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宏
- 作品数:7 被引量:16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乙型脑炎病毒TaqMan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25
- 2005年
- 目的利用TaqMan PCR技术,建立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初步应用于蚊虫媒介的JEV监测。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JEV全基因组序列资料分析结果,在其NS5基因区段设计JEV特异的引物与探针;优化Mg2+浓度和引物浓度比例,并利用11株JEV和7株相关病毒株考核检测体系的保守性、特异性、灵敏性和稳定性;利用体外转录的病毒RNA和定量的病毒样品,建立相应的定量分析模型;初步应用于蚊虫媒介的监测与检测分析。结果Mg2+优化浓度为5mmolL,上下游引物浓度比例为4∶1,引物探针具有良好的保守性和特异性,灵敏度为10PFUml,稳定性分析表明,同一样品Ct值的重复检测5次,变异系数均小于5%;绘制两种标准曲线,构建了JEV基因拷贝数、病毒滴度为分析指标的定量分析模型,检测蚊虫标本结果显示,TaqMan PCR方法较病毒分离法敏感、快捷、简便。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简便易行的JEVTaqMan PCR检测方法,为蚊虫媒介检测奠定了基础,为乙型脑炎的预防控制和脑炎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 刘卫滨付士红宋宏王环宇曹玉玺何英王俊文王力华梁国栋
- 关键词:乙型脑炎病毒TAQMANPCRPCR检测方法ENCEPHALITISMG^2+
-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及其应用被引量:11
- 2003年
- 标准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使用一对引物扩增一个特定的核酸序列,即单一引物对的PCR.但是在具体工作中有时需要同时对多个核酸序列进行扩增分析.显然,单引物对PCR要完成这类工作,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金钱.1988年,Chamberlain等[1]描述了一种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
- 宋宏梁国栋
- 关键词:核酸序列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preS2+S基因在Pichia Pastoris酵母系统的分泌表达被引量:3
- 2003年
- 拟获得adw2亚型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preS2+S基因在PichiaPastoris酵母分泌型表达系统(pPIC9K)的高效表达。实验首先将adw2亚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preS2+S基因重组到分泌型酵母表达载体(pPIC9K)形成表达质粒,电转化酵母细胞KM71,G418筛选多拷贝整合克隆,经甲醇诱导表达并用SDS-PAGE电泳及酶免疫法检测表达产物。经100个克隆筛选获得了表达量较高的表达菌株WC4。该菌株甲醇诱导后细胞上清10倍浓缩SDS-PAGE电泳检测显示,细胞上清中有特异蛋白条带,且第6天表达量最高,表达产物单体分子量为31kD左右。用美国雅培公司AUZYMEMONOCLONAL试剂盒估算表达量为2μg/100OD600细胞。上述结果表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preS2+S基因在本系统中获得了分泌表达。同时检测了酵母细胞裂解液中特异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发现,自甲醇诱导后第一天即可检测到表达产物,而且除了第6天细胞外表达量高于细胞内外,其余各天的表达水平均表现为细胞内高于细胞外。以上结果提示,利用分泌型酵母表达系统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在技术上可行,但表达产量偏低,一些蛋白滞留在细胞内未能分泌到培养基中。
- 徐丽宏梁国栋付士红宋宏王大维苏乃伦夏国良张智清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酵母系统分泌表达
- 虫媒病毒性脑炎M-RT-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 建立常见嗜神经性虫媒病毒 (arboviruses)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模型。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 3对常见嗜神经性虫媒病毒特异基因扩增引物 ,建立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multiplexreversetranscription PCR ,M RT PCR)体系。考察了体系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广谱性并使用建立的M RT PCR体系对我国新分离的 3株病毒进行鉴定。结果 M RT PCR体系针对黄病毒及甲病毒敏感性达到 10 0PFU ,针对加利福尼亚脑炎病毒组达到 10 0 0PFU。利用M RT PCR体系证实 3株新分离嗜神经性虫媒病毒株中 2株为蜱传脑炎病毒远东型 ,另 1株为日本脑炎病毒Ⅰ型。结论 建立了针对嗜神经性虫媒病毒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该方法能够准确分析黄病毒属嗜神经性虫媒病毒 (日本脑炎病毒、蜱传脑炎病毒和西尼罗病毒 )的基因型、地理来源、进化及亲缘关系等 ,能够鉴定并区分甲病毒属不同病毒 (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 。
- 宋宏王环宇王鹏富刘卫滨付士红宋宗明赵洪丽梁国栋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诊断分子流行病学生物信息学基因扩增
- 我国首次分离到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被引量:84
- 2004年
- 目的 对新分离乙型脑炎病毒鉴定 ,了解病毒E基因区段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及基因分型。方法 2 0 0 1年在上海市采集蚊虫标本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分离到 7株病毒。进行病毒一般生物学鉴定 ,对病毒PrM和E基因区段约 2 0 0 0nt进行了扩增、克隆、测序。应用ClustalX软件做碱基配对和比较分析 ,种系发生采用PHYLIP软件包分析。结果 7株病毒可以引起BHK 2 1细胞规律病变 ,病变时间为 6 0h。乳鼠脑内接种病毒后 72h死亡。所有新分离病毒与标准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阳性反应。用病毒PrM区段 (4 5 6~ 6 95位核苷酸 )进行的基因分型分析 ,新分离的 7株病毒属于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以减毒活疫苗株SA14 14 2为标准 ,对 7株病毒的E基因区段进行分析 ,7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在 97.7%以上 ,氨基酸同源性在 99.2 %以上 ;7株病毒与疫苗株SA14 14 2核苷酸差异在 12 .2 %左右 ,氨基酸差异在 2 .8%~ 3.2 %之间 ,共有 14个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差异。结论 2 0 0 1年在上海采集的蚊虫中新分离的 7株病毒属于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 。
- 王环宇付士红李晓宇宋宏闵继光邓娟杨益良Ichiro Kurane梁国栋
- 关键词:乙型脑炎病毒E基因SA14-14-2基因分型种系发生碱基配对
- 福建省新分离3株乙型脑炎病毒的分子特征鉴定被引量:17
- 2005年
- 目的 确定福建省新分离乙型脑炎病毒 (JEV)的基因分型及其E区段氨基酸序列特征。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并克隆新分离JEV(0 2 4 1、0 2 4 3、0 2 10 2 )的PrM、E区段核苷酸序列 ,测序后应用ClustalX软件做碱基配对和比较分析 ,种系发生采用PHYLIP软件包分析。结果 新分离的 3株JEV属于基因Ⅲ型 ,E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与减毒活疫苗株SA 14 14 2株的同源性均在 96 %以上 ,在关键结构域有部分氨基酸差异。结论 福建省新分离的 3株病毒属于基因Ⅲ型JEV 。
- 陈端王环宇付士红宋宏邓娟杨益良梁国栋
- 关键词:乙型脑炎病毒JEVE蛋白分子特征减毒活疫苗同源性
- 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4
- 2004年
- 为了从分子水平了解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与国外分离株的差异,对1949年以来在中国乙脑主要流行地区分离的19株乙脑病毒的PrM C区及E蛋白基因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了解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在中国流行的乙脑病毒的分子差异。结果显示:病毒生物学初步鉴定显示,病毒感染BHK细胞后56h所有细胞均发生病变,约50%以上细胞脱落(CPE );3日龄乳鼠接种病毒72h之内死亡;所有病毒均与乙脑病毒(A2株)抗血清发生阳性反应,但反应强度不同,提示所有病毒均为乙脑病毒。病毒PrM C(456~695)区核苷酸序列与各个国家及地区、各个基因型以及各个年代的73株乙脑病毒相应序列,用Woan RuChen建立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19株中国分离的病毒均属于基因型Ⅲ型,与国外相关文献所报道的乙型脑炎病毒中国分离株的基因型相符。以乙型脑炎病毒疫苗株P3株为标准,对各病毒E蛋白500个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各毒株核苷酸差异在0和4 2%之间,氨基酸差异在0和4 0%之间。所有核苷酸差异均为碱基的替换,无论核苷酸或氨基酸均无插入或丢失。大多数核苷酸变异在氨基酸编码的第三位,属于沉默突变,不引起氨基酸变化。18株病毒E蛋白活性结构域与疫苗株P3株相比共有247个氨基酸的差异,平均每株病毒有12 35个氨基酸的差异,?
- 李晓宇宋宏付士红王环宇俞永新董关木陶三菊陈端Ichiro Kurane梁国栋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分子生物学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