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周石磊

周石磊

作品数:24 被引量:296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4篇水库
  • 9篇硝化
  • 9篇好氧
  • 9篇好氧反硝化
  • 9篇反硝化
  • 8篇脱氮
  • 7篇贫营养
  • 6篇脱氮特性
  • 5篇有机物
  • 5篇水源水库
  • 5篇光谱
  • 4篇溶解性有机物
  • 4篇水质
  • 4篇平行因子分析
  • 4篇紫外
  • 4篇沉积物
  • 3篇源水
  • 3篇硝化菌
  • 3篇好氧反硝化菌
  • 3篇反硝化菌

机构

  • 23篇西安建筑科技...
  • 4篇扬州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4篇周石磊
  • 19篇黄廷林
  • 6篇曾明正
  • 6篇张春华
  • 5篇张海涵
  • 5篇方开凯
  • 4篇夏超
  • 4篇史建超
  • 4篇刘飞
  • 3篇邱晓鹏
  • 2篇李扬
  • 2篇丛海兵
  • 2篇王亚平
  • 1篇李楠
  • 1篇郭琳
  • 1篇王灶生
  • 1篇王萌
  • 1篇颜昌宙
  • 1篇李扬
  • 1篇文刚

传媒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环境工程学报
  • 4篇环境科学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湖泊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1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温混合初期主库区沉积物间隙水DOM的光谱特征--以周村水库为例被引量:13
2016年
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以及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的三维荧光光谱(EEM-PARAFAC)技术,对周村水库秋末同温混合初期的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周村水库沉积物间隙水DOM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并无明显特征峰,吸收系数的变异系数在50%-330%之间,表明其性质在不同深度上存在差异;E2/E3、E3/E4随深度增加,说明富里酸所占DOM的比例随沉积物深度增加而升高;三维荧光光谱中分离了4个组分,分别为类富里酸(C1、C2)、类蛋白(C3)和类腐殖酸(C4);类蛋白(C3)与类腐殖酸(C4)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R=0.905);DOM总荧光强度以及各组分荧光强度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但DOM中腐殖质所占比例随深度逐渐增加,各样点间各荧光组分的荧光强度与组分比例差异显著;水库沉积物间隙水的高FI(1.8-2.0)和BIX(〉1.0),以及低HIX(〈4.0)的荧光特征指数,说明不同深度DOM的腐殖化程度低,均来源于微生物作用.
张春华黄廷林方开凯周石磊王亚平丛海兵文刚
关键词:溶解有机质间隙水紫外-可见光谱水库
扬水曝气器对水源水库水质改善及沉积物控制被引量:16
2017年
研究了分层型深水水库(金盆水库)水体和沉积物的耗氧速率及沉积物原位释放状况,以及扬水曝气系统运行对水体和沉积物的原位改善效果.原位测定结果表明,金盆水库水体和沉积物耗氧速率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0.106~0.132mg/(L·d)和0.358~0.410mg/(L·d).在480h内,主库区沉积物Fe、TOC、TN和TP最大释放浓度达到2.3~2.7,4.4~5.2、3.0~3.3和0.165~0.224mg/L.扬水曝气系统运行时期,对作用区域水质和沉积物原位改善结果表明,水体中Fe、TOC、TN和TP浓度削减率分别达到78.6%、22.9%、47.8%和66.7%,其在沉积物中的浓度削减率分别为8.7%、17.4%、18.0%和17.4%.Biolog测定结果表明扬水曝气系统运行过程中,水体和表层沉积物的微生物活性都得到了增强.扬水曝气器系统是深水水库水质和沉积物原位改善的有效技术,且其现场应用已取得显著效果.
周子振黄廷林李扬龙圣海周石磊
关键词:耗氧速率
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群的筛选及源水脱氮特性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对低浓度氮污染的水体进行净化,通过对微污染水库沉积物进行富集驯化培养,得到好氧反硝化脱氮混合菌。对混合菌进行传代培养得到10^#为效果最好的混合菌。将10#混合菌投加到微污染水库源水中进行投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投菌系统的硝氮从初始的(0.38±0.03)mg/L降到(0.07±0.03)mg/L,硝氮的去除率达到(82.30±2.63)%,而空白对照系统的硝氮从初始的(0.34±0.00)mg/L到30 d实验结束变为(0.69±0.01)mg/L;复合菌投菌系统并没有出现亚硝氮的积累;投菌系统总氮从初始的(1.00±0.04)mg/L,到30 d实验结束时总氮下降到(0.52±0.03)mg/L,去除率达到(48.24±2.82)%,但是空白对照系统的总氮从初始的(1.13±0.06)mg/L到30 d结束时为(1.17±0.03)mg/L,基本保持稳定;复合菌系统的好氧反硝化菌菌落数高于空白系统1~2两个数量级。脱氮效果表明,应用复合好氧反硝化菌对于源水脱氮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周石磊黄廷林张海涵白士远何秀秀
关键词:好氧反硝化混合菌源水处理
一株贫营养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脱氮特性被引量:18
2015年
从水源水库沉积物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较高脱氮效率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SF9。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为(0.2-0.4)μm×(0.4-0.8)μm椭球状,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与Delftia lacustris DSM 21246(T)相似性为100%,并分析其系统发育分类地位,对该菌进行贫营养反硝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分别以硝氮、亚硝氮及氨氮为唯一氮源时去除率分别达81%、64%和40%。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表明,该菌在氨氮存在的情况下会优先利用氨氮,在以氨氮与硝氮为氮源时和以氨氮与亚硝氮为氮源时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81%和74%。将菌株接种到微污染源水(总氮2.34mg/L、C/N为1.2)水体中,总氮72 h去除率达到35%,TOC消耗30%。结果表明,菌株SF9与其他已报道的好氧反硝化菌相比,能耐受更低的C/N比,可作为微污染水源水微生物修复的高效菌剂。
黄廷林白士远张海涵周石磊何秀秀
关键词:贫营养微污染水源水
数字乡村建设对转出户农地流转续约的影响及其机制
2024年
【目的】数字乡村建设为农地流转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探讨其对农地转出户流转续约的影响及其机制对于保障农地经营权稳定、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2022年陕西、宁夏和甘肃3省份457户农地转出户数据,从数字技术可得性、数字技术可及性和数字技术可用性3个方面构建数字乡村建设指标体系,采用双栏模型(DHM)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地转出户流转续约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①样本中愿意续约的转出户占比57.77%,平均续约期限为3.45~5.98年。②数字乡村建设对农地转出户流转续约意愿和续约期限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该结果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③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不同分位点续约期限呈现倒U型影响。同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地转出户流转续约的促进作用在初中及以上学历、II型及以上兼业类型和签订正式契约的样本中更为明显。④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通过提高非农就业质量、增强流转续约认知和降低流转续约成本促进农地转出户流转续约。【结论】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并激活数字要素潜能成为促进农地转出户流转续约的重要路径。建议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培养数字经济发展新业态、打造农地流转信息平台以及完善流转续约监管机制。
司瑞石周石磊
关键词:农地经营权
扬水曝气技术对周村水库藻类的控制被引量:14
2017年
扬水曝气作为湖泊、水库水体修复技术之一,在国内多个水源水库水质改善工程中得到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扬水曝气技术对湖库藻类的控制效果及其机理,在对北方温带季节性分层水库-周村水库垂向水体的理化指标及藻类参数进行常年监测的基础上,于2015年8月—9月扬水曝气运行前后对垂向水体理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及丰度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扬水曝气破坏了水体分层,藻类生物量锐减,多样性水平提高,藻类密度垂向差异消失,优势种群由威胁性较大的蓝藻、绿藻变为威胁性较小的硅藻,水体生态状况良好。扬水曝气系统对氮营养盐含量、热分层结构和光照条件的影响是促进了藻类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
黄廷林朱倩邱晓鹏史建超周石磊曾明正
关键词:扬水曝气藻类群落结构
强降雨对水源水库夏季蓝藻水华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雨形式对水库水质和蓝藻水华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不同降雨形式对我国淮河流域水源水库藻类生长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于2012年和2014年的6~10月份对库区和入库径流进行野外监测,包括物理化学参数和浮游植物的变化,其中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用功能群法进行分析。2012年的总降雨量与2014年相近,但2012年强降雨次数更多,且降雨更集中,使得该水库营养盐水平提高,但并未破坏水库的分层。2012年夏季水库爆发蓝藻水华,优势功能群为M(代表种属微囊藻),冗余分析表明功能群M与总磷、总氮和水温呈显著正相关。2014年夏季的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明显低于2012年同期,主要优势功能群为Tc和S2,硝态氮、温度和Schmidt指数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强降雨发生频率的升高,该水库夏季爆发蓝藻水华的风险会增大。
邱晓鹏黄廷林周石磊史建超曹昕郑兴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总磷
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研究夏季周村水库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布与来源被引量:53
2016年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模型,解析了2015年8月夏季周村水源水库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组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水体DOM的主要因素及其相对贡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周村水库水体中的DOM可分为3个组分,分别为类富里酸荧光组分C1(260,350/420 nm)、类蛋白荧光组分C2(280/360 nm)和类腐殖酸组分C3(270,390/530 nm),且3个组分具有同源性;各组分平面分布均匀,入库口总荧光强度略高;较高的荧光指数FI,较高的自生源指标BIX,较低的腐殖化指标HIX以及接近于1的新鲜度指数(β∶α)综合表明夏季周村水库DOM的来源以自生源为主,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得出,内源对DOM贡献率高达70.96%.与此同时,周村水库水体DOM各组分与aph(440)拟合相关性较好.因此可以通过对DOM三维荧光光谱的研究,有助于水库管理者更有目的地进行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示周村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水平.
黄廷林方开凯张春华周石磊曾明正刘飞夏超丛海兵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性
我国北方温带水库——周村水库季节性热分层现象及其水质响应特性被引量:48
2016年
为揭示我国北方温带水库——周村水库水体季节性分层现象及其水质响应特性,于2014年7月~2015年6月对周村水库进行了37次采样,并对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进行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周村水库在4~11月间处于水体分层,全年呈典型的温带单循环混合模式.水温分层对水库水环境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热分层引起的底层水体季节性缺氧,导致了沉积物中营养盐以及还原性物质的大量释放,其中热分层期底层水体总氮、总磷、锰和硫化物的平均值分别为1.18、0.11、0.47和0.48 mg·L^(-1);浮游植物垂向分布受水温分层的显著影响,热分层期上层水体浮游植物丰度较高,其均值为16.35×106cells·L^(-1),下层水体浮游植物丰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曾明正黄廷林邱晓鹏王亚平史建超周石磊刘飞
关键词:季节性水质温带
农村非农就业稳定性对转出户农地流转续约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促进转出户农地流转续约是增强地权期限稳定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根本前提。新就业形态下转出户非农就业稳定性受到严峻挑战,进而影响其农地流转续约达成。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关注非农就业稳定性与农地流转续约之间的因果效应及其影响机制。【方法】本文基于陕西和甘肃2省516户农地转出户数据,从非农就业时间、非农收入占比、非农就业满意度3个层面刻画并测度非农就业稳定性,并采用Ⅳ-Heckman模型和中介效应法实证分析非农就业稳定性对转出户农地流转续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1)样本区农地转出户非农就业稳定性均值为3.016,58.72%的转出户愿意流转续约,平均流转续约期限为3.752年。(2)在克服非农就业稳定性测量误差和双向因果关系导致的内生问题以及续约意愿产生的样本选择问题后,非农就业稳定性对转出户流转续约意愿和续约期限均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并且这一结果具有良好稳健性。(3)机制分析表明,非农就业稳定性通过人口吸附效应和生计风险感知同时影响农地流转续约意愿和续约期限,通过转出收益预期仅影响农地流转续约意愿。【结论】本文提出了增强企业非农就业吸纳能力、提高转出户非农就业技能、加强非农就业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农地流转续约全链条管理等政策建议。
司瑞石周石磊刘明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