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永
-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杜氏藻种间关系RAPD分析被引量:23
- 2001年
-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技术对 7株杜氏藻 ,即 :D.salina、D.bardawil、D.minu-ta、D.bioculata、D.parva、D.peircei和 D.p rimolecta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 .用 30个 10聚随机引物进行多态性扩增和筛选 ,其中 2 3个引物 (76.67% )可获得清晰的多态性条带 .选择其中能够得到清晰、重复性良好的 18个引物共扩增产生 15 0条可区分的 DNA条带 .根据种间 Nei遗传相似系数计算分析 ,构建杜氏藻属部分种的聚类分析图 .分析结果表明 :D.salina、D.bardawil和 D.minuta聚为一类 ,D.bioculata、D.parva、D.peircei和 D.primolecta聚为另一类 .由于两类之间存在较远的亲缘关系 ,把这两类杜氏藻称为两个种可能更合适 .
- 张会永刘广发林慧馨谭静
- 关键词:杜氏藻种间关系盐藻遗传多态性遗传相似系数
- 假单胞菌磷酸甘油磷酸酯酶基因及其克隆方法
- 假单胞菌磷酸甘油磷酸酯酶基因及其克隆方法,涉及一种基因克隆,提供一种假单胞菌的磷酸甘油磷酸酯酶结构基因及其一种既快捷又经济的克隆方法。基因总长810bp,前3个字符“atg”为起始符,最后3个字符“tga”为终止符。提取...
- 刘广发张会永谢金镇
- 文献传递
- 假单胞菌磷酸甘油磷酸酯酶基因及其克隆方法
- 假单胞菌磷酸甘油磷酸酯酶基因及其克隆方法,涉及一种基因克隆,提供一种假单胞菌的磷酸甘油磷酸酯酶结构基因及其一种既快捷又经济的克隆方法。基因总长810bp,前3个字符“atg”为起始符,最后3个字符“tga”为终止符。提取...
- 刘广发张会永谢金镇
- 文献传递
- 七种杜氏藻遗传相似系数初探
- <正> 杜氏藻(Dunaliella sp.)又名盐藻,是一类极端耐盐的单细胞真核绿藻。盐藻细胞都很小,约呈上小下大的梨形,长径不超过20μm,短径仅有数微米,因此很难借助它们的形态进行鉴定,同时也造成了盐藻分类的混乱。...
- 刘广发张会永林慧馨
- 文献传递
- 蓝藻Synechococcus sp.PCC7942转耐盐基因初探
- <正> 最近,我们从极端耐盐的假单胞杆菌中克隆得到3个与耐盐相关的基因,即转录调控因子基因,NADH脱氢酶Ⅱ基因和磷酸甘油磷酸酯酶基因。我们把这些基因转入蓝藻,探究是否能使后者提高耐盐性。 将处于对数生长后期的蓝藻Syn...
- 刘广发张会永楼士林章军
- 文献传递
- 康德的"至善义务"与"应当意味着能够"
- 本文尝试以康德"促进至善的义务"与"应当意味着能够"的关系为线索,讨论与"至善义务"相关的几个争议,即"促进至善"能否成为一个义务;如果是的话,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义务;至善是否能够成为道德法则的规定根据;促进至善的义务与...
- 张会永
- 关键词:义务至善
- 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xm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化初探
- 在厦门盐场的饱和盐池水中发现了一株假单胞杆菌属的极端嗜盐细菌,经初步检测认为,该菌可能是一新种,暂定名为Pseudomonasxm.以该菌为材料,制备其总DNA,经过限制性内切酶Sau3AI部分酶切,回收纯化1~9kb大...
- 张会永
- 关键词:盐胁迫基因克隆
- 文献传递
-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cn4902)磷酸甘油磷酸酯酶基因克隆与鉴定被引量:1
- 2005年
- 采用随机克隆、功能筛选、逐次排除和同源比较的基因克隆新策略进行克隆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cn4902)磷酸甘油磷酸酯酶基因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基因长819bp,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磷酸甘油磷酸酯酶基因的核苷酸一致性达61.5%,氨基酸同源性为56.2%。该基因已输入GenBank数据库,收录号AF348165。将该基因转化大肠杆菌,受体菌在含NaCl1.0mol/L的培养基中甘油含量升高2.9倍,最终菌浓度提高3.6倍。可见这是一个与生物耐盐性相关的主基因,以其转化、培育耐盐农作物的前景十分光明。
- 刘广发张会永谢金镇
- 关键词:假单胞菌耐盐性甘油基因克隆
- 耐盐基因转化蓝藻Synechococcus sp.PCC 7942研究被引量:6
- 2002年
- 将从极端耐盐的假单胞杆菌中克隆得到的3个基因 ,即转录调控因子基因、NADH脱氢酶Ⅱ基因和磷酸甘油磷酸酯酶基因转入淡水蓝藻Synechococcussp.PCC7942中 ,使受体藻对NaCl的耐受性从低于2.5%显著提高到4.5% ,进一步证明了这3个基因确实与生物的耐盐性密切相关。本实验为进一步培育耐盐经济作物奠定了基础。
- 刘广发张会永楼士林周克夫
- 关键词:转基因蓝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