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 作品数:35 被引量:11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组织原卟啉IX与大鼠大肠癌在体自体荧光差异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组织原卟啉IX含量与大鼠大肠癌在体自体荧光差异的相关性。方法 60只SD大鼠以 1,2 二甲肼 (DMH ) 2 5mg/kg体重注射腹腔 ,1周 1次 ,持续 18周 ,成功诱导大鼠大肠癌。 2 0周后以 3 70nm激光诱导自体荧光检测分析系统采集实验组大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40 0~ 70 0nm范围内的在体自体荧光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癌组织原卟啉IX、正常组织原卟啉IX。结果 各组组织在体自体荧光光谱 460nm左右处大多有荧光峰 ;73 %的进展期癌组织、69%的早期癌组织在 63 5nm附近有荧光峰。早期癌组和进展期癌组I63 5/I460 值较正常组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早期癌组和进展期癌组I63 5/I460 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正常组织原卟啉IX、早期癌组的组织原卟啉IX、进展期癌组织原卟啉IX含量分别为 (3 17.0 99± 16.85 9)ng/g组织、(4 16.814± 6.786)ng/g组织和(60 6.874± 2 1.798)ng/g组织 ,早期癌组和进展期癌组织原卟啉IX较正常组织原卟啉IX大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进展期癌组织原卟啉IX较早期癌组织原卟啉IX大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大鼠正常大肠组织在体自体荧光和大鼠大肠癌在体自体荧光 63 5nm存在差异。 63 5nm处的差异可能是组织原卟啉IX内源性积聚引起的?
- 张阳德王绍闯李年丰赵劲风张波黄林谭亮刘蔚东
- 关键词:原卟啉早期癌癌组织大肠癌自体荧光光谱
- 超声引导下经皮纵隔肿瘤穿刺自动活检的应用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应用自动活检枪经皮对纵隔肿瘤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6例纵隔肿块患者 ,在B超引导下应用自动活检枪 ( 18G切割针 )行肿块穿刺活检 ,标本用 10 %福尔马林固定后送病理检查。结果 46例纵隔肿瘤均一次取材成功 ,根据取材标本获得确切病理分型诊断者 41例 ,占 89%,无 1例发生出血和气胸、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纵隔肿瘤穿刺活检可以获得较高的病理诊断阳性率 。
- 廖锦堂黄渊金肖萤黄铁汉王书初张波潘瑞喆
- 关键词:纵隔肿瘤超声检查活组织检查
- 自制纳米级超声微泡造影剂与脂质体基因转染效率的比较
- 2009年
- 目的以GFP为目的基因,比较自制纳米级超声微泡造影剂和脂质体的转染效率,探讨自制纳米级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超声微泡浓度对HepG2的细胞毒性;取安全浓度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和脂质体分别与4、8、16μg的PShut—tle—IRES-hrGFP-1质粒结合后转染HepG2细胞,24h后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两者的GFP转染效率。结果MTF法显示超声微泡造影剂浓度≤5%时对HepG2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P〈0.05);超声微泡造影剂能将GFP基因成功转运到HepG2细胞内并高效表达,微泡造影剂+8μg质粒组转染效率达(32.61±3.42)%;脂质体+4μg质粒组的转染效率为(34.12±8.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纳米级超声微泡造影剂能成功转运外源DNA进入细胞内,其转染效率与脂质体无明显差异。
- 张波张阳德赵劲风潘一峰陈伟刘刚
- 关键词:造影剂纳米脂质体基因转染
- 一种新型基因载体—纳米级超声微泡的制备及其介导PNP//Fludarabine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 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的关键之一。基因载体主要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病毒载体的基因转染率相对较高,但其安全性及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是一个大难题;以脂质体为代表的非病毒载体较低的转染效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因治疗的效果。超声...
- 张波
- 关键词: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
- 文献传递
- B超误诊乳腺癌原因分析
- 2001年
- 分析乳腺癌的误诊原因 ,以便进一步提高B超对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而超声误诊的乳腺癌声像图资料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本组 35例乳腺癌、超声误诊为纤维瘤 16例 ,小叶增生 11例 ,导管瘤 4例 ,提示良性肿块 3例 ,炎性肿块 1例。结论 :超声对乳腺癌的检查 ,定位准确可信 ,定性尚不能完全准确 ,必须结合临床及其它相关检查 ,以便减少误诊。
- 黄渊金肖萤廖锦堂吴白云王书初张波谭化冰
- 关键词:乳腺癌B超误诊
- 动态三维超声造影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术疗效的价值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超声造影(3D-CEUS)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术疗效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48例共48个病灶。其中30例患者经手术后病理确诊,18例患者经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术。所有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个月、3个月行二维超声造影(2D-CEUS)、动态3D-CEUS评价疗效,并与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活检病理或2种以上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CT、MRI、PET)、肿瘤标志物水平、患者3个月以上随访结果综合判断的最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CEUS、增强CT或MRI诊断肿瘤灭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结果射频消融术后,本组48例患者48个病灶中,75.0%(36/48)的病灶应用动态3D-CEUS后能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操作者评估射频消融术疗效;25.0%(12/48)的病灶应用动态3D-CEUS与应用2D-CEUS相比,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别,动态3D-CEUS没有改变任何一个病灶的诊断或者临床治疗方案。2D-CEUS及动态3D-CEUS显示40个病灶消融区域无增强,提示肿瘤完全消融;8个病灶边缘部分呈结节样不规则高增强,提示肿瘤部分残存。增强CT或MRI示39个病灶消融区域无增强,提示肿瘤完全消融;9个病灶边缘可见不规则强化,提示肿瘤部分残存。CEUS、增强CT或MRI诊断射频消融术后肿瘤灭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0.0%、100%、95.8%和80.0%、97.4%、93.8%。结论动态3D-CEUS在评价射频治疗疗效方面,与2D-CEUS及增强CT或MRI无明显差异,但动态3D-CEUS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评估肝癌射频消融术疗效中具有潜在的价值。
- 陈露阳廖锦堂齐文君张波姜琴潘瑞哲王书初李文政龙学颖
- 关键词:肝肿瘤超声检查造影剂消融技术
- 纳米级全氟丙烷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制备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直径在纳米级的全氟丙烷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检测其物理特征,探讨并验证其最佳制备条件。方法以混合的半合成磷脂和全氟丙烷作基本原料,司盘60和吐温80为膜稳定剂,以高剪切分散法制备纳米级超声微泡造影剂。荧光显微镜观察形态分布特点,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其粒径分布。经均匀设计法及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各制备条件对超声微泡粒径的影响。结果经多元回归分析得出高剪切速度和高剪切时间对超声微泡粒径有显著性影响,最优制备条件为:高剪切速度为6档;高剪切时间为8min;DPPC浓度20mg/50ml;T80/S60比值为1,该条件下制备的超声微泡分散均匀、浓度较高,平均粒径为(335±5)nm。结论最优条件高剪切分散法制备的超声微泡造影剂粒径分布在208~416nm之间,是一种达到纳米级的新型超声微泡造影剂。
- 张波张阳德赵劲风陈伟张丽华
- 关键词:纳米级超声造影剂
- 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肝癌105例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5例肝癌患者施行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观察手术前后临床症状、AFP浓度及肝功能的变化,通过B超、CT比较肝癌大小及血流情况。结果术前血清AFP为(423.6±33.5)μg/L,术后1周明显下降,为(216.3±12.7)μg/L;肝功能于术后1周出现轻度变化,1个月内获得改善。术后3个月肿瘤完全消失18例,明显缩小78例,无明显变化9例;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发生。结论冷循环微波刀治疗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符合微创理念,是手术不可切除肝癌的理想治疗手段。
- 李年丰张阳德李坚黄铁汉张波
- 关键词:B超冷循环微波刀肝肿瘤疗效
- 超声造影对胆囊腺肌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胆囊腺肌症的患者23例,观察及分析病变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并对比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胆囊腺肌症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胆囊腺肌症的常规超声典型表现为胆囊壁局部呈扁平状增厚,内可见散在微小或无回声,部分伴有强回声及其后方"彗星尾"征;以此特征为诊断标准,诊断准确率为69.6%(16/23)。超声造影典型表现为动脉相及静脉相均呈不均匀增强,内见散在细小无增强区;以此特征为诊断标准,诊断准确率为95.7%(22/23)。超声造影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χ2=5.447,P<0.05)。结论胆囊腺肌症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具有特征性表现,超声造影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常规超声。
- 苏晖张波刘翠云张皓东熊艳刘永杰
- 关键词:超声检查造影剂胆囊疾病
- 无杆温PMCT微波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
- 2007年
- 目的评价水冷循环式无杆温微波治疗仪在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MCT)中的价值。方法治疗37例肝癌患者共47个病灶。采用输出功率70~80W,时间15~20min。直径小于5cm的结节单点凝固治疗,直径大于5cm的结节多点多次凝固治疗。结果随访3~12个月,36例健在,1例死亡。治疗后83.0%(39/47)的肿瘤缩小,增强CT显示75.6%(34/47)的肿瘤内无强化。所有患者的穿刺点皮肤均未有灼伤,拔针后天线前端均未见碳化组织粘附。PMCT术后1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发热,12例患者感上腹疼痛。结论水冷循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杆温,同时使微波凝固范围增大,可为PMCT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开创新局面。
- 卢艳张阳德李年丰陈伟王绍闯任力锋张波
- 关键词:PMCT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