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世勇 作品数:29 被引量:302 H指数:11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三江”云龙锡(钨)成矿带晚白垩世二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2013年 云龙成矿带位于西南"三江"中段,是该区重要的锡(钨)矿集区。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带内与成矿相关的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年龄测试,获得成岩年龄为72.2±0.8Ma(MSWD=1.9),属晚白垩世。这是在保山地块首次发现确凿的晚白垩世岩浆岩,表明保山地块经受了该时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通过锆石微量元素和主微量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其应属S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云龙成矿带该期花岗岩可能与腾冲地块晚白垩世S型花岗岩形成于一致的动力学背景,为新特提斯东向俯冲过程中内陆增厚地壳熔融的产物。本次报道的晚白垩世S型花岗岩与成矿带内一期重要成矿期次时代一致。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认为,云龙成矿带内三期主要的成矿事件均有同期构造-岩浆事件对应,其中早、晚白垩世成矿活动与同期花岗岩体侵入紧密相关,而新生代成矿活动则与崇山剪切带走滑活动关系密切。这表明本区锡(钨)矿床经历了多期成矿过程,岩浆侵入活动和构造相关混合岩化对矿床形成均有贡献,单一的成因机制(花岗岩相关或混合岩化)可能无法合理解释本区矿床的成因。 廖世勇 王冬兵 唐渊 尹福光 孙志明 孙洁关键词:保山地块 花岗岩 灶神星早期热变质冷却与陨击历史--来自NWA6594的证据 HED族陨石是玄武质无球粒陨石中的最常见类型,被认为来自主带第四号小行星灶神星.与其他无球粒陨石相比,HED族陨石的一大特点便是经历了普遍的热变质和强烈的陨击改造过程.这使得它们成为研究小行星早期热演化和陨击历史的重要对... 廖世勇 徐伟彪关键词:灶神星 同位素年龄 滇西古近纪马厂菁含矿岩体的岩石学成因及成矿意义 2015年 印度板块自从新生代以来(约60 Ma)向欧亚板块的持续碰撞,导致了喜马拉雅造山带和青藏高原的形成(Lee and Lawver,1995),并伴随着印支地块沿着北西-北北西向的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发生了左旋侧向走滑位移(Chung et al.,2005)。在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的东部边界哀牢山-金沙江断裂附近分布着北西向产出的新生代巨型富碱侵入岩带(张玉泉等,1987)。 贾儒雅 刘铮 廖世勇关键词:侵入岩 古近纪 含矿岩体 走滑 扬子陆块西缘古元古代基性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4 2013年 扬子陆块西缘康滇南北向构造带内发育大量古元古代基性岩脉(墙),它们对于认识扬子陆块早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四川会理地区侵入到元古界通安组内的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测定,获得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694Ma±16Ma(MSWD=0.9),代表了该辉长岩的形成和侵位时代,这一结果指示会理地区通安组应为古元古代地层。辉长岩全岩地球化学具有类似于N-MORB的特征。辉长岩锆石初始(176Hf/177Hf)i值为0.281881~0.281982,对应的εHf(t)为6.2~9.8,单阶段亏损地幔Hf模式年龄tDM1为1738~1883Ma,平均值为1803Ma。这些数据表明古元古代辉长岩来源于亏损地幔,指示古元古代晚期扬子西缘之下存在亏损地幔。结合扬子西缘大量古老的碎屑锆石,推测扬子陆块西缘存在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与扬子陆块西缘古元古代晚期基性侵入岩形成有关的幔源岩浆事件明显晚于扬子陆块古元古代碰撞造山及造山后的伸展作用,记录了扬子陆块古元古代晚期一次伸展过程,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裂解作用在扬子陆块的响应。 王冬兵 尹福光 孙志明 王立全 王保弟 廖世勇 唐渊 任光明关键词:古元古代 基性侵入岩 锆石HF同位素 结晶基底 超大陆裂解 Pb同位素对德兴铜矿成矿物源的制约 被引量:18 2013年 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对于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争论。为弄清楚德兴斑岩铜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对该矿床铜厂和富家坞矿区中的黄铁矿进行了Pb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铜厂和富家坞矿床中黄铁矿具有较为一致的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比值为17.954~18.320(平均值18.097);207Pb/204Pb比值为15.407~15.517(平均值15.476);208Pb/204Pb比值为37.888~38.153(平均值37.999)。该Pb同位素特征以及前人的S同位素特征均表明德兴斑岩铜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而不是主要来源于赣东北双桥山群新元古代的轻微变质老地层。本研究还通过对国内外近30个斑岩型、矽卡岩型及石英脉型含钼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德兴铜矿辉钼矿中高的Re和187Os含量也暗示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该超大型铜矿可能是在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这一挤压构造环境下,为洋片(P-MORB)中富含Fe3+的岩浆释放出的流体或熔体在上升途中与上覆地幔楔相互作用后的产物。 周清 姜耀辉 廖世勇 赵鹏 靳国栋 刘铮 贾儒雅 徐深谋关键词:德兴铜矿 PB同位素 成矿物源 昌宁-孟连结合带弄巴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的时代及沉积环境:放射虫、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3 2020年 造山带中远洋深水沉积物是恢复古大洋的重要依据之一,昌宁-孟连古特提斯结合带存在大量海相沉积物,但是否存在大洋盆地相的远洋沉积还不清楚.对弄巴地区被认为最可能是洋盆相沉积的石炭系岩片和海相泥盆系岩片进行了岩石学、放射虫时代、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石炭系岩片放射虫硅质岩中鉴定出放射虫6属8种,时代为早石炭世早-中期.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泥盆系岩片岩屑石英杂砂岩碎屑锆石年龄范围为387~3266 Ma,最年轻一组年龄为387~413 Ma;石炭系岩片中与放射虫硅质岩共生的基性凝灰岩碎屑锆石年龄为341~3403 Ma,最年轻一组年龄为341~354 Ma.综合锆石年龄和化石资料,限定泥盆系岩片原始沉积时代为早-中泥盆世,石炭系岩片时代为早石炭世早-中期.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特征和Hf同位素组成指示泥盆系岩片和石炭系岩片具有相似的物质源区,主要来源于亲冈瓦纳的陆壳,少量来自于古生代特提斯域新生岛弧.早-中泥盆世地层岩片原始沉积于亲冈瓦纳的大陆斜坡环境;早石炭世地层岩片原始沉积于亲冈瓦纳的大陆斜坡至古特提斯洋盆边缘环境,不是远洋深水的大洋盆地环境.寻找以远洋深水沉积物为代表的大洋盆地相沉积并开展研究是当前昌宁-孟连古特提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王冬兵 唐渊 罗亮 廖世勇关键词:放射虫 沉积环境 古特提斯 地质年代学 保山地块东缘中三叠世变基性岩墙群成因及其对滇西古特提斯洋俯冲极性的制约 西南三江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构造位置,保存了古特提斯阶段演化的大量遗迹,历来是研究东特提斯演化以及冈瓦纳-劳亚大陆聚合过程的重要对象。然而,由于区内构造改造强烈,研究程度相对较弱,前人对区内构造演化的许多重大问题尚未达成一致... 廖世勇 尹福光 王冬兵 唐渊 孙志明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保山地块沧源新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岩石成因与地块挤出 被引量:4 2017年 为探讨保山地块新生代岩浆侵位时代,揭示其成因和形成动力学机制,重建保山地块新生代演化历史,对保山地块东南缘沧源新生代岩浆岩中部分中酸性岩体和岩墙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沧源地区新生代中酸性岩体和岩墙均侵位于40~41Ma,与澜沧新生代花岗质侵入岩年龄相当,为保山地块新生代早期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沧源和澜沧新生代岩浆岩总体具有较强的轻-重稀土、特别是中-重稀土分馏,无明显Sr、Eu负异常,具高的Sr/Y、La/Yb、Gd/Yb值,与C型埃达克岩类似。样品的86Sri/87Sri为0.7065~0.7103,εNd(t)为-3.6^-5.6。沧源新生代岩浆岩很可能来自石榴斜长角闪岩源区在30~40km深度的部分熔融。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首次在沧源新生代岩浆岩中识别出~41Ma的A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岩浆研究成果,认为沧源-澜沧新生代岩浆带与青藏高原碰撞导致的东部岩石圈块体南东向挤出作用存在密切联系。 王冬兵 唐渊 叶春林 尹福光 罗亮 廖世勇关键词:保山地块 新生代 A型花岗岩 岩石成因 西昆仑大同岩体岩浆成因绿帘石矿物学研究及其对岩体形成构造环境的制约 被引量:10 2009年 大同岩体位于西昆仑北带,形成于早奥陶世,对于研究西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的认识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尝试通过岩浆成因绿帘石的研究,为该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提供新的制约。大同岩体中岩浆成因绿帘石呈自形-半自形,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并发育褐帘石核,同时绿帘石熔蚀现象明显,常为新鲜黑云母包裹,或与新鲜的钾长石呈港湾状或不规则形态接触。绿帘石的Ps值(绿帘石端员组分的摩尔分数)介于0.26~0.31之间,并具有较低的TiO2含量,w(TiO2)<0.2%。绿帘石结晶于深部岩浆房(>1.0GPa),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发生熔蚀。绿帘石熔蚀速率计算结果显示,大同岩体岩浆上升速率不小于900m/a,从而表明岩体是快速上升侵位的产物,形成于拉张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我们认为西昆仑地区早古生代早期存在一期俯冲挤压背景下的间歇拉张作用。 廖世勇 姜耀辉 杨万志关键词:西昆仑 昌宁-孟连构造带牛井山地区大勐龙岩群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2015年 西南"三江"大勐龙岩群一直被认为是元古宙的基底岩石,但迄今无可靠的年代学数据约束。针对昌宁-孟连构造带牛井山地区大勐龙岩群云母石英片岩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为其增添年代学证据。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碎屑锆石有明显的生长振荡环带,指示它们为岩浆成因。D0003-4样品81颗碎屑锆石年龄谐和度高,分布在342Ma^2 928 Ma的宽广范围,形成多个群组,最年轻一组加权平均年龄为349 Ma±3 Ma(MSWD=1.1,n=8)。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表明,牛井山地区原定"大勐龙岩群"最大沉积时限不早于349 Ma±3 Ma。野外地质特征和年代学数据共同表明牛井山地区大勐龙岩群很可能是由泥盆-石炭系南段组(349 Ma±3 Ma)或更年轻的二叠系拉巴组受后期变质形成。根据已有可靠同位素数据与综合分析,认为三江地区现今所定义的大勐龙岩群是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地层/岩体经后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杂岩,不全是古老基底岩石出露。 王冬兵 尹福光 罗亮 唐渊 廖世勇 孙洁 任飞关键词:锆石U-PB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