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培德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泥沙
  • 2篇黄河
  • 2篇黄河下游
  • 1篇地表水
  • 1篇地下水
  • 1篇淤积
  • 1篇淤积物
  • 1篇治理区
  • 1篇三门峡库区
  • 1篇沙量
  • 1篇水土
  • 1篇水土流失
  • 1篇水资源
  • 1篇全沙
  • 1篇重点治理区
  • 1篇下游河道
  • 1篇粒径
  • 1篇流域
  • 1篇内陆河
  • 1篇库区

机构

  • 5篇黄河水利委员...
  • 2篇水利部黄河水...

作者

  • 5篇张培德
  • 4篇徐建华
  • 3篇杨汉颖
  • 3篇林银平
  • 2篇李雪梅
  • 1篇秦鸿儒
  • 1篇刘文
  • 1篇王宝华
  • 1篇曹秋芬
  • 1篇李世明
  • 1篇金双彦
  • 1篇董雪娜

传媒

  • 3篇人民黄河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02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从黄河下游淤积物粒径变化谈中游地区沟坡兼治被引量:1
1997年
不少学者指出,黄河下游淤积物中,粒径大于0.05mm的粗颗粒泥沙占69%,这部分泥沙在中游黄土中含量甚少,它们主要来自多沙粗沙区的基岩,因此加强易侵蚀基岩区的治理是关键.据最近的分析,发现黄河下游淤积物已明显细化,粒径≥0.05mm的粗泥沙占总淤积量的40%,0.05~0.025mm之间的泥沙约占30%,这部分泥沙来自黄土中的比例不小,因此在中游严重水土流失区应强调沟坡兼治.
徐建华李雪梅杨汉颖林银平张培德秦鸿儒
关键词:黄河下游
关于确定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研究
1998年
过去确定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主要采用来沙分配图法和多沙粗沙模数指标法,这两种万法都需用到粗泥沙资料,由于有泥沙颗分资料的测站较少,故其精度有限.根据河龙区间7~8月份水流平均含沙量300kg/m^3的指标,在含沙量分布图上确定出重点治理区,该万法只涉及全沙资料,而有全沙资料的站网控制密度相对比有粗泥沙资料的站网控制密度耍大得多,因此其精度也就高得多.黄河流域重点治理区为11.3万km^2,其中河龙区间为5.7万km^2,泾洛渭河为3.2万km^2,祖厉河、苦水河为2.4万km^2,河龙区间的5.7万km^2是重点中的重点.
徐建华李雪梅王宝华杨汉颖林银平张培德
关键词:黄河流域重点治理区全沙粗泥沙含沙量
三门峡库区及下游河道淤积物粒径分析
1999年
通过对三门峡库区及下游河道实测输沙资料和淤积物取样分析发现:三门峡库区及下游河道淤积物中,粒径d ≥0.05 m m 的泥沙含量1950 ~1995 年为42.3 % ~44 .5% ,d≥0 .025 m m 的泥沙含量为72 .8 % ~74 .3 % ;从各年代不同粒径组泥沙的百分含量来看,d ≥0 .05 m m 的泥沙含量从50 年代的50 .9 % 减少到90 年代的30 .3 % ,而d ≥0 .025 m m 的泥沙含量从50 年代的81 .8 % 减少到90 年代的61 .9 % ,泥沙有细化的趋势。
张培德徐建华刘文王建林闫智云
关键词:淤积物粒径三门峡库区黄河下游河道泥沙
黄河中游产沙分布规律及其变化被引量:1
1999年
70 年代以来,黄河中游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水土保持工作,流域侵蚀过程和侵蚀强度有了很大变化,全沙模数与粗沙模数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全沙模数与粗沙模数变小,高值区范围缩小。同时分析表明,水保工程抗御大洪水的能力有限,且不同流域治理程度不同,水保效益也不一样。
林银平张培德杨汉颖徐建华
关键词:黄河中游
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特点被引量:1
2002年
西北地区国产水资源总量为 15 6 3.1亿m3 ,其中黄河流域部分水资源总量为 5 11.9亿m3 ,内陆河水资源总量为 10 5 1.2亿m3 ;地表水资源量 14 2 8.2亿m3 ,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量为 134.9亿m3 。西部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 ,降雨受地形影响 ,形成了多个闭合圈。
董雪娜李世明张培德金双彦曹秋芬
关键词: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内陆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