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莎

作品数:11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互联网
  • 4篇互联
  • 4篇众筹
  • 3篇社群
  • 2篇甄别
  • 2篇知识
  • 2篇社交
  • 2篇绩效
  • 1篇信息不对称
  • 1篇信息甄别
  • 1篇营销
  • 1篇营销效果
  • 1篇云服务
  • 1篇知识距离
  • 1篇知识提供
  • 1篇社会资本
  • 1篇社交媒体
  • 1篇社交网
  • 1篇社交网络
  • 1篇生态

机构

  • 10篇湖南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0篇周莎
  • 10篇刘征驰
  • 3篇马滔
  • 2篇何焰
  • 1篇王楚珺
  • 1篇李三希

传媒

  • 2篇科研管理
  • 1篇软科学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中国管理科学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管理评论
  • 1篇管理学报
  • 1篇金融经济(下...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知识付费的社群中心性及其激励效应——基于“知乎Live”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付费交易行为内嵌于社群组织之中,其"知识交易"表象下的"知识社交"实质更值得研究者关注。为刻画个人在互联网社群中的地位与知识供给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文中第一次提出知识提供者的"社群中心性"概念,并基于社会影响理论,构建了知识供给行为的激励理论框架。进一步,利用Python爬虫程序获取的"知乎Live"平台知识社群和知识产品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假设验证。结果表明:(1)社群中心性对知识提供者行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与经济奖励相比,社群中心性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3)社群中心性和经济奖励之间存在部分的替代效应。
刘征驰古方周莎
关键词:知识提供
社群互动、知识距离与互联网内容创业被引量:4
2023年
以网络直播和知识付费为代表的互联网内容创业情境下,社群互动作为产消互动的主要形式,在互动结构、互动内容以及互动场所方面表现出网络化、知识化和在线化特征。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将社群互动区分为弱关系连接的“外延式互动”和强关系凝结的“内涵式互动”,并引入“知识距离”刻画社群互动主体知识基础的差异,构建了异质性社群互动、知识距离对内容创业绩效的影响分析框架。进一步,本文以在线知识社区知乎平台作为样本来源,利用网络爬虫分别抓取内容创业者的“创业收入”和“社群互动”数据(近百万量级),并建立计量模型对所提出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社群互动的“价值共创”和“价值共毁”效应交织存在:两种社群互动对内容创业绩效具有方向相反的非线性影响且受到产消双方知识距离的调节。传统文献大多关注线下产消互动对创业绩效的线性影响,本文首次提出社群互动对内容创业绩效的非线性作用机制,并立足于互联网创业实践,揭示了一个有趣而深刻的阶段性社群互动策略:创业启动期的社群互动应注重“小而美”,以“求同”建立信任关系;创业成熟期的社群互动应注重“大而全”,以“存异”整合多源信息。本研究丰富了价值共创理论的边界研究,并对内容创业者开展社群运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管理启示。
刘征驰孙达周莎
关键词:互联网创业知识距离互动策略
社交网络广告效果影响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运用社会学、营销学、心理学等理论分析现有社交网站的特性,多方位地对社交网站的特性对营销效果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同时构建出社交网站营销价值的概念模型。
王楚珺周莎刘征驰
关键词:社交网络营销效果
异质性社会资本对互联网众筹绩效的影响研究——以“众筹网”为例被引量:10
2019年
互联网众筹可视为一种大众参与和共同创造的新兴创业孵化范式。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构建了异质性社会资本影响互联网众筹绩效的理论模型。特别的,注意到发起人两种不同的社会资本,即“社交资本”和“社群资本”,分别具有“对人不对事”和“对事不对人”的特质,因而在众筹事前风险甄别和事后监督惩罚中具有不同作用机理.最后,采集“众筹网”微观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发起人的社交资本和社群资本对众筹绩效均有促进作用;2)与社交资本相比,发起人的社群资本对众筹绩效的促进影响更为明显。
刘征驰周莎马滔
关键词:社会资本信息不对称社群
流量分发视阈下的社交媒体平台竞争——从“去中心化社交”到“中心化媒体”被引量:17
2022年
本文提出,“流量分发”是社交媒体平台的一种重要竞争手段。商业实践中流量分发策略被视为平台获取和留存高价值用户的利器。基于社交媒体平台“产消合一”特性,本文从消费和生产维度将用户划分为四种典型类型,并建立数理模型,分析了双寡头情境下不同流量分发策略对异质用户参与决策以及平台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成熟市场中,平台倾向于与竞争对手采取相同分发策略。当高需用户的分享收益足够高时,所有平台都将采取去中心化分发策略;否则,所有平台都将选择中心化分发策略。比较静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补贴水平的提升多数情况下有利于采取去中心化分发策略的平台,而技术赋能水平对竞争均衡的影响则取决于用户分享收益水平。基于抖音和快手的竞争案例分析进一步发现,随着市场成熟度上升和商业化进程加快,平台用户主体从“创作者”转变为“观看者”,平台定位逐渐从“去中心化社交”进化为“中心化媒体”。本文的研究为制定社交媒体平台竞争策略与明确政府对这类平台企业的监管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
刘征驰周莎李三希
关键词:社交媒体
长尾需求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职责、工具与手段——基于“拍拍贷”的微观借贷证据被引量:3
2018年
从平台风控的职责、工具和手段3个层面提出理论假设,并通过"拍拍贷"的微观借贷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风险甄别的"信用背书"是P2P平台职责所在;基于大数据的风控系统是P2P平台的重要甄别工具,其信用评级能够解释"直观信息"未能表达的违约风险;借款人"行为轨迹"分析是平台风控的有效手段。
刘征驰雷淳周莎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P2P长尾
极客经济、社群生态与互联网众筹产品定价被引量:19
2017年
建立在"创新个性化"和"投资民主化"基础上的互联网众筹模式具有显著的网络经济时代特征。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众筹的"极客经济"属性,提出众筹产品感知价值与定价机制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众筹产品差别化定价基准模型,并对发起人最优定价策略进行均衡分析。研究发现,众筹产品定价下限(门槛价格)应等于投资人低感知价值,定价上限(溢出价格)应介于低感知价值和高感知价值之间。同时发现,互联网众筹社群中存在"利他主义"、"声望效应"以及"认知差异"等特质,这将进一步引起最优定价机制的策略性调整。本文为理解和优化互联网众筹平台运营提供了理论基础。
刘征驰马滔周莎何焰
关键词:差别化定价
基于发起人视角的创意众筹异质性激励机制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对于强调"新颖性"和"参与性"的创意众筹项目而言,众筹发起人具有"筹资金"与"筹资源"的不同动机,而众筹参与人则可从中享有"尝鲜价值"或"参与价值"。为此将创意众筹刻画为一个两阶段动态博弈过程,并探讨了不同动机驱动下的异质性激励机制设计。研究发现:(1)基于"尝鲜价值"的信息甄别机制可激励消费者展示其类型,有利于发起人通过差别化定价实现资金收益最大化。(2)基于"参与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可激励参与人形成利益共同体,便于发起人筹集各类资源将创意概念转化为创新产品。
刘征驰何焰马滔周莎
关键词:众筹信息甄别激励机制开放式创新
交易成本、不确定性与云服务定价机制被引量:3
2023年
随着云服务产业迅速发展,大规模应用市场驱动企业展开激烈竞争.在双寡头竞争市场环境下,本文将用户交易成本因素纳入云服务企业定价(按需、订阅和混合)模型,并进一步考察用户使用频次的不确定性与用户购买策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定价和收益的影响.模型分析发现:(1)云服务企业的最优均衡策略为分别采取按需定价机制和订阅定价机制.(2)最优按需价格与用户交易成本呈现倒“U”型关系;最优订阅价格与用户交易成本呈现“Γ”型关系.(3)用户使用频次的不确定性会降低企业收益;用户购买策略的不确定性在用户交易成本较低时会提升企业收益.本文对竞争市场环境下云服务企业定价机制安排的理论研究形成有益补充,并揭示出用户交易成本引致的“竞食效应”和“约束效应”,是导致最优按需价格“先增后减”与最优订阅价格“先增后不变”的关键逻辑机理.本文研究为云服务企业在商业实践中制定定价策略提供了重要指引.
马滔刘征驰周莎
关键词:双寡头竞争交易成本不确定性
个体认知、群体共识与互联网众筹投资绩效——基于计算实验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区别于现有大量从项目发起人“筹资”视角的研究,本文另辟蹊径将互联网众筹视为一种“用钱投票”的群体投资决策工具。基于众筹投资的“草根性”“民主性”和“多重性”等特征,本文将其群体决策过程抽象为“独立决策”“信念聚合”和“共识涌现”三个重要阶段。进一步,引入计算实验方法对上述静态特征和动态过程进行建模,并对实验运行数据进行多维度微观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个体认知异质性和群体共识形成机制是决定众筹投资绩效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1)成员差异性有利于“中和”个体认知偏差,对于个体能力因素具有“替代效应”;当众筹投资人数量较多时,成员差异性甚至比能力更重要。(2)众筹融资阈值的“筛选效应”有利于投资人群体实现“优中选优”的效果,且融资阈值(即共识门槛)越高筛选效果越好;因此从投资人视角,采用AON机制总是优于KIA机制。(3)众筹投资难度对成员差异性的“替代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当前产业实践中,AON机制流行于各大众筹平台而KIA机制则日渐式微,本文试图给出一个全新理论解释,并以期丰富和发展互联网环境下的群体决策理论。
刘征驰周莎
关键词:投资绩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