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永莲
- 作品数:39 被引量:98H指数:5
- 供职机构:甘肃省外资项目管理办公室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以科学发展观提升甘肃奶产业
- 近年来,甘肃省紧紧围绕"畜牧业大省"、"奶业强县"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把奶业生产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初步实现了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200...
- 赵明轩姬永莲吴丽岗
- 文献传递
- 草地奶业系统是最高效的生态农业生产系统被引量:1
- 2003年
- 通过世界先进国家草地奶业发展的历史实践 ,并从奶牛对饲草料的转化 ,奶牛在建立生态农业中的地位 ,以及草地奶牛的元素循环 。
- 孟宪政姬永莲赵明轩孟海波
- 关键词:草地奶业生态农业草地面积耕地面积
- 国外新农村建设在激发农民原创力方面的启示
- 2007年
- 滕怀渊赵明轩姬永莲包峰吴丽岗
-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原创力农民社会主义
- 坚持科学规划 促进甘肃奶产业发展
- 2009年
- 近年来,甘肃部分县乡村紧紧围绕"畜牧业大省""奶业强县"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把奶业生产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初步实现了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 赵明轩姬永莲吴丽岗
- 关键词:奶产业奶业奶牛产业奶农饲草饲料
-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保证
- 2007年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培育新农民。农民是农村的主人。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农民的觉悟和认识程度,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其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具有新素质、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 姬永莲
-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十六届五中全会历史任务
- 生物发酵床对育肥猪舍氨气和硫化氢浓度季节动态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1年
- 为了研究生物发酵床对育肥猪舍空气环境的影响,2010年1月10日至2010年12月10日在定西某猪舍进行气体采集测定试验,对利用生物发酵床技术(试验组)和普通水泥地面饲养(对照组)圈舍内氨气(NH3)和硫化氢(H2S)2种气体的季节浓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发酵床技术组冬季猪舍环境温度显著高于普通水泥地面饲养组(P〈0.05),分别为17.8~21.3℃和6.9~12.4℃;试验组猪舍内NH3平均浓度在各季节均低于对照组,夏季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H2S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据此认为,发酵床养猪降低了猪舍内NH3、H2S等有害气体的浓度,为猪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
- 段淇斌冯强姬永莲丁学智唐春霞
- 关键词:发酵床猪舍NH3H2S
- 甘肃循环农业的模式及发展对策
- 本文通过对甘肃循环农业的研究,针对甘肃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有效处理及利用粪污资源、从省上征收的排污费中列支相应资金用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循环农业建设的支持...
- 赵明轩姬永莲吴丽岗
- 关键词:循环农业排污费生态环境保护面源污染治理
- 文献传递
- 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配方发酵床对育肥猪的增重与应用效果试验被引量:3
- 2010年
- 为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降低发酵床制作成本,在饲料营养、管理和试验猪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用20%和30%秸秆替代部分稻壳制作发酵床,进行了育肥猪增重和应用效果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发酵床应用效果头均增重及效益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制作发酵床成本上试验组比对照组高出21元和14元。因此在北方地区稻壳原料较少的情况下,用玉米秸秆替代部分稻壳是可行的,在生物发酵养猪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
- 段淇斌姬永莲赵冬青冯强张凡华吴丽岗
- 关键词:发酵床育肥猪
- 生物发酵床养猪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为了研究发酵床养猪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对在生物发酵床(试验组)和普通水泥地坪(对照组)猪舍饲养的猪进行了屠宰试验,并对肉样中的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及重金属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但苯丙氨酸、色氨酸及必需氨基酸总量(EA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主要鲜味氨基酸总量较普通圈舍猪肉组高11.65%,试验组猪肉必需脂肪酸总量比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矿物质元素和重金属残留无显著差异.
- 段淇斌姬永莲冯强唐春霞丁学智张凡华韩向敏赵东青吴丽岗
- 关键词:发酵床猪肉品质屠宰试验
- 前进中的甘肃奶业
- 2006年
-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甘肃奶业起源可追溯到殷周以前,今敦煌、张掖等地羌人开始驯养牦牛。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人工驯养和有计划地开展品种选育,改良,开始向乳、肉兼用方向发展,成为奶业发展的独特群体。可以说,甘肃省奶业发展在经历了数千年洗礼,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奶业才开始系统地培育奶牛品种并建立奶业生产、加工,销售体系,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然而,甘肃奶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宽松环境及和谐发展的空间。
- 孟宪政姬永莲赵明轩孟海波
- 关键词:奶业发展人工驯养品种选育自然选择奶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