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华
- 作品数:22 被引量:19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类型及其沉积特征被引量:9
- 1994年
-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并发育复杂且变迁迅速的众多沉积盆地。沉积盆地可划分为7类(大陆边缘裂谷类、岩浆弧类、弧前盆地类、边缘海盆地类、弧后前陆盆地类、边缘前陆盆地类、海沟-洋盆类)19型。沉积组合复杂多变,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各具特色。沉积盆地的演化经历了5次重大变革。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沉积盆地随新疆北部板块的拉张-俯冲-碰撞而产生、发展、消亡。
- 孙少华张琴华秦清香魏洲龄
- 关键词:晚古生代沉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地温场与烃源岩演化特点被引量:22
- 1996年
-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地壳结构、岩石热导率和生热率的综合研究,盆地莫霍面现今平均温度为568.5℃。各层面地温场展布可归纳为三种展布形式,分别以莫霍面、中元古界底面和侏罗系底面为代表。对应于生油门限的范围是侏罗系底面(现今平均温度为45.8℃)-寒武系底面(现今平均温度为117.3℃).生油门限的上界,在盆地西北部为1300m左右,在盆地南缘为1700m左右,在盆地东部为1200m左右.
- 孙少华刘顺生汪集
- 关键词:地温场鄂尔多斯盆地烃源岩油气藏
- 西准噶尔达尔布特断裂带的形成时代被引量:24
- 1989年
- 本文从地层和岩相古地理的角度研究了新疆西准噶尔达尔布特断裂带的形成时代,在弄清了西准噶尔三套地层层序及时代的基础上,确认该断裂带形成于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
- 张琴华魏洲龄孙少华
- 关键词:断裂带油田
- 煤层气开发有利区块预测
- 张泓郑玉柱郑高升陶明信彭格林李玉林王绳祖杨锡禄赵世晨王万春孙少华张培河刘德龙
- 该专题根据大量地面和矿井地质调查、现场和试验室测试数据,以煤储层的渗透性为核心,以生气性、含气性和可采性为主线,运用煤层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力学、气体地球化学等多学科原理,对新集矿区及其外围的基本地质背景...
- 关键词:
- 关键词:煤层气区块
- 裂度径变方法中热中子通量的准确测量
- 箔活化法对反应堆的热中子通量进行了测量。同时辐照已知U含量的天色铀法,测量在云母外探测器上〈’235〉U所产生的诱发裂变径迹数与外探器上的实测值,在3.8℅误差范围吻合。
- 刘顺生孙少华
- 关键词:裂变径迹法
- 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被引量:3
- 1995年
- 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包括地洼型华北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残留地台型鄂尔多斯盆地。华北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包括两个阶段四个发展期,柴达木盆地构造热演化过程分五个阶段,塔里木盆地则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构造热演化历程。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具有如下共同特点:多阶段性,多旋回性,地热场结构多层性和地热场展布与构造分区一致性。自太古代至今,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构造热演化的总体规律是:高(温)热(场)前地槽穹隆阶段→高热地槽阶段→低热地台阶段→高热地洼阶段。地幔热场、地幔蠕动流和地壳厚度是决定大陆地壳构造热演比性质的三大主体因素。
- 孙少华王璐张琴华钟建华欧阳沙怀刘顺生
- 关键词: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天然气盆地构造
- 一种新的组合型沉积建造──陆缘式建造
- 1995年
- 东亚陆缘海盆地始新世一全新世沉积建造主要是一套滨浅海相为主的灰色细一中粗粒碎屑岩建造。它不能归为磨拉式建造或复理式建造,也不能归为华夏式建造中的丹霞式(亚)建造。作者认为它是一种新的组合型沉积建造,称之为陆缘式建造。在西南欧、印度西南等其它陆缘海盆地中也同样存在这类建造。陆缘式建造的主要特点是:建造体呈不对称的棱柱体状;建造层序以发育各种不完整旋回沉积体系为特色;岩性岩相以浅海相、三角洲相和湖相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组合为主;建造稳定性差、沉积物分选不好,受构造及岩浆活动影响明显。陆缘式建造是大陆边缘经拉张裂陷的产物。
- 张琴华陈欣孙少华
- 南海新生界热释光特征被引量:3
- 1995年
- 南海北部西区新生界天然热释光强度为0.22×102~17×102(平均2×102),并且随着地层时代变新而呈递增趋势。南海北部西区特别是新生代以来,至少发生过如下几次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前新生代(可能是多次)、老第三纪末─新第三纪初和新第三纪晚期,从而造就了研究区独特的新生代沉积建造和构造热场格局及相关的油气藏类型。南海北部西区油气田的形成与定位,主要是老第三纪末─新第三纪初构造热事件作用的结果。
- 孙少华龚革联刘顺生
- 关键词:热释光新生代油气藏油田地质
- 新疆北部晚石炭世沉积建造特征被引量:2
- 1989年
- 新疆北部晚石炭世沉积建造类型复杂,有七大类十亚类,呈东西或近东西向条带状展布(长宽比值为3—25),岩石类型复杂多变,微量元素分配状态为不规则型,分选性差,稳定性小,海相为主,岩相古地理变异极快,厚度巨大,厚度变化率为2—20%,沉积中心明显且呈带状或串珠状分布、迁移迅速,富含火山物质,属地槽型沉积建造。晚石炭世新疆北部可分为北部优地槽型、南部渺地槽型两大类型建造区,前者自北而南又可以分出四个亚建造区,即布(布尔律)—富(富蕴)区、乌(乌尔禾)—克(克拉玛依)区、温(温泉)—双(双井子)区、特(特克斯)—哈(哈密)区。上述特点的产生受新疆北部晚石炭世古海西地槽区发展演化的控制。
- 孙少华
- 关键词:石炭纪新疆北部
-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类型及其沉积特征
- 孙少华张琴华魏洲龄
- 关键词:古生代沉积环境构造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