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国君

作品数:15 被引量:30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重金
  • 7篇重金属
  • 6篇污染
  • 6篇牡蛎
  • 4篇近江牡蛎
  • 4篇海洋污染
  • 2篇溶解氧
  • 2篇生物监测
  • 2篇
  • 2篇沉积物
  • 1篇氮磷
  • 1篇底质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动物
  • 1篇动物体
  • 1篇沿岸
  • 1篇沿岸海域
  • 1篇营养盐
  • 1篇渔业
  • 1篇指示生物

机构

  • 14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5篇周国君
  • 9篇林钦
  • 9篇贾晓平
  • 6篇陆超华
  • 5篇蔡文贵
  • 5篇王增焕
  • 5篇王小平
  • 5篇甘居利
  • 4篇吕晓瑜
  • 4篇谢文造
  • 3篇李纯厚
  • 2篇杨美兰
  • 2篇宗志伦
  • 1篇胡石金

传媒

  • 4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湛江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热带海洋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贻贝观察”体系的研究
贾晓平林钦周国君陆超华宗志伦
主要研究内容为:1、研究、论证和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南海贻贝观察”体系。体系包括:(1)监测生物系统:从生物体与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相互关系、生物学有效性差异等方面论证和选择近江牡蛎等作为监测生物;(2)采样系统:从源强...
关键词:
关键词:贻贝采样系统
广东沿海牡蛎体总铬的含量水平与时空分布特点被引量:5
1998年
1989~1997年于广东沿海设12个牡砺采样点,研究广东沿海牡蛎体总铬的含量水平、地理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全部牡蛎样品的总铬含量均远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值,属正常本底水平或轻微污染水平。牡蛎体总铬含量的地理分布特点是珠江口海区≥粤西海区>粤东海区。1989~1991年间,牡蛎体总铬的平均含量呈下降趋势;1991~1994年间,牡蛎体总铬的平均含量年际间虽有波动,但没有显著变化;1994年以后,牡蛎体总铬的平均含量呈上升趋势。
蔡文贵贾晓平林钦周国君
关键词:总铬牡蛎
近江牡蛎作为海洋重金属镉污染指示生物的研究被引量:58
1998年
采用更新式在自然光照和室温条件下进行了近江牡蛎(Crasostrearivularis)对镉的累积和排出实验。近江牡蛎对海水中镉的累积是净累积型,其体内的镉含量与海水的镉浓度及暴露时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镉从近江牡蛎体内排出的生物学半衰期为77d,近江牡蛎对镉的累积随海水盐度的升高而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盐度的升高有碍于其体内残留镉的排出。近江牡蛎是比较理想的海洋重金属镉污染的指示生物。
陆超华谢文造周国君
关键词:近江牡蛎指示生物重金属镉污染
大亚湾海洋生物体重金属含量与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46
2004年
根据2001年11月大亚湾15个调查站、20个生物种类共计63个生物样品的Cu、Pb、Cd和Hg含量检测结果,阐述了大亚湾近期海洋经济种类生物体的重金属含量水平。结果表明:鱼类、蟹类、虾类和头足类生物体重金属含量分别为:Cu0.16~11.85、Pb0.17~0.54、Cd0.02~0.25和Hg0.007~0.087mg/kg。虾蟹和蟹类体中Cu、Pb、Cd和Hg含量最高,鱼类最低,头足类居中;本调查结果除Pb的含量略高于1992年的调查结果外,Cu、Cd和Hg的含量略低于或相当于10年前的调查水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衡量,目前大亚湾鱼类、虾、蟹类和头足类生物体中Cu、Pb、Cd和Hg的平均含量均未超标准,经济种类生物体重金属安全卫生质量尚好。
杨美兰林钦王增焕周国君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海洋生物海洋污染
广东沿海牡蛎Cd含量的地理分布和时间变化被引量:9
1995年
1989~1993年对广东沿岸海域14个观察站的牡蛎Cd含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广东沿海牡蛎Cd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差异,牡蛎Cd含量的地理分布基本上如实地反映了广东沿岸海域环境中Cd的地理分布状况;牡蛎Cd含量的季节变化明显,高值出现在秋季,低值出现在春季,牡蛎Cd含量的季节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牡蛎自身的生物条件;个别观察站牡蛎Cd含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但就整个广东沿海来说牡蛎Cd含量的年限变化幅度较小.且1989~1993年间广东沿海牡蛎Cd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上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陆超华贾晓平周国君
关键词:牡蛎海洋污染生物监测
红海湾底质重金属分布与背景值探讨被引量:18
1999年
红海湾表层沉积物中Zn,Cd,Cu,Pb含量呈湾顶高于湾中部和湾口的分布特征,在河口潮间带形成污染区。根据背景区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和2倍标准差,提出用红海湾表层沉积物中Zn,Cd,Cu,Pb,Ni,Cr的背景上限(分别为90,0.65,20,55,30,45mg·kg^-1干重)作为背景参考值。红海湾表层沉积物中Zn,Cd,Cu,Pb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推测四者具有相似的来源。
甘居利林钦贾晓平周国君王增焕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
近江牡蛎作为海洋重金属Cu污染监测生物的研究被引量:59
1998年
进行了近江牡蛎Crasostrearivularis对Cu的累积和排出实验。近江牡蛎对海水中Cu的累积是净累积型,其体内的Cu含量与海水的Cu浓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近江牡蛎体内的Cu含量与暴露时间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Cu从近江牡蛎体内排出的生物学半衰期为131d,近江牡蛎对Cu的累积随海水盐度的升高而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海水盐度的变化对近江牡蛎体内残留Cu的影响不明显。近江牡蛎是比较理想的海洋重金属Cu污染的监测生物。
陆超华谢文造周国君
关键词:重金属牡蛎海洋污染生物监测
大鹏湾南澳水域氮磷及溶解氧的分析研究被引量:7
1994年
通过对大鹏湾南澳水域的溶解氧、氮、磷、化学耗氧量、盐度及浮游植物等环境因子的调查,对该湾水域溶解氧的含量分布变化以及该水域的富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湾内PO_4-P、NO_3-N、NO_2-N、NH_4-N的空间分布及相应于季节、盐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控制其变化的因素主要为陆源污水、底质扩散和浮游植物繁殖三个方面.
王小平贾晓平周国君胡石金宗志伦
关键词:溶解氧
大亚湾水域营养盐的分布变化被引量:18
1996年
本文通过对大亚湾水域溶解氧、氮、磷、化学耗氧量、盐度、pH等环境因子的调查,对该水域溶解氧的含量分布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湾内NO3-N、NO2-N、NH4-N及PO4-P的时空分布以及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并以氧的饱和度、PH、化学耗氧量、无机氮、无机磷等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研究了该水域的富营养状况。
王小平蔡文贵林钦贾晓平周国君甘居利吕晓瑜
关键词:营养盐
近江牡蛎作为海洋重金属锌污染监测生物被引量:44
1998年
采用更新式在自然光照和室温条件下进行了近江牡蛎(Crasostrearivularis)对锌的累积和排出实验。近江牡蛎对海水中锌的累积是净累积型,其体内的锌含量与海水的锌浓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近江牡蛎体内的锌含量与暴露时间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经35天的净化观察其体内的锌含量未有排出的趋势。近江牡蛎体内累积的锌与暴露水体盐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
陆超华谢文造周国君
关键词:近江牡蛎重金属海洋污染锌污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