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寅

作品数:6 被引量:91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水利局科技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植被
  • 3篇土壤
  • 3篇坡耕地
  • 3篇丘陵区
  • 3篇耕地
  • 2篇植被覆盖
  • 2篇紫色丘陵
  • 2篇紫色丘陵区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含量
  • 1篇植被类型
  • 1篇森林土
  • 1篇森林土壤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土壤抗冲性
  • 1篇土壤侵蚀
  • 1篇土壤侵蚀特征
  • 1篇团聚体
  • 1篇坡耕地土壤

机构

  • 6篇西南大学

作者

  • 6篇唐寅
  • 4篇代数
  • 3篇陈正发
  • 2篇史东梅
  • 1篇刘秀华
  • 1篇何丙辉
  • 1篇刘益军
  • 1篇才业锦
  • 1篇魏阜森
  • 1篇史冬梅
  • 1篇陈强
  • 1篇罗歆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重庆市黄壤坡耕地降雨侵蚀的产沙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对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降雨量、产流量和土壤初始含水量进行通径系数分析,目的在于揭示重庆市黄壤坡耕地降雨侵蚀的产沙影响因子,为重庆市黄壤坡耕地水土流失预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降雨强度、降雨量、产流量与侵蚀产沙量呈显著性正相关,土壤初始含水量与侵蚀产沙量关系不显著;产流量和降雨强度对侵蚀产沙量的总作用、直接作用和决策系数均较大,降雨量主要通过降雨强度和产流量对侵蚀产沙量起间接作用。因此,产流量和降雨强度是侵蚀产沙量的主要决策因子。试验中还有一些未考虑的因素影响侵蚀产沙量,这些因子可能包括未分析的土壤团聚体变化、土壤孔隙变化、风速和人为因素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强史冬梅陈正发代数唐寅
关键词:降雨侵蚀通径分析产沙特征
重庆市坡耕地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计算与分析被引量:20
2010年
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是评价植被因素抵抗土壤侵蚀能力及准确估算土壤侵蚀模数的重要参数,利用天然降雨径流小区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对重庆市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降雨侵蚀力条件下,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土保持效应差异很大,表现为:横坡植物篱耕地>横坡耕地>顺坡耕地>清耕休闲地,坡耕地表层植被盖度最差且降雨侵蚀力较大的时段为土壤侵蚀危险期,在该时段内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2)基于实测侵蚀量的C值估算方法最为适宜重庆市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C值计算,重庆地区小麦年C值为0.434 5,甘薯年C值为0.386 4,小麦/甘薯年C值为0.403 7,C值不同表明不同农作物对耕地土壤的防护作用不同,合理选择农作物种类对防治水土流失有明显的作用。(3)基于重庆市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盖度与C值的年内变化特征,该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应从提高地表植被覆盖度出发,优化种植模式,兼顾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实现坡耕地可持续利用。
唐寅代数蒋光毅史东梅陈正发
关键词:植被覆盖C值坡耕地USLE模型
紫色丘陵区不同种植模式C因子探讨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对紫色丘陵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植被覆盖度的测定,结合标准径流小区天然降雨径流泥沙观测数据,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基于UELE模型的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的取值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小区降雨侵蚀差异较大,10次降雨累积产沙规律为:对照小区侵蚀量最大,达到999.6 g,其次为顺坡耕作,其累积值为660.4 g,横坡植物篱耕作小区最小,产生累积值为349.8 g;(2)利用文献模型计算小区2、3、4的C值分别为:0.081、0.075和0.011,三个小区实测C值分别为:0.175、0.172、0.146,实测值能更好反映紫色丘陵区的C因子变化,模型值与实测值差别较大,说明该计算模型不能直接运用于紫色丘陵区C因子的计算,模型值和实测值都反映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C值的相似变化规律,即:顺坡耕作>横坡耕作>横坡植物篱耕作。(3)对于坡耕地而言,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的C值大小及在年内变化特点,从而实现在降雨集中分布时期保持较大的地表盖度,可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土地退化。
才业锦唐寅陈正发史东梅
关键词:紫色丘陵区
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及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研究
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是评价植被因素抵抗土壤侵蚀能力及准确估算土壤侵蚀模数的重要参数,本文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及天然降雨径流小区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和文献数据,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与管理因...
唐寅
关键词: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RUSLE模型紫色丘陵区植被覆盖
紫色土丘陵区不同耕作模式土壤抗冲性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基于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研究,分别研究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模式(横垄、顺垄、混合耕作)和不同土层(0~15 cm、15~30 cm)对土壤径流冲刷过程中径流含沙量及抗冲指数的变化特征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冲刷过程中,不同土层土壤表面径流泥沙流失量呈递减趋势,最后基本趋于稳定;(2)在整个冲刷过程中,径流泥沙流失量总体表现为0~15 cm土层>15~30 cm土层,这主要与土壤剖面特性有关,而农业耕作和根系的影响占次要地位;(3)在各种耕作模式中,抗冲指数的大小均表现为0~15 cm土层<15~30 cm土层,且后者分别是前者的2~3倍。
魏阜森刘益军代数唐寅
关键词:土壤抗冲性耕作模式紫色土
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及物理性质研究被引量:61
2011年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和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随深度增加其pH值呈逐渐增大趋势,而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有机碳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壤养分全量,除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土壤养分全钾含量外,自上而下土壤养分全量逐渐降低;灌木林地的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常绿阔叶林地的速效钾含量最高。灌木林地、针阔混交林地和农地土壤质地为轻粘土,阔叶林地与楠竹林地土壤质地为中壤土,以A层为例,物理性粘粒(<0.01mm)含量依次为:农地(68.34%)>灌木林(62.38%)>针阔混交林(56.82%)>常绿阔叶林(51.78%)>楠竹林(24.52%)。土壤总孔隙度变动范围在56.82%~78.23%之间,非毛管孔隙度变动范围在11.31%~16.21%之间,非毛管孔隙度表现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常绿阔叶林>农地。土壤微团聚体主要分布在0.01~0.5mm之间,以A层为例,团聚度大小为灌木林(57.45%)>农地(对照)(53.85%)>针阔混交林(50.16%)>常绿阔叶林(31.46%)>楠竹林地(6.4%),分散系数为灌木林(15.82%)<农地(对照)(21.02%)<针阔混交林(36.43%)<常绿阔叶林(42.74%)<楠竹林(43.17%)。研究结果可为森林土壤的合理利用,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
罗歆代数何丙辉刘秀华唐寅
关键词:森林土壤机械组成微团聚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