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金池

作品数:18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性激素
  • 4篇血管
  • 4篇激素
  • 3篇血管性痴呆
  • 3篇睡眠
  • 3篇鉴别诊断价值
  • 3篇反应蛋白
  • 3篇阿尔茨海默病
  • 3篇氨酸
  • 3篇痴呆
  • 2篇代谢
  • 2篇电极
  • 2篇电图
  • 2篇蝶骨
  • 2篇蝶骨电极
  • 2篇睡眠障碍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帕金森
  • 2篇癫痫
  • 2篇脑电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18篇廖金池
  • 7篇陆正齐
  • 6篇韦晓波
  • 5篇邱伟
  • 5篇王青
  • 5篇刘旭
  • 5篇陈兆煜
  • 4篇王薇薇
  • 4篇王玉鸽
  • 4篇胡学强
  • 4篇戴永强
  • 4篇吴逊
  • 4篇陈丹
  • 1篇郭宁
  • 1篇康庄
  • 1篇颜荣华
  • 1篇舒崖清
  • 1篇骆众星
  • 1篇王劲
  • 1篇王继辉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癫痫与神经电...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九次全国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8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托吡酯与代谢性酸中毒被引量:3
2012年
托吡酯是1995年首先于英国上市的一种新型广谱抗癫痫药,具有广泛的抗癫痫作用机制,包括选择性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限制神经元持续去极化导致的反复放电;作用于叫-氨基丁酸(GABA)受体非苯二氮茧位点,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作用于谷氨酸-海人藻酸/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拮抗其介导的神经兴奋作用。单药或添加治疗部分或全面性癫痫发作均有较好的疗效。
廖金池王薇薇吴逊
关键词:代谢性酸中毒托吡酯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广谱抗癫痫药兴奋性氨基酸抗癫痫作用
间歇性激素冲击治疗对视神经脊髓炎治疗作用的初步探讨
背景硫唑嘌呤(AZA)联合小剂量激素是预防视神经脊髓炎(NMO)复发的有效方案。但是,AZA起效慢,用药后12个月内的年复发率仍高。目的观察在口服小剂量激素及硫唑嘌呤基础上,间歇性添加大剂量甲强龙冲击(IVMP)治疗对N...
廖金池戴永强王玉鸽陆正齐胡学强邱伟
文献传递
The comparison of the serum homocysteine,uric acid an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nd vascular dementia
Objective To study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lzheimer’s disease(AD)and vascular dementia(VaD)in the level...
刘旭韦晓波廖金池陈丹陈兆煜王青
文献传递
表面蝶骨电极、T1/T2电极以及毫针蝶骨电极在癫痫患者部分剥夺睡眠脑电图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比较表面蝶骨电极、T1/T2电极与毫针蝶骨电极对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的检出频率及其检出放电的波幅关系。方法:在部分剥夺睡眠的脑电图记录中,先以表面蝶骨电极、T1/T2电极以及10-20系统16道头皮电极记录1.5h,然后以毫针蝶骨电极、T1/T2电极以及10-20系统16道头皮电极记录1.5h。选择发作间期放电主要分布于表面蝶骨电极或毫针蝶骨电极的癫痫患者33例,计算前后两段记录中T1/T2电极、表面或毫针蝶骨电极对发作间期放电的检出频率,最大波幅放电在T1/T2电极、表面或毫针蝶骨电极的出现频率,T1/T2电极、表面或毫针蝶骨电极记录到放电的平均波幅。结果:在前后两段记录中,表面蝶骨电极、毫针蝶骨电极对发作间期放电的检出频率(89%、91%)高于T1/T2电极对发作间期放电的检出频率(72%、56%)(P=0.01〈0.05、P〈0.01),最大波幅放电在表面蝶骨电极、毫针蝶骨电极的出现频率(56%、69%)高于在T1/T2电极的出现频率(21%、19%)(P〈0.01、P〈0.01);局限于表面蝶骨电极的放电(13.85%)少于局限于毫针蝶骨电极的放电(27.01%)(P=0.021〈0.05);表面蝶骨电极、毫针蝶骨电极检出发作间期放电的平均波幅(92.83μV、87.38μV)与T1/T2电极检出发作间期放电的平均波幅(98.67μV、87.67μV)未见差异(P=0.447、P=0.967)。结论:对于发作间期放电主要分布于表面蝶骨电极或毫针蝶骨电极的癫痫患者,毫针蝶骨电极、表面蝶骨电极对发作间期放电的检出频率高于T1/T2电极对发作间期放电的检出频率,最大波幅放电在毫针蝶骨电极、表面蝶骨电极的出现频率高于在T1/T2电极的出现频率。在部分剥夺睡眠的情况下,表面蝶骨电极、T1/T2电极以及毫针蝶骨电极均能相对一致的检出有无发作间期放电�
廖金池王薇薇吴逊
关键词:T1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2024年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睡眠障碍表现形式多样,易误诊,机制复杂,需早期鉴别诊断与治疗。本文从抗NMDAR脑炎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学特征、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为临床医师识别和治疗抗NMDAR脑炎睡眠障碍提供帮助。
黄瑀廖金池舒崖清
关键词:睡眠障碍
表面蝶骨电极、标准前颞电极以及毫针蝶骨电极在癫痫患者部分剥夺睡眠脑电图中的作用
目的:比较表面蝶骨电极、标准前颞电极(T1/T2电极)与毫针蝶骨电极在癫痫患者部分剥夺睡眠脑电图记录中对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的检出频率及其检出的放电的波幅关系.
廖金池王薇薇吴逊
关键词: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
间歇性激素冲击治疗对视神经脊髓炎治疗作用的初步探讨
背景硫唑嘌呤(AZA)联合小剂量激素是预防视神经脊髓炎(NMO)复发的有效方案。但是,AZA起效慢,用药后12个月内的年复发率仍高。目的观察在口服小剂量激素及硫唑嘌呤基础上,间歇性添加大剂量甲强龙冲击(IVMP)治疗对N...
廖金池戴永强王玉鸽陆正齐胡学强邱伟
文献传递
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形式不同的睡眠障碍,包括发作性睡病、失眠、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等,严重时威胁生命。但由于目前临床上对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的认识仍相对不足,同时缺乏统一的诊治标准作为指导,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本文将围绕免疫相关性睡眠障碍的概念与分类、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治。
罗文静廖金池陆正齐邱伟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睡眠障碍
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存在的差异.方法 采用酶法检测阿尔茨海默病(56例)、血管性痴呆(122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统计分析二者表达...
刘旭韦晓波廖金池陈丹陈兆煜王青
间歇性激素冲击治疗对视神经脊髓炎治疗作用的初步探讨
背景 硫唑嘌呤(AZA)联合小剂量激素是预防视神经脊髓炎(NMO)复发的有效方案.但是,AZA起效慢,用药后12个月内的年复发率仍高.目的 观察在口服小剂量激素及硫唑嘌呤基础上,间歇性添加大剂量甲强龙冲击(IVMP)治疗...
廖金池戴永强王玉鸽陆正齐胡学强邱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