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际银
- 作品数:39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唐诗与唐人小说用诗流程之互观被引量:3
- 2008年
- 唐诗与唐人小说的发展并不同步,但唐人小说中拥有大量的诗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进入小说的机率越来越高,小说中诗歌与唐诗发展的风貌愈益相合。唐代诗歌与小说用诗的流程嬗变有着明显的可比性。从"四期说"的角度比对唐诗与小说的用诗,初唐诗坛因中有革,小说用诗低迷。盛唐诗坛呈现鼎盛之态,小说用诗出现俗诗短章。中唐诗人探索求新,小说用诗与唐诗和谐融通;晚唐诗坛出现衰退之象,小说用诗逐渐繁富。
- 崔际银
- 关键词:唐诗唐人小说文学体式
- 持布衣操守 作豪纵文章——苏洵为人为文特征论略
- 2002年
-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其声名在很多人看来,不仅远远不及韩柳欧苏(注:单称“苏”时,特指苏轼),而且较之王安石、曾巩,亦相去多多。但是,如果对苏洵的人生经历有所了解,对其散文予以通读细品,我们就不难发现,苏洵是一位个性鲜明、创作风格特色独具的散文家。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独特性在“八大家”中无人可比。现在,我们拟就此略作罗列阐析。
- 崔际银
- 关键词:为文散文家论略操守
- “六经”与我——传统文化认知过程刍议
- "六经",本指儒家最重要的六部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这些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此处借指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作为历代承传、积淀而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精神文明,对每一个人都产生...
- 崔际银
- 文献传递
- “诗与唐人小说”研究述略被引量:2
- 2003年
- 唐代小说中拥有大量诗歌,这一现象得到古今学者的关注。当代学者或在著作中辟出专门章节、或在行文中涉及、或撰成专题论文予以阐析,取得了若干很有价值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全面了解相关研究状况,对于深化“诗与唐人小说”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 崔际银
- 关键词:唐诗唐代小说诗笔诗歌
- 也谈《水浒》中的女性被引量:5
- 1999年
- 崔际银
- 关键词:《水浒》女性形象梁山好汉梁山英雄潘金莲
- 《郑》、《卫》情诗文化蕴涵阐析
- 2001年
- 《诗经》之“郑风”、“卫风” ,向以所载情诗量大面广、意厚情浓而为学界所重。然论者大多着力对其婚恋评判辨析 ,深入探新方面似有缺失。本文将《郑》、《卫》情诗置于大文化背景之下 ,结合当时政治、经济、地缘、民俗等实际情况综合考察 ,得出此类诗作“反映了商与周文化碰撞磨合、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地域文化特征、提供众多婚恋范式”等文化内蕴之结论 ,且分别予以引证阐释。
- 崔际银
- 关键词:情诗文化
- 试述李白人格形成的前提条件
- 2023年
- 李白的人格品性,是唐代诗人最为鲜明卓异者。他的人格形成,得益于自身的先天秉赋资质、宽松的家庭环境、密切的亲情关系、良好的物质条件与环境氛围,以及生活在大唐盛世形成的自信心与进取精神。李白与生俱来的秉赋,预备了底色;家庭的背景,奠定了基础;外向的性格,产生了动力;侠道的思想,增强了平等通达观念;嗜酒的积习,强化了胆气;社会的政治开明,提供了舞台。这些因素,造就了个性独具的李白,亦是李白人格形成的前提条件。如此的品性,对其情感抒发与诗歌创作具有决定作用,也是其光照千古人格魅力的根本之所在。
- 崔际银
- 关键词:人格
- 论李白在传统文化流程中的作用
- <正>李白与传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他的身上,既鲜明地显现出传统文化的印记,又以其独特品格,形成影响后世、为人关注的文化现象。因此,无论在文化传统的接受抑或传授上,李白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崔际银
- 文献传递
- “唐宋八大家”称名说绎被引量:2
- 2002年
- “唐宋八大家”之称在南宋己见雏型 ,但正式提出则晚至明朝中叶。以茅坤为代表的“唐宋派”力倡“唐宋八大家”,是当时文坛斗争的需要。虽然“八大家”的提法在明、清时期不时遭到非议 ,但因其的确代表了唐宋时期散文理论与创作的最高水平。
- 崔际银
- 关键词:唐宋八大家唐宋派古代文学研究散文
- 稼轩“戏谑词”论略
- <正>辛弃疾,作为一位颇具传奇人生、富于英雄品性、以爱国伤时著称、现存作品最多的宋代词人,历来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然治其词者,多着眼于直接表达抗敌复国思想的"抗战之词"、发抒壮志难酬悲愤情绪的"伤痛之词",乃至于"农村词...
- 崔际银高莹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