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江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蛋白
  • 3篇蛋白聚糖
  • 3篇聚糖
  • 2篇蛋白聚糖类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单个核
  • 2篇核心蛋白聚糖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白细胞介素类
  • 1篇多柔比星
  • 1篇性细胞
  • 1篇样癌
  • 1篇真核
  • 1篇真核表达
  • 1篇质粒
  • 1篇中间细胞
  • 1篇生物学

机构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太原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常江
  • 3篇王艳红
  • 3篇于培霞
  • 3篇景刚
  • 3篇王桂琴
  • 1篇冀永进
  • 1篇王莉
  • 1篇郗彦凤
  • 1篇张瑜
  • 1篇郭江红
  • 1篇白玮
  • 1篇李欣欣

传媒

  • 2篇国际生物制品...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重组人核心蛋白聚糖基因增强多柔比星对白血病K562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 探讨重组人核心蛋白聚糖(rhDCN)基因增强多柔比星(ADM)对人类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分为0.9%NaCl溶液组、pcDNA3.1(+)-DCN/K562组、ADM/K562组、pcDNA3.1(+)-DCN加ADM/K562组.瑞特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凋亡,RT-PCR分析各组TGF-β1mRNA含量.结果 pcDNA3.1(+)-DCN加ADM/K562组细胞比单独DCN和ADM组细胞,染色呈现更显著的凋亡形态学改变;MTT法结果显示联合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61±1.32)%,明显高于单独干预组[DCN组(20±1.90)%;ADM组(47±1.04)%](P〈0.05);FCM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组细胞凋亡指数为(61.30±0.9)%,较单独干预组[DCN组(28.25±1.3)%及ADM组(31.85±1.5)%]明显增加(P〈0.05);RT-PCR结果显示,联合组细胞TGF-β1mRNA的转录减少.结论 rhDCN可以明显增强ADM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率.rhDCN可能通过下调TGF-β1mRNA的转录发挥其作用,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景刚王桂琴张瑜王艳红常江于培霞
关键词:蛋白聚糖类多柔比星TGF-Β1MRNA
人白细胞介素24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构建人白细胞介素24(humaninterleukin-24,hIL-24)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pG2细胞中稳定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植物血凝素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克隆得到hIL-24基因目的片段。应用DNA重组技术将IL-24PCR产物双酶切后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转化大肠杆菌DH5a获得重组载体,进行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应用脂质体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染至HepG2细胞,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采用RT—PCR检测稳定转染细胞HepG2中IL-24mRNA的表达。结果通过RT—PCR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约600bp的IL-24基因片段;重组载体pcDNA3.1(+)-IL-24经PCR、双酶切及测序证实,IL-24cDNA片段已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中;在稳定转染的HepG2细胞株中可见到IL-24mRNA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IL-24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IL-24,并获得了稳定转染该重组质粒的HepG2细胞株。
于培霞冀永进王桂琴常江景刚王艳红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类基因表达HEPG2细胞
核心蛋白聚糖协同白细胞介素24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
2010年
目的 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联合白细胞介素24(interleukin-24,IL-24)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增殖及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影响.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DCN和pcDNA3.1(+)-IL-24,并利用脂质体将两种质粒转染PBMC.根据转染质粒的不同将PBMC分为空白对照组、脂质体组、空质粒组、DCN组、IL-24组、DCN与IL-24联合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PBMC的增殖,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BMC表面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采用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组质粒pcDNA3.1(+)-IL-24构建成功.与其他组相比,DCN与IL-24联合能显著提高PBMC增殖率和IFN-γ分泌量,同时也能上调PD-1的表达水平.结论 DCN与IL-24双基因联合在体外能促进PBMC的增殖,并能增强PBMC的功能.
常江王桂琴李欣欣于培霞景刚王艳红
关键词:蛋白聚糖类白细胞介素类
rhIL-24质粒的构建及rhDCN联合rhIL-24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影响的体外研究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CN)基因联合白介素-24(IL-24)基因在体外对PBMC功能的影响。   方法:⑴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DCN和pcDNA3.1(+)-IL-24。经双酶切、测序鉴定基因序列...
常江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蛋白聚糖
文献传递
MAML2基因重排的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2022年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10%,恶性上皮性肿瘤的30%。MEC是由黏液细胞、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构成的恶性涎腺上皮性肿瘤,可伴有柱状细胞、透明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形态,呈囊性或实性生长。组织病理学上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并与临床表现、预后、治疗相关。MEC常见的基因改变为CRTC1-MAML2、CRTC3-MAML2或EWSR1-POU5F1融合[1-3]。超过50%的MEC有特征性t(11;19)易位,导致形成CRTC1-MAML2基因融合,且大多发生在低或中等级别MEC[4,5]。基于国内MAML2基因检测并未普及,报道不多,本研究筛选出8例MAML2基因重排阳性MEC,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希望为MEC的诊治提供更多依据。
郭江红常江白玮王莉郗彦凤
关键词:黏液表皮样癌中间细胞透明细胞涎腺恶性肿瘤嗜酸性细胞
rhIL-24质粒的构建及rhDCN联合rhIL-24对人外周血单个细胞影响的体外研究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CN)基因联合白介素-24(IL-24)基因在体外对PBMC功能的影响。方法:1.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DCN和pcDNA3.1(+)-IL-24。经双酶切、测序鉴定基因序列,将重...
常江
关键词:DCNIL-24PBMCMTTIFN-ΓPD-1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