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德强

作品数:13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食管
  • 4篇疗效
  • 4篇内镜
  • 2篇食管狭窄
  • 2篇曲张
  • 2篇小肠
  • 2篇小肠疾病
  • 2篇疗效观察
  • 2篇静脉
  • 2篇静脉曲张
  • 2篇疾病
  • 2篇肠镜
  • 2篇出血
  • 1篇单人操作法
  • 1篇胸骨
  • 1篇胸骨后
  • 1篇胸骨后疼痛
  • 1篇咽喉部
  • 1篇咽喉部不适
  • 1篇炎症

机构

  • 13篇广东省梅州市...

作者

  • 13篇张德强
  • 11篇王胜炳
  • 4篇汪福群
  • 3篇曾安祥
  • 3篇曾德辉
  • 2篇朱德锋
  • 2篇谢巧玉
  • 2篇杨惠琴
  • 2篇陈伟旋
  • 2篇钟歆荣
  • 2篇杨智炜
  • 1篇陈奕金
  • 1篇宋志军
  • 1篇梁意敏
  • 1篇刘波颖
  • 1篇林小凤
  • 1篇曾小倩
  • 1篇陈嘉瑜

传媒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药物与人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5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结合基础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7年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基础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3.02%,同对照组的81.40%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症状发作频率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肠易激综合征,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基础治疗,能提高疗效,促进症状改善,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杨智炜王胜炳张德强刘波颖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疗效
超声内镜辅助套扎切除胃固有肌层来源小间质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辅助套扎切除治疗胃固有肌层来源小间质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61例接受超声内镜指导下套扎切除术治疗的胃固有肌层来源的小间质瘤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汇总手术完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等。结果61例病变直径在5-12 mm,均采用胃壁全层切除方式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手术时间25-45 min,术中切口穿孔均应用钛夹预固定后成功闭合,术中仅发生极少量出血,术后无出血。术后住院5-7 d,病理回报均为极低或低度恶性间质瘤。随访1-27个月,均未见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超声内镜辅助下的套扎切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来源的小间质瘤安全、有效,符合完整切除的治疗原则,还可获得完整的病理资料。
谢巧玉张德强王胜炳林小凤曾德辉杨智炜汪福群陈嘉瑜
关键词:恶性间质瘤固有肌层内镜辅助胃壁套扎
氩离子凝固术在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内镜下应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并能够耐受APC治疗的患者37例,给予内镜下APC再通治疗,并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观察治疗效果、统计治疗后再狭窄的时间。结果 37例食管支架植入术再狭窄的患者31例经病理证实为新生癌组织堵塞管腔,6例为肉芽组织增生。37例患者共行48次APC再通治疗,效果肯定,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APC治疗为解除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与扩张治疗和食管支架再植入相互补充,使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难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王胜炳汪福群张德强曾安祥
关键词:氩离子凝固术食管支架植入术食管狭窄
强化营养对促进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创面愈合的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强化营养支持治疗对促进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36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强化营养干预。结果:治疗后2周后,研究组创面愈合的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2%;研究组血浆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有28例患者可见注射点溃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2例;对照组有15例患者出现注射点溃疡轻微渗血,明显高于研究组的4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者采用强化营养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的速度,减少再出血风险,改善肝功能。
曾德辉曾安详王胜炳张德强
关键词:强化营养肝硬化创面愈合
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疗效评价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评价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 39例肝脓肿患者在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同时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 39例患者40个病灶经穿刺置管引流,大多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1例脓肿因接近肝表面,穿刺针无法避开膈肌,放弃穿刺引流。1例患者合并肺脓肿,全身炎症反应较明显,在肝脓肿引流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2周后体温及白细胞才接近正常。1例患者因脓肿较大,表浅,穿刺引流3天后仍高热、腹痛,存在腹膜炎表现,急查彩超及全腹CT提示肝脓肿破裂,转外科手术治疗。穿刺液培养发现23例细菌阳性,致病菌主要为格兰阴性杆菌17例(74.0%),格兰阳性球菌6例(26.0%),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9例、大肠埃希菌5例、阴沟肠杆菌3例、屎肠球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术微创、安全、有效,是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方法。
曾德辉张德强梁意敏王胜炳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彩超引导置管引流
内镜下序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给予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联合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术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4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先行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治疗,后联合进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近期再出血率、死亡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缓解程度及患者肝功能状况。结果:43例行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联合序贯治疗的患者曲张静脉复发率为4.7%(2/43),近期再出血率为2.3%(1/43),曲张静脉总消失率为100%(43/43),死亡率为6.9%(3/43),无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及消化道穿孔死亡者。结论:内镜下各种方法联合序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具有止血率高、曲张静脉消失率高、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汪福群王胜炳张德强曾小倩杨惠琴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镍钛记忆合金带膜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9例
2004年
目的 分析内镜直视下镍钛记忆合金带膜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的方法、疗效、经验、教训。方法在内镜直视下 ,将装有支架的输送器送入病变食管 ,准确定位并正确释放。结果 术后 2 4h食管吞稀钡或泛影葡胺 ,8例 1次成功封堵瘘口 ,1例经再次叠加 1个支架后成功封堵瘘口。术后 2 4h均能进流质或半流质。结论 镍钛记忆合金带膜食管内支架是目前治疗食管气管瘘的有效方法。
张德强王胜炳朱德锋钟歆荣
关键词:介入治疗食管气管瘘内镜直视支架置入
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向单人操作法成功转型经验
2005年
张德强宋志军
关键词: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单人操作法回肠末段进修学习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腹腔间隙综合征临床症状,比较各种不同方法早期干预IAH疗效,进一步提高SAP诊疗水平。方法选取4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未合并IAH作为对照组,合并IAH作为研究组,同时给予特殊治疗,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指标,比较治疗组的两组患者治疗后腹内高压和生化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腹腔内压、呼吸、心率、气道峰压、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每小时尿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1患者治疗24、48、72 h较治疗组2患者显著降低,治疗后治疗组1的患者ALT显著低于治疗组2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腹腔间隙综合征较未合并IAH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生命体征差,大黄口服或经鼻胃管注入联合芒硝外覆腹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腹腔间隙综合征较一般常规治疗的患者降低腹内压更显著,且生化指标平稳,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江涛峰陈奕金侯天恩张德强王胜炳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腹内高压腹腔间隙综合征临床疗效
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4月间,对180例患者(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58例,慢性腹痛88例,慢性腹胀27例,慢性腹泻7例)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检查无不适感,180例患者中177例(98.3%)完成胶囊内镜检查,139例(77.2%)发现阳性病变;5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中42例(72.4%)为小肠病变;88例慢性腹痛者中43例(48.9%)为单纯小肠病变,6例(6.8%)为单纯食管或胃部病变,1例(1.1%)为单纯结肠病变,18例(20.5%)同时存在小肠病变和胃部病变,1例(1.1%)同时存在胃部病变和结肠病变;27例腹胀者中3例(11.1%)为单纯小肠病变,18例(66.7%)为单纯食管或胃部病变,2例(7.4%)同时存在小肠病变和胃部病变,2例(7.4%)同时存在胃部病变和结肠病变;7例慢性腹泻者中3例(42.9%)为小肠病变。3例(1.7%)发生胶囊滞留。结论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的诊断中有较高价值,临床安全性好。
谢巧玉王胜炳张德强曾安祥陈伟旋杨惠琴
关键词:胶囊内镜消化道出血小肠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