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兰
- 作品数:37 被引量:235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血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脑尿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2月~2011年12月48例成年脓毒症患者,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使用参附注射液的患者分为SF组(n=30),对照组(n=18),SF组患者在常规ICU抗脓毒症集束化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参附注射液100 mL,每日1次,对照组未使用参附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24 h(T1)、48 h(T2)及72 h(T3)血cTnⅠ、BNP水平,入住ICU时及72 h后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结果 SF组患者T1、T2、T3时点的血cTn I和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组患者T3时点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和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血cTn I和NT-proBNP水平,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 邹捍东周青山周晨亮夏文芳姚兰
-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脓毒症脑尿钠肽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SAP合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心率、血压、尿量及中心静脉压等指标指导液体管理,观察组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效果及转归。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0~6h、6~12h时的液体入量多于对照组,复苏24~48h、48~72h时的液体入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率、血液净化率、机械通气率、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常规指标相比,PiCCO监测指标指导SAP合并ARDS患者的液体复苏效果更好。
- 冯丽芝肖昌武周青山余追姚兰邵佳丽侯果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心跳骤停原因和临床救治分析
-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和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重症医学中心收治的30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就其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救治措施、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30例心跳呼吸骤...
- 邹捍东周青山夏文芳姚兰陈伟
- 关键词:心跳骤停临床救治心跳呼吸骤停心肺脑复苏
- 文献传递
- 荔枝核总黄酮对脓毒症大鼠肠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荔枝核总黄酮对脓毒症大鼠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荔枝核总黄酮假手术组、荔枝核总黄酮组,每组16只。脓毒症组和荔枝核总黄酮组大鼠均采用腹主动脉阻断术联合腹腔注射脂多糖(LPS)的方法构建严重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和荔枝核总黄酮假手术组仅分离腹主动脉但不夹闭,不注射LPS,仅于相应时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第2天开始,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5 mL/(kg·d)灌胃,荔枝核总黄酮组及荔枝核总黄酮假手术组均给予荔枝核总黄酮150 mg/(kg·d)灌胃,均每天1次,共7 d。各组手术8 h后采血,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7 d后取小肠组织,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及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荔枝核总黄酮组大鼠生存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脓毒症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荔枝核总黄酮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均<0.05)。脓毒症组大鼠肠组织中NO、MDA含量和NOS活力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SOD和GSH-Px含量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荔枝核总黄酮组大鼠肠组织中NO、MDA含量和NOS活力均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均<0.05),SOD和GSH-Px含量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均<0.05);荔枝核总黄酮假手术组各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荔枝核总黄酮可以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从而达到保护脓毒症肠损伤的目的。
- 王璐姚兰张爽刘玉兰柳舟邹捍东
- 关键词:荔枝核总黄酮脓毒症肠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血乳酸及APACHEⅡ评分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血乳酸及APACHEⅡ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X组30例和C组30例,C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脓毒症治疗,X组患者在常规抗脓毒症治疗的同时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滴,每12 h 1次。观察2组患者基础乳酸值(T0)以及6 h(T1)、12 h(T2)、24 h(T3)血乳酸水平,并计算6 h、12 h及24h的乳酸清除率。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72 h后的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 2组患者T0、T1时点2组血乳酸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X组患者T2、T3时点的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X组患者T1~T3各时点的血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X组患者入院72 h后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ICU滞留时间和28 d病死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血乳酸水平,促进脓毒症患者的乳酸清除,间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吴灵潝邹捍东周青山夏文芳姚兰
-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脓毒症血乳酸APACHE
- 右美托咪定用于ICU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治疗ICU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出现震颤(抽搐)、焦虑、激惹等表现的96例ICU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分为3组,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负荷量为0.5-1.0μg/kg,10min后减量至维持量0.2-0.6μg/(kg·h);B组给予异丙酚静脉泵注,负荷量为0.5-2.0mg/kg,10min后减量至维持量1-3mg/(kg·h);C组给予地西泮肌肉注射镇静。观察3组镇静效果;记录用药前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CIWA—Ar评分、APACHEII评分,统计患者住ICU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A、B组镇静达标率明显高于c组(P均〈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镇静起效时间最短,地西泮用量最少,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用药后1h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低于B、c组(JP均〈0.05),3组用药前后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3组用药后24hCIWA—Ar评分及APACHEII评分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均〈0.05),A组评分明显低于B、c组(P均〈0.05)。A组住ICU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显著缓解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躁动、谵妄等症状,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镇静的临床推荐药物。
- 王璐姚兰邹捍东陈伟周青山
- 关键词:酒精戒断综合征异丙酚地西泮
-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性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肌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主动脉阻断合并脂多糖(LPS)双重打击诱导脓毒性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肌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33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腹主动脉阻断合并脂多糖攻击组(AAC+LPS组)、腹主动脉阻断合并脂多糖攻击右美托咪定干预组(DEX组)。DEX组分离腹主动脉前30min进行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大鼠腹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5ug/kg,腹主动脉阻断再灌注2h后,腹腔注射LPS20mg/kg。所有大鼠于腹主动脉阻断后8h处死后,取血清和心脏组织,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损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l)及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的表达。结果(1)S、AAC+LPS、DEX组血清cTNI水平分别为(1.321±0.204)、(8.723±0.572)、(4.257±0.364)tx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脏组织病理学显示:S组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AAC+LPS组心肌细胞明显肿胀,肌间隙增宽,小血管充血明显,内有大量红细胞聚集,肌间隙内可见大量红细胞漏出,纤维变性、坏死,肌间隙炎性细胞明显增多聚集、贴壁,甚至出现结构模糊的溶断现象;DEX组心肌组织紊乱,心肌细胞略肿胀或皱缩,部分心肌纤维断裂,肌间隙内可见红细胞漏出、炎性细胞浸润。(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TNF-α表达数量S组〈DEX组〈AAC+LPS组;心肌SODl及SOD2表达数量S组〉DEX组〉AAC+LPS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腹主动脉阻断合并LPS双重打击诱导的脓毒性心肾综合征大鼠早期的心肌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 姚兰周青山王璐周晨亮唐其柱
- 关键词:脓毒症心肾综合征
- 血必净注射液在重症肺炎中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控研究被引量:28
- 2017年
- 目的观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以及外周血中CD4^+T、CD8^+T细胞频率变化,以明确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的46例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应用随机方法分为血必净组各23例,两组患者基本治疗均予以积极液体复苏、抗感染、机械通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血必净组患者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静脉输注治疗,用法为血必净100m L加入100m L生理盐水中,使用频率为q12h,连续应用7d。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6、IL-10、TNF-a分子水平,应用FACS方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T、CD8^+T细胞频率的变化。同时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胸片、应用呼吸机时间等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血必净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血清中IL-6、TNF-a水平在血必净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在血必净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T、CD8^+T细胞频率在血必净治疗组较对照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必净治疗组患者应用呼吸机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aO_2/FiO_2)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但血必净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血必净治疗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较对照组降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应用血必净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控制肺部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 姚兰刘亚男侯果左小淑廉应涛
- 关键词:重症肺炎血必净注射液免疫调控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A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APQ)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及万方数据库,查找血必净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10月15日,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用Rev Man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2个RCT,共计患者12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必净组较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MD=-115.53,95%CI(-182.50,-48.56)]、肌酐低[MD=-180.31,95%CI(-240.48,-120.14)]、白细胞计数低[MD=-6.89,95%CI(-9.54,-4.24)]及C反应蛋白低[MD=-7.65,95%CI(-8.75,-6.55)];氧饱和度高[MD=17.65,95%CI(13.45,21.85)]及近远期总体生存率高[RR=1.42,95%CI(1.30,1.55)];但两组在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较好改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肝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氧合水平及近远期生存率。
- 柳舟董卫国余追张亮姚兰左小淑侯果刘亚男
-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百草枯中毒META分析
- 参附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症休克兔舌下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症休克兔舌下微循环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参附注射液组(SFI组)和参附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组(SFI+NE组),每组各6只。Sham组只进行相应手术操作,不进行造模处理,其余各组经兔耳缘静脉注射脂多糖(LPS,2mg/kg)建立脓毒症休克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给予乳酸钠林格注射液30ml/kg补液1h。NE组在模型建立后通过微量注射泵以2.0μg/kg/min的速度给予去甲肾上腺素(40μg/ml)6h;SFI分别于造模前、休克时、休克后1h和休克后2h给予参附注射液(2.5ml/kg)。SFI+NE组同时按NE组和SFI组处理方法进行干预;Model组和Sham组在模型建立后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6h持续泵入)。各组动物于建模前、休克时以及休克后1h、3h和6h时通过电生理记录仪和舌下微循环成像系统分别采集平均动脉压(MAP)和舌下微循环各指标[包括:血管密度(TVD)、微血管血流指数(MFI)、异质性指数(HI)、灌注血管比例(PPV)、灌注血管密度(PVD)],并比较各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基线状态下各组各指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休克时除Sham组外,各组各指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休克3h、6h时,SFI+NE组MAP较Model组、NE组、SFI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休克6h时,NE组、SFI组MAP较Model组升高(P<0.05)。休克1h时,TVD、MFI、HI、PPV、PVD各指标在NE组、SFI组和SFI+NE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Model组相比,SFI组和SFI+NE组TVD、SFI组和NE组PVD有明显改善(P<0.05)。休克3h时,TVD、MFI、PPV各指标SFI+NE组与NE组、SFI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SFI组MFI、PVD指标较Model组有明显改善(P<0.05),SFI组PVD指标较NE组、SFI+NE组有明显改善(P<0.05)。休克6h时,SFI组MFI指标与Model组、NE组、SFI+NE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在各时间�
- 徐松姚兰侯果廉应涛陆礼萍冯丽芝余追
- 关键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去甲肾上腺素参附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