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苏
- 作品数:6 被引量:83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双子表面活性剂DTDPA的合成及其在“三采”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07年
- 在实验基础上得出了Gemini表面活性剂二氯化N,N,N,′N′-四甲-基N,N′-双十六烷基-2-丙醇-1,3-铵(DTDPA)的合成工艺.通过FT-IR光谱确认结构,使用WCT-2型微机差热天平进行热分析,测定DTDPA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DTDPA的结构独特,与单链单头基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优异表面活性.研究DTDPA对中原油田原油-水体系表面张力变化的影响,表明DTDPA可以有效降低原油-水体系表面张力.通过对DTDPA-PAM二元复合驱替体系粘度变化的研究,表明二元无碱体系的粘度保持率具有明显的优势.
- 王辉张丽萍张丽苏倪含斌吴希媛
- 关键词:双子表面活性剂红外光谱差热分析表面活性
- 分层分区分景相结合的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方法——以浙江钱塘江流域分类为例被引量:7
- 2007年
- 在土地利用/覆盖研究中,对于范围广、地域差别大的地区,仅用同一标准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往往难以得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以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为例,通过对Landsat TM数据各波段组合,首先提取水层和山层信息,然后采用掩模法提取平原丘陵层信息,并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差异,将平原丘陵层划分为6个区,当所划分区域内各景的影像时相不一致时,再对该区进行分景处理。最后,分别对每层、每区和每景图像进行训练样本的选择和监督分类。试验结果表明,结合分层、分区和分景的监督分类方法是一种适合于较大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的有效方法。
- 张丽苏吴嘉平
- 关键词:土地利用TM图像流域
- 浙江钱塘江流域土地资源利用特性分析
- 土地利用是人类利用土地进行生产活动的综合反映,其利用方式和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的性质和过程。在区域土地资源总量供给有限的条件下,地形因子构成了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基本格局,而土壤则是不可缺少的重...
- 张丽苏
- 关键词:钱塘江流域土地利用地形地貌土壤类型
- 文献传递
- 供氮水平对菠菜产量、硝酸盐和草酸累积的影响被引量:59
- 2004年
-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对菠菜生物量、硝酸盐和不同形态草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氮水平由4 mmol/L增加到8 mmol/L,菠菜产量显著增加,继续提高氮水平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叶片中的维生素C(Vc)含量随着供氮浓度从4 mmol/L提高到8 mmol/L而显著增加,再增加氮水平,叶片中的Vc含量明显下降;而菠菜叶柄Vc的含量则随供氮水平的提高显著下降。叶片硝酸盐含量随着氮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当供氮水平由4mmol/L增加到8 mmol/L时,叶柄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而氮水平由8 mmol/L提高到20 mmol/L时,叶柄硝酸盐含量则随之升高。供氮浓度从4 mmol/L增加到8 mmol/L,叶片可溶态草酸含量略有下降,再提高供氮水平则明显上升,供氮水平低于12 mmol/L时,叶柄中的可溶态草酸和菠菜叶片和叶柄中的草酸总量则随着氮水平的提高而升高,高于12 mmol/L草酸含量反而降低。由此可见,菠菜在供氮浓度为8mmol/L(N2)时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Vc含量,较低的硝酸盐和草酸含量,表明适宜的供氮水平下可获得高产优质的菠菜。
- 张英鹏徐旭军林咸永章永松张丽苏陈甜甜
- 关键词:氮水平菠菜维生素C硝酸盐草酸
- 1985-2004年间钱塘江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被引量:3
- 2007年
-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生态功能改善等各方面都有密切关系。钱塘江作为浙江省的第一大水系,其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对浙江省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1991年、2004年两期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获取的遥感图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结合1985年土地利用统计资料,得出钱塘江流域内1985-1991年间和1991-2004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钱塘江流域内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明显减少;园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急剧增长;林地面积变化较为平缓。同时,通过对钱塘江流域内三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流域内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为今后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姚伟楼建悦张丽苏张远刘璞吴嘉平
- 关键词:钱塘江流域驱动力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