达900mL。术后第5天出现排气、排便(带微量黏液)。
- 胡茂飞张波符才波高新春刘庆刘庆杨洁杨洁
-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瘫肠梗阻
- 低温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患者左心室长轴缩短率的影响
- 程明杨明张波叶朝阳赵学智梅长林
- 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 2003年
- 由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胸水标本通过液体培养法建立了 1株CD3 0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系 ,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所建立的细胞系可以在含 10 %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持久增殖 ,倍增时间约为 3 6小时 ,目前已传代 12 0余次 ,生长良好 ,暂命名为SH 1。光镜下细胞形态与典型的CD3 0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 ,ALCL)细胞的形态十分类似 ,电镜下可观察到胞浆内存在较多病毒颗粒。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过氧化物酶POX阴性 ,糖原染色PAS阳性 ,酸性磷酸酶 (ACP)呈强阳性 ;电镜下髓过氧化物酶 (MPO )阴性 ,血小板过氧化物酶 (PPO)阴性。EB病毒核心抗原 1(EBNA 1)呈阳性。细胞免疫表型为CD3 0 + 、CD45+ 、HLA DR+ ,而EMA、CD3 4、CD3 8、CD2、CD3、CD4、CD7、CD8、CD10、CD15、CD19、CD2 0均呈阴性。染色体分析示SH 1细胞系核型为二倍体或四倍体核型 ,并具有明显的结构和数量异常 ,但未见典型t(2 ;5)。结论 :所建立的细胞系为CD3 0 + ALCL细胞系。
- 姜华侯健傅卫军丁思奇张波
- 关键词:淋巴瘤细胞系非霍奇金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