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家强

作品数:33 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专利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压裂
  • 7篇压裂液
  • 6篇地层
  • 5篇低渗
  • 5篇油藏
  • 5篇渗流
  • 5篇水平井
  • 5篇平井
  • 4篇低渗透
  • 4篇渗流规律
  • 4篇携砂
  • 3篇电模拟
  • 3篇电阻
  • 3篇电阻材料
  • 3篇压裂裂缝
  • 3篇油田
  • 3篇预防措施
  • 3篇增稠
  • 3篇气藏
  • 3篇模拟井

机构

  • 19篇中国石油大学...
  • 13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中国石化胜利...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东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33篇左家强
  • 8篇李爱山
  • 6篇李兆敏
  • 5篇张潦源
  • 4篇郝永卯
  • 4篇周杰
  • 4篇吕其超
  • 4篇陶帅
  • 4篇史大山
  • 3篇李连崇
  • 3篇陈凯
  • 3篇黄波
  • 3篇王彦玲
  • 3篇张浩天
  • 3篇柏浩
  • 3篇郑超
  • 2篇杨彪
  • 2篇刘洋
  • 2篇董长银
  • 2篇金家锋

传媒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钻采工艺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广州化工
  • 1篇胜利油田职工...
  • 1篇2009年第...
  • 1篇中国石化油气...
  • 1篇2012年特...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测量CO<Sub>2</Sub>压裂液高压动态滤失条件下携砂性能的可视化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CO2压裂液高压动态滤失条件下携砂性能的可视化装置及方法,属于模拟油气田压裂改造、评价压裂液携砂性能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携砂测量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失测量装置,所述可视化装置通过连接...
李宾飞史大山吕其超李兆敏李爱山左家强刘洋
文献传递
高速通道压裂裂缝导流能力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研究高速通道压裂过程中裂缝的导流能力及其变化规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模型就支撑剂柱直径、缝宽、支撑剂柱弹性模量、储层弹性模量、闭合压力等5因素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进行了逐一模拟分析。结果显示,缝宽、支撑剂柱弹性模量和闭合压力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程度最大,在压裂设计时应引起更多的关注;支撑剂柱直径和储层弹性模量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弱。研究成果丰富了当前对高速通道压裂技术的研究。
李连崇黄波李志超张潦源李明左家强
关键词:导流能力数值模拟
一种瓜胶或其改性衍生物含量的测定及地层中瓜胶或其改性衍生物吸附量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瓜胶或其改性衍生物含量的测定及地层中瓜胶或其改性衍生物吸附量的测定方法。包括:制备瓜胶或其改性衍生物的标准溶液,绘制含量与吸光度值的标准曲线,采用吸光度法测定瓜胶或其改性衍生物含量。本方法应用于油田地层中瓜...
王彦玲尹子辰汪庐山吕永利左家强陈凯金家锋刘飞任金恒王坤张悦原琳
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
该论文针对胜利富台油田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存在的深层高温(油藏温度在150℃~180℃之间)、酸压后由于酸岩反应速度过快,导致酸蚀裂缝穿透不深,酸压效果差等问题,开发研制了新型的耐高温胶凝酸体系,并系统的研究了该体系与富台...
左家强
关键词:酸压
文献传递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流变性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鉴于早期VES压裂液在现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备了VES-SL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并研究了其流变性。VES-SL黏弹性表面活性剂由SL表面活性剂和助剂Ⅰ合成,SL表面活性剂烃基结构对VES-SL压裂液黏度的影响较小,SL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较低时,VES-SL压裂液仍然保持较高的黏度,助剂Ⅰ的使用可以明显提高VES-SL压裂液的黏度,无机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压裂液有增黏作用。VES-SL压裂液的抗热降解和剪切降解的能力强于HPG压裂液,且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压裂液黏度高、成本低,对岩心基质伤害率低,因此,其性能明显优于HPG压裂液。胜利油田营543区块现场试验效果对比表明,VES-SL压裂液的性能明显优于HPG压裂液,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李爱山杨彪鞠玉芹左家强
关键词:黏度地层伤害
一种动滤失下CO<Sub>2</Sub>压裂液携砂可视化测试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CO2压裂液高压动态滤失条件下携砂性能的可视化装置及方法,属于模拟油气田压裂改造、评价压裂液携砂性能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携砂测量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失测量装置,所述可视化装置通过连接...
李宾飞史大山吕其超李兆敏李爱山左家强刘洋
文献传递
硅氧烷增稠CO_2压裂液高压流变性被引量:7
2018年
压裂过程中CO_2压裂液的相态和流变特性复杂多变,CO_2压裂液的高压流变性是压裂设计的基础。制备一种硅氧烷类增稠剂,测试其增稠性能,并通过改变增稠剂质量分数、温度、压力研究增稠后的CO_2压裂液在毛细管内流动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8~16 MPa条件下,硅氧烷增稠CO_2压裂液表现为典型的幂律流体特性;温度和压力对硅氧烷增稠的CO_2流变性影响显著,随着温度升高,硅氧烷增稠CO_2的表观黏度降低,稠度系数与流变指数均减小,在30~40℃,CO_2由液态变为超临界状态,增稠CO_2的表观黏度大幅度下降;随着压力升高,硅氧烷增稠CO_2表观黏度升高,稠度系数增大,流变指数减小,CO_2压裂液的非牛顿性增强,压力由8 MPa升高至16 MPa,硅氧烷增稠CO_2的表观黏度增大62%。
李宾飞柏浩李强左家强李爱山李兆敏王彦玲
一种高压条件下利用毛细管测量液态CO<Sub>2</Sub>/N<Sub>2</Sub>两相体系粘度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一种高压条件下利用毛细管测量液态CO<Sub>2</Sub>/N<Sub>2</Sub>两相体系粘度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中无水压裂的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液态CO<Sub>2</Sub>/N<Sub>2</...
李宾飞柏浩李兆敏左家强张燎源郑超许建国段永伟陈实
文献传递
一种苯四脲硅氧烷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一种苯四脲硅氧烷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使叠氮化物与苯四甲酰氯反应制得均苯四甲酰基叠氮化物;(2)使环四硅氧烷与单氨丙基二烷氧基烷基硅烷水解后加入氢氧化钾得到共沸回流液;共沸回流液加入阳离子...
左家强王彦玲王增林李爱山张全胜郑彬涛陈凯张子麟陈晓媛李强
CO_2泡沫压裂技术的优化与应用被引量:9
2007年
低压、低渗气藏压裂改造,压裂液难以有效返排出地面,对储层产生较大伤害,为了减少水基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采用CO2泡沫压裂技术能达到压裂液压后自喷、快速、有效地返排。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由于CO2压裂减少了水溶液进入地层,对水敏性地层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泡沫本身的特性使泡沫体系具有很好的携砂性能,可以较好地携带支撑剂进入地层,特别适合于低渗透、低压及水敏地层的油气藏改造。
左家强陈晓媛杨彪
关键词:CO2压裂技术低压低渗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