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安
- 作品数:33 被引量:309H指数:12
-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长期不同轮作方式对黄壤区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轮作方式与施肥条件下对水稻产量、植株养分吸收利用及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为黄壤地区合理轮作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依托25年的黄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选取4种轮作方式:水稻单作(RM)、水稻-小麦轮作(RWR)、水稻-油菜轮作(RRR)、水稻-绿肥轮作(RMR),分析比较各轮作方式作物产量、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情况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不同轮作方式2016~2020年水稻平均产量表现为RWR>RRR>RM>RMR,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与RM处理相比,RWR、RRR和RMR处理水稻秸秆和籽粒平均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提高10.9%~37.0%、63.6%~101.6%、11.9%~17.6%和7.1%~20.4%、19.7%~37.6%、6.0%~8.1%;秸秆和籽粒平均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提高15.0%~45.4%、69.7%~113.9%、16.1%~24.8%和3.7%~22.6%、15.9%~40%、2.6%~10.1%;水稻植株平均氮磷钾养分总吸收量分别提高8.0%~30.2%、22.3%~44.8%、12.9%~21.3%。各轮作处理水稻秸秆和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吸收量及吸收效率大小均表现为:RWR>RRR>RMR。与RM处理相比,各轮作处理土壤有机质提高37.0%~41.1%、全氮提高1.7%~28.6%、碱解氮提高24.4%~47.5%、有效磷提高2.2%~54.8%。【结论】在现有种植制度与施肥条件下,多种轮作方式均可维持水稻产量不降低,且能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提高水稻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改善土壤肥力。
- 左琴刘彦伶李渝李渝张雅蓉黄兴成杨叶华熊涵张文安蒋太明
- 关键词:黄壤水稻养分吸收土壤养分
- 基于文献计量的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等级土壤养分状况分析被引量:12
- 2019年
- 明确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养分状况,为石漠化防治和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参考。收集公开发表的涉及贵州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养分的研究论文,对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1)随石漠化等级增加,土壤容重不断增加,<0.001 mm黏粒含量有下降趋势,>0.05 mm砂粒含量则有增加趋势,但不同石漠化等级之间黏粒和砂粒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养分含量均表现为无石漠化(ND)>轻度石漠化(LD)>中度石漠化(MD)>重度石漠化(SD),随石漠化等级增加呈幂函数下降,衰减速度为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全氮>速效钾>全磷,从无石漠化到轻度石漠化演替过程土壤养分下降幅度最大;(3)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之间极显著相关,且对石漠化地区土壤肥力贡献极大,可作为表征土壤-石漠化关系的敏感性土壤指示因子;(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石漠化地区土壤养分影响明显,土壤养分高低为林地>草地>耕地。土壤养分和地表植物群落结构与石漠化演替进程密切相关,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增加地表覆盖度和开展有机培肥对防止土壤退化和石漠化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刘彦伶李渝李渝白怡婧张萌张雅蓉张文安黄兴成
-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生态恢复
- 长期施肥下黄壤有机碳库演变及固存特征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了解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演变及其特征,对于提升和维持土壤质量、增加作物产量和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依托贵阳黄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分析长期(21 a)不同施肥处理下黄壤碳库容量变化、源汇关系、产量效应及黄壤碳库提升和维持的方法。【结果】(1)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化肥处理明显提升,且年增加速率明显高于化肥处理;(2)施有机肥处理有机碳储量显著高于施化肥处理,有机肥各处理比CK高13%~19%;(3)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与累积碳投入量呈显著渐进相关性,在目前较高的有机碳投入水平下,土壤有机碳的固持已接近饱和;(4)21 a黄壤累积碳投入量分界拐点值为54.29 t/hm2,当小于此值时,土壤固碳效率较高,为26.62%;当累积碳投入量大于此值时,固碳效率仅1.72%;(5)黄壤累积碳投入量与玉米产量亦有极显著相关性,但随着碳投入量的增加,产量增加明显变缓;(6)为避免有机碳库容提前达到饱和,增加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风险,1/4M+3/4NPK施肥方案较合理。【结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黄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和固碳速率等提升有显著作用,但生产实践中,有机肥施用量不可过高,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宜作物增产、土壤培肥和土壤碳库容量保持稳定变化的节点是农田生态系统固碳的核心。
- 张雅蓉李渝刘彦伶刘彦伶张文安黄兴成
- 关键词:长期施肥黄壤有机碳储量碳饱和
- 长期施肥对黔中黄壤碳氮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明黔中黄壤在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碳氮变化关系,为黄壤碳氮循环理论的构建、区域土壤质量评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贵州省黄壤长期定位监测点,研究不同施肥措施下旱地土壤活性碳、氮演变及其耦合特征。【结果】①有机肥处理黄壤有机碳及有机氮含量均明显提升,各有机肥处理有机碳和有机氮含量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8%~33%和10%~30%,且随有机肥用量增加其含量明显提升。②有机肥处理有机碳和有机氮储量也显著提升,分别较不施肥处理提高6%~18%和13%~32%。③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及溶解性碳均以有机肥处理较高,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2%~37%、63%~95%和14%~68%;土壤溶解性氮以化肥处理略高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④微生物量碳与溶解性有机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和微生物量氮占土壤全氮的比例以有机肥处理较高;溶解性有机氮占土壤全氮的比例以化肥处理较高。⑤各施肥处理微生物量碳氮比均在10以上,显示黄壤中真菌较多,有机质分解较快。⑥短期内,土壤有机碳、氮与微生物量碳、氮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性;作物产量与有机氮及溶解性有机碳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性。【结论】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增加土壤碳、氮库容和提高作物产量;相比土壤有机碳、氮,土壤活性碳、氮组分较有机碳、氮是评价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变化的更敏感指标。
- 张雅蓉李渝刘彦伶刘彦伶张文安黄兴成
- 关键词:黄壤长期定位施肥
- 黔中黄壤丘陵旱坡地香根草、紫穗槐的水土保持效应被引量:14
- 2001年
- 通过 4年连续的定点、定位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保水能力在第 3年后达到或超过次生植被的保水能力 ;香根草生物埂第 2年后保水能力超过紫穗槐生物埂 ,第 3年后无土壤侵蚀发生 ;紫穗槐生物埂第 2年即无土壤侵蚀发生 ;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降低土壤坡度的作用非常明显 ;种植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后 ,玉米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 张文安徐大地刘友云肖厚军严绪成何成文韦小平
- 关键词:旱坡地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水土保持
- 不同pH值黄泥土施用磷石膏试验被引量:10
- 2001年
- 1997~ 1999年在不同 p H值黄泥土上施用磷石膏的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磷石膏 5 0、10 0、15 0 kg/ 6 6 7m2 ,玉米产量与对照相比 ,p H 4 .30增产 7.8%~ 2 2 .9% ,p H 5.0 1增产 8.5%~ 17.1% ,p H 5.6 5增产 7.5%~11.5% ,p H6 .0 7增产 5.9%~ 8.3% ;投产比在 1∶ 2 .7以上 ;随磷石膏用量的增加土壤 p H值提高 ,土壤水解酸含量降低 ;磷石膏适宜用量为 50~ 10 0 kg/ 6 6 7m2。
- 肖厚军徐大地张文安刘友云严绪成何成文韦小平
- 关键词:磷石膏土壤PH值增产作用土壤改良剂
- 黔中地区黄泥土油菜施用磷石膏的效果被引量:3
- 2001年
- 1997年 10月至 2 0 0 0年 5月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 p H 5.6 8的微酸性黄泥土上 ,施用磷石膏 2 5~150 kg/ 6 6 7m2的 6个处理 ,对油菜作物均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 ,可提高土壤中有效 N、P、K、S的含量 ,产投比值均大于 1,尤以施用量 50~ 75kg/ 6 6 7m2的油菜籽增产量、增幅、产投比值为最高 ,分别达 6 8.9kg/ 6 6 7m2、13.7%、8.2以上。建议在贵州黄壤分布区域种植油菜 ,均可施用磷石膏来提高油菜产量和土壤肥力 ,用量以75kg/ 6 6 7m2
- 刘友云肖厚军徐大地张文安严绪成何成文韦小平
- 关键词:磷石膏黄泥土油菜增产效应硫肥土壤调理剂
- 黄泥土施用磷石膏的后效试验被引量:1
- 2001年
- 3年磷石膏后效观察试验结果表明 :磷石膏在黄泥土上增产作用有明显的后效 ,但土壤和施用量不同 ,持续时间不一样。酸性黄泥土以 10 0~ 150 kg/ 6 6 7m2 后效较明显 ,持续时间超过三季作物 ;微酸性黄泥土只有 150 kg/ 6 6 7m2 的后效明显 ,持续时间达到三季作物。磷石膏的改土作用也有后效 ,但与供试土壤 p H值有关。土壤 p H值低 ,磷石膏的后效明显 ,持续时间较长 (三季作物 ) ;土壤 p H值高 ,后效作用不很明显 ,持续时间较短。因此 ,磷石膏宜在 p H值低于 5.
- 肖厚军徐大地张文安刘友云严绪成何成文韦小平
- 关键词:磷石膏后效作用增产作用土壤调理剂
- 磷石膏改良低产酸性黄壤旱地增产新技术
- 徐大地刘友云肖厚军张文安何成文严绪成韦小平
- 磷石膏改良低产酸性黄壤旱地增产新技术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专题-黔中黄壤丘陵中低产田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中的第一子专题,即黔中黄壤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项目编号为:96-004-03-11,属农业科学技术领域,重点研...
- 关键词:
- 关键词:磷石膏
- 长期施肥对黄壤稻田和旱地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明确施肥对黄壤稻田和旱地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方法】依托进行了22年的黄壤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稻田和旱地土壤养分及酸性、中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显著改变了稻田和旱地土壤养分含量,且土壤pH、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变化因稻田、旱地不同所受影响差异较大。稻田和旱地土壤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中性磷酸酶(NEP)活性均高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不施肥处理相比,稻田上除个别处理外,施用化肥对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处理NEP活性显著提高,增幅达15.8%~27.1%;旱地上,长期施用氮肥的处理(NK、NP、NPK)ACP活性显著提高了14.2%~29.0%,ALP活性显著降低了20.1%~50.7%,施用有机肥处理ACP和ALP活性分别提高了11.7%~17.7%和9.4%~56.9%,NEP活性降低了10.5%~32.3%。与平衡施肥处理相比,稻田上缺素施肥对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著,施用有机肥处理ACP、NEP、ALP活性分别提高了9.1%~18.5%、6.9%~17.3%和8.3%~15.0%;旱地上,NK处理ACP和NEP分别显著提高了12.9%和12.9%,PK处理则分别显著降低了16.7%和18.9%,施用有机肥处理NEP活性降低了5.9%~28.9%,ALP活性显著提高了50.1%~115.3%。相关分析表明,NEP活性与各土壤养分含量显著相关,但在稻田和旱地上相关性相反;ALP活性在旱地和稻田上与有机质和微生物量磷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除旱地上ALP活性受pH直接影响作用较大外,其他磷酸酶活性受土壤磷素的直接影响作用均较大。【结论】黄壤稻田和旱地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磷素有效性密切相关,稻田上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的有效途径,旱地上长期施用化学氮肥尤其是氮钾处理可提高ACP活性,增加土壤磷素供应,施用有机肥可通过提高土壤pH增加ALP活性。
- 刘彦伶李渝李渝黄兴成朱华清黄兴成张萌蒋太明张文安
- 关键词:黄壤长期施肥磷酸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