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儿童
  • 5篇肱骨
  • 5篇骨折
  • 4篇畸形
  • 4篇儿童肱骨
  • 3篇手术
  • 3篇肱骨外髁
  • 3篇肱骨外髁骨折
  • 3篇髁骨折
  • 3篇外髁
  • 3篇外髁骨折
  • 3篇先天性
  • 3篇小儿
  • 3篇骨不连
  • 3篇骨外
  • 3篇儿童肱骨外髁
  • 2篇尿道
  • 2篇切口
  • 2篇睾丸
  • 2篇外科

机构

  • 10篇济宁医学院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济宁市中区妇...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封林
  • 6篇孙劲松
  • 5篇覃佳强
  • 4篇田俊严
  • 4篇刘星
  • 4篇刘传康
  • 4篇杨吉义
  • 4篇张德文
  • 4篇李明
  • 3篇雷学锋
  • 2篇王忠良
  • 2篇江伟富
  • 2篇雷学峰
  • 2篇曹豫江
  • 2篇张哲
  • 2篇张惠梅
  • 1篇刘丽
  • 1篇赫文波
  • 1篇张艳
  • 1篇张艳

传媒

  • 6篇济宁医学院学...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骨肋骨V形截骨治疗先天性漏斗胸23例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先天性漏斗胸—胸骨肋骨“V”形截骨治疗的手术效果 ,并对比传统方法进行评估。方法  2 3例先天性漏斗胸行胸骨肋骨“V”形截骨术。结果 所有 2 3例患者术后胸壁外观及评价指标 (漏斗容积 ;漏斗指数 ;胸脊间隙及病儿的自觉症状等 )满意。随访 3~ 5a,远期效果良好。结论 胸骨肋骨“V”形截骨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是一种安全 ,可靠的治疗方法 ,特别适合 3~ 7岁的儿童。
田俊严雷学峰孙劲松杨吉义封林
关键词:外科治疗先天性漏斗胸手术方式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被引量:7
2006年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占肱骨远端骨折的16.9%,其发生率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属于Salter—Harris Ⅳ型骨骺损伤,往往因为延误诊治而导致骨不连、肘关节严重畸形及功能障碍。我院于2003—2004年间收治了21例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近期随访疗效较好。
封林覃佳强张德文李明刘传康刘星
关键词: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骨折后骨不连SALTER骨骺损伤延误诊治
经腹膜后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青春期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脐至髂前上棘中外1/3点向外水平切口约3cm,分层显露达腹膜,将腹膜推向内前方,即可找到精索内血管束。结果青春期精索静脉曲张50例,全部病例恢复顺利。术后随访48例,无复发和睾丸萎缩,无继发性鞘膜积液。随访2a以上的病人不能触及曲张的静脉。结论经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青春期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杨吉义雷学锋田俊严封林
关键词:髂前上棘术后随访睾丸萎缩鞘膜积液血管束精索内
小儿睾丸扭转12例临床分析
2004年
田俊严雷学峰孙劲松杨吉义封林
关键词:睾丸扭转儿童误诊
肘前小切口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介绍肘前小切口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肘前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后,自肱骨内、外髁分别打入1枚钛针作交叉内固定,术后3周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本组肱骨髁上骨折1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2a。术后6个月根据Flynn等评价标准,优:97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为94.7%。结论肘前小切口切开复位交叉钛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对骨折断端显露良好、复位容易、操作简单,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李海堂封林孙劲松雷学锋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术
男童包皮发育及父母对环切术接受情况的调查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鲁西南地区男童包皮发育情况及父母对包皮环切接受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选取山东省枣庄、济宁以及菏泽等鲁西南地区的婴幼儿和中小学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年龄介于0~3岁,4~6岁,7~10岁,11~14岁以及15~18岁研究对象分为5组,分别为第一到第五组,每组选取200名儿童调查其包皮发育情况,并分别对5组研究对象的家长做包皮环切术接受度的调查;其中包皮上翻程度分为Ⅰ度至Ⅶ度,家长接受情况分为接受、不接受和不清楚3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5组研究对象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平均包皮长度逐渐增长(t=16.729,P=0.000〈0.05)。在1 000例研究对象中,有534例(53.4%)存在包茎,随着年龄的增长包茎发病逐渐减少(χ~2=119.963,P=0.000〈0.05);有182例(18.2%)存在包皮过长,随着年龄增长包皮过长发病也逐渐减少(χ~2=44.054,P=0.000〈0.05);有70例(7.0%)人存在包皮口狭窄,但发病与年龄无关(χ~2=1.382,P=0.847〉0.05)。家长对包皮环切接受率由低年龄儿童到高年龄逐渐增加(χ~2=0.000,P=1.000〉0.05),但接受率均少于30%。结论研究表明调查对象包皮过长以及包茎现象较为严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好转,包茎率逐渐降低,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儿子进行包皮环切的接受度也逐渐增高,但总体而言对男童进行包皮环切术接受率较低。
于宝华刘丽孙劲松封林
关键词:包皮环切
Carroll手术入路治疗马蹄内翻足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Carroll手术入路治疗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Carroll手术入路治疗马蹄内翻足93例(133足)患儿临床资料,评估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所有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随访2.1年。其中优126足(88例),良4足(3例),可3足(2例),优良率为97.74%;本组复发25足(17例),未复发108足(76例),复发率为18.80%。复发组术前Pirani评分、初始石膏矫正次数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45、3.338,P〈0.05)。结论 Carroll手术入路治疗马蹄内翻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且复发病例术前Pirani评分和初始石膏矫正次数均高于未复发者。
封林
关键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儿童
改良Mckay术治疗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改良Mckay术治疗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临床应用及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2005年采用改良Mckay术治疗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6例(共54足),术中采用跟腱外侧弧形切口或直切口,加大后侧松解范围,充分延长跟腱和屈拇长肌腱,将胫前肌腱部分切断,以克氏针固定于距下关节,术后石膏固定6~8周。结果均痊愈,平均随访2.3年(1~3年),根据术后足的外观形态、足印、踝部功能、有无疼痛及X线检查评价疗效,疗效优25例38足;良8例12足;可3例4足,优良率为92.59%。结论改良Mckay术是矫正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手术方法,其优点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矫形效果良好。
封林覃佳强李明张德文刘传康曹豫江刘星王忠良
腹腔镜结合Bianchi手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的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Bianchi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型隐睾患儿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腹股沟区隐睾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Bianchi手术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股沟横向小切口睾丸下降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操作指标、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白细胞介素-6(IL-6)、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水平变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血清T、E2、FSH、AMH、INHB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再次对上述各项血清激素指标进行检查,两组患儿血清AMH、INHB水平较本组术前显著升高,血清E2、FSH水平较本组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儿手术后3个月上述各项指标组间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血清IL-6、IL-8、hs-CRP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研究组的血清IL-6、IL-8、hs-CRP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手术后1d的IL-6、IL-8、hs-CRP测定值均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Bianchi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型隐睾患儿的手术效果肯定,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韩暖封林孙劲松赫文波王赛男胡传兵张树彬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隐睾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遗畸形的手术及康复治疗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遗畸形如严重肘外翻、骨不连等的原因及其防治和康复,提高对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01~2006年间27例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肘外翻畸形的病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右侧16例,左侧11例;受伤年龄2~10岁,平均5.6岁;手术年龄5~14岁,平均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10年,平均2.8年。根据不同情况,共采用3种术式,其中直接行骨折块原位内固定7例,切开复位、髂骨取骨植骨内固定11例,肱骨远端内翻楔形截骨矫形9例。[结果]获得2年以上随访14例,6个月~2年,13例。所有病例均在术后8~16周形成骨愈合,肘部畸形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肘关节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疗效较满意。根据肘部外形、活动功能和并发症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其中优13例,良11例,差3例,总优良率为88.9%。术后无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及骨化性肌炎的发生。[结论]对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认识不足,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选择不恰当,是导致骨不连和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遗畸形如严重肘外翻、骨不连等的主要因素,后遗畸形导致功能障碍,恢复较困难。针对不同的情况早期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辅以多种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肘关节的外观和功能。
覃佳强封林李明张德文刘传康刘星
关键词: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骨不连畸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