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卫

作品数:41 被引量:244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成像
  • 12篇磁共振
  • 9篇磁共振成像
  • 8篇腮腺
  • 7篇表观
  • 6篇扩散
  • 6篇加权成像
  • 6篇恶性
  • 5篇乳腺
  • 5篇良恶性
  • 5篇肝癌
  • 5篇MRI
  • 5篇表观扩散系数
  • 5篇病变
  • 4篇性病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恶性病
  • 4篇肝细胞
  • 4篇MR

机构

  • 24篇广西医科大学...
  • 9篇广西医科大学
  • 6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南华大学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巴中市中心医...

作者

  • 30篇张卫
  • 19篇苏丹柯
  • 13篇金观桥
  • 12篇谢东
  • 10篇赖少侣
  • 10篇李强
  • 7篇刘丽东
  • 7篇罗宁斌
  • 5篇黄向阳
  • 5篇徐茂林
  • 4篇朱旭娜
  • 4篇康巍
  • 3篇赵欣
  • 3篇韦苇
  • 3篇林剑军
  • 2篇左阳
  • 2篇曹治婷
  • 2篇梁莎
  • 2篇李芳
  • 2篇王铮

传媒

  • 7篇广西医学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I两种表观弥散系数值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MRI两种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子宫内膜病变的MRI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测量并比较良恶性病变MRI整体ADC值(ADCw)与局部ADC值(ADCr)的差异,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以Bland-Altman法评估两者的一致性。结果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ADCw、ADCr值均高于恶性病变(均P<0.05);ADCw值取1.046×10^(-3)mm^2/s、ADCr值取1.053×10^(-3)mm^2/s作为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时,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7和0.911,ADCw 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DCr的曲线下面积(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者差值尚有7.9%(7/79)在95%一致性范围外。结论 ADCw和ADCr值均有助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但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差,尚不能相互替代,ADCw的诊断效能更优。
李垚钟洪伟张卫
关键词:表观弥散系数子宫内膜病变
MRI与彩超对不同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对比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比较MRI与彩超对不同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94例疑似胎盘植入的孕妇,均行MRI和超声检查,以术中及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MRI与彩超诊断不同位置胎盘植入方面的效能。结果 MRI诊断前壁子宫胎盘植入的灵敏度高于彩超(P<0.05);MRI诊断后壁子宫胎盘植入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彩超(均P<0.05)。两种方法对其他位置子宫胎盘植入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I诊断子宫后壁胎盘植入的效果优于彩超。
梁莎林剑军黄卫保张卫张巧
关键词:胎盘植入磁共振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
基于CT征象的孤立性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评价及术前预警模型研究
文章主要从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术前CT对孤立性肝细胞癌MVI的评价研究  目的:探讨术前CT对孤立性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HCC患者16...
张卫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肿瘤复发预后评价
DCE-MRI结合DWI对乳腺NMLE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LE)的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乳腺DCE-MRI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患者105例,均经病理证实。记录病灶分布特征、内部强化方式、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及ADC值,应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及ROC曲线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变中,恶性88例,良性17例。节段分布及簇状强化多见于恶性病变(P<0.05),分别占50.0%(44/88)和56.8%(50/88);弥漫分布及斑点样强化多见于良性病变(P<0.05),分别占29.4%(5/17)和29.4%(5/17);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分别为(1.20±0.22)×10-3mm2/s和(1.03±0.1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08×10-3mm2/s作为ADC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阈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6%、76.5%;而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在良恶性病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MRI表现中的病变分布特征、内部强化方式及ADC值大小,可有效地鉴别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良恶性。
徐茂林谢东康巍金观桥苏丹柯李芳赵阳阳君左阳张卫
关键词: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乳腺良恶性
MR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乳腺癌病理分级是否具有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具有病理分级的6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对病灶进行ADC值测量,取感兴趣区的ADC均值ADCmean及最小值ADCmin。依据治疗及预后(病理分级、淋巴结情况)分为病理分级、预后复发两组,采用SPSS19.0(One-way ANOVA、LSD检验、Spearman等级秩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Cmean值在病理分级1、2、3组内均数分别为0.993×10-3 mm2/s、0.969×10-3 mm2/s、0.926×10-3 mm2/s,ADCmin值的均数分别为0.849×10-3 mm2/s、0.660×10-3 mm2/s、0.535×10-3 mm2/s。ADCmean值在预后复发A、B、C组内均数分别为1.014×10-3 mm2/s、1.029×10-3 mm2/s、0.919×10-3 mm2/s,ADCmin值的均数分别为0.918×10-3 mm2/s、0.750×10-3 mm2/s、0.540×10-3 mm2/s。A D C m e a n与病理分级、预后复发分组间不具有相关性,A D C m i n与病理分级组(r=-0.615,P=0.000)、预后复发组(r=-0.754,P=0.000)间呈负相关。结论ADCmin值可以作为对乳腺癌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复发进行初步评估的一种指标。
张卫苏丹柯罗宁斌金观桥谢东韦苇黄向阳康巍
关键词:乳腺癌病理分级表观扩散系数
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在巴马香猪腮腺磁共振检查中的麻醉效果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比较氯胺酮联合地西泮与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在巴马香猪腮腺磁共振(MR)检查过程中的麻醉效果,为乳猪MR检查麻醉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10只巴马香猪乳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西泮组、咪达唑仑组各5只。MR检查前地西泮组、咪达唑仑组均采用盐酸氯胺酮臀大肌肌肉注射;地西泮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地西泮1.5 mg/kg;咪达唑仑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5 mg/kg。麻醉完成后予行腮腺MR检查,MR检查过程中追加地西泮或咪达唑仑麻醉。结果咪达唑仑组均麻醉合格,地西泮组均麻醉不合格,咪达唑仑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地西泮组(P<0.05);两组麻醉显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麻醉作用时间明显长于地西泮组(P<0.05)。两组均无麻醉死亡。结论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麻醉较氯胺酮联合地西泮麻醉效果好,其麻醉作用时间长,可以作为巴马香猪乳猪腮腺MR检查的麻醉方法。
李强张卫谢积胜
关键词:麻醉咪达唑仑氯胺酮地西泮腮腺
医学影像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供需关系的质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分析医学影像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带教供需关系。方法 纳入5名医学影像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现象学分析法,进行面对面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并应用NVivo12.5软件进行编码和节点频次统计。结果 提炼出临床体验、业务操作、职业实践、相关拓展和带教形式需求5个主题概念,并获得受访者关注临床体验的不同层面、业务操作成为自评金标准、十分重视自身的职业实践、较少涉及相关能力的拓展、教学形式需求呈现明显多元化5个方面的认识。结论 医学影像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分类指导及合理引导,临床带教形式供给需要多元化完善创新,临床带教教师自身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张卫苏丹柯魏海斌
关键词:临床带教研究生培养医学影像学专业学位硕士
囊变在腮腺病变MRI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瘤内囊变特点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均经病理证实的腮腺MRI图像,其中良性病变50例、恶性17例,观察MRI图像中腮腺病灶内囊变特点,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图像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研究良、恶性病变内囊变发生率、囊变区分布、囊变区所占肿物比例分级、囊变区内信号分级特点。结果囊变发生率在腮腺良、恶性病变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x2=0.062,P=0.803);囊变区分布(X2=17.484,P=0.000)、囊变区所占肿物比例分级(X2=21.486,P=0.000)、囊变区内信号分级(X2=7.370,P=0.007)在腮腺良、恶性病变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有意义特点进一步行ROC曲线分析,其鉴别腮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52、0.834、0.734,其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0.9%、72.7%、90.9%,诊断特异性分别为79.4%、94.1%、55.9%。结论MRI显示的囊变特点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刘培俊张卫王敏文建荣徐茂林
关键词:腮腺囊变磁共振成像
ADC比值法对鉴别腮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评价腮腺病灶与病灶周围腺体表观扩散系数(ADC)的比值对于腮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腮腺病灶患者,行常规MR以及DWI序列扫描,测量病灶及病灶周围腺体的ADC值并计算二者间的比值,与术后病理结合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良性腮腺病灶30例,恶性腮腺病灶10例,良性腮腺病灶ADC值为(1.122±0.415)×10^-3mm^2/s,恶性腮腺病灶ADC值为(0.864±0.381)×10^-3mm^2/s,两者ADC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良性腮腺病灶对应的ADC比值为0.305±0.579,恶性腮腺病灶对应的ADC比值为-0.132±0.348,两者比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ADC比值法最佳诊断阈值为-0.0045,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70%,曲线下面积为0.747(95%CI为0.575-0.918)。结论ADC比值法能够为腮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左志超张卫邓文娟宁瑞玲董梦莹金观桥苏丹柯罗宁斌赖少侣李强
关键词:腮腺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乳腺叶状肿瘤MRI形态及功能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BPTs)MRI形态和功能表现,及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以提高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BPTs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3例患者中,术前MRI诊断为BPTs8例,纤维腺瘤4例,脂肪肉瘤1例,准确率为61.5%(8/13)。BPTs的T1加权成像(T1WI)表现为较低信号,2例良性、4例交界性及2例恶性BPTs瘤体内有不规则小片状、裂隙状更低信号区,其余均表现为均匀信号;T2加权成像(T2WI)表现为较高信号,除2例良性BPTs信号均匀外,其余BPTs瘤体内可见线样分隔呈稍低信号,瘤体内T1WI所见不规则小片状、裂隙状更低信号区在T2WI表现为更高信号区。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均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良性BPTs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1.33~2.59)×10^-3mm^2/s,交界性BPTsADC值为(1.21~2.83)×10^-3mm^2/s,恶性BPTsADC值为(0.81~2.41)×10^-3mm^2/s。2例良性、1例交界性BPTs的时间-信号曲线为Ⅰ型曲线,5例良性、2例交界性、1例恶性BPTs为Ⅱ型曲线,1例交界性、1例恶性BPTs部分为Ⅱ型、部分为Ⅲ型曲线。6例良性、2例交界性BPTs为边缘光滑型,其余为局部边缘不规则型。结论 MRI检查显示BPTs肿瘤边缘大部分光滑,仅交界性及恶性BPTs部分边缘不规则,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其内见分隔,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以平台型及上升型为主,DWI序列大多未见扩散受限。
谢东李强康巍唐琪刘丽东朱旭娜赵欣陈军张卫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交界性恶性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病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