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晶
- 作品数:88 被引量:27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中表观弥散系数值对肝癌诊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中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收集于我院2019年2月1日至3月4日行肝胆脾磁共振检查的肝癌患者34例。对其磁共振影像进行处理,对同一患者病变肝区和正常肝区的T1信号、T2信号、动态增强及DWI信号进行对比,分别记录正常肝区和病变肝区图像表现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均值进行t检验分析;并对病变区ADC值和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AFP)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经过对比,肝癌病变区ADC值为(8.0±5.3)×10^-4 mm^2/s,正常肝区ADC值为(13.7±2.1)×10^-4 mm^2/s,病变区ADC值比正常值明显降低(P<0.05);血清AFP值与ADC值相关系数(r=-0.172),两者无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核磁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癌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ADC值与AFP含量无相关性,血液AFP含量不能作为肝癌诊断的量化标准。
- 吴绍楷单春辉吴晶暴云锋赵明娟
- 关键词:肝肿瘤磁共振成像甲胎蛋白类
-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梁翠萍吴晶孙素娟郭宗成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心理疗法康复
- 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相邻脑实质异常MRI表现的初步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相邻脑实质异常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对29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引流区域相邻脑实质异常的发生率及MRI表现。结果静脉性血管畸形相邻脑实质异常的发生率为48.3%(14/29)。其中伴发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为13.8%(4/29),MRI均可见较明显的"铁环征";静脉畸形引流区域的信号异常发生率为34.5%(10/29),这其中包括白质病变、出血或钙化。结论静脉性血管畸形引流区域脑实质异常的发生率较高,MRI可以明确显示,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关。
- 贾秀川孙吉林吴晶刘蓉辉赵华东
-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
- 脑磁图设备补充液氦的体会
- 2006年
- 吴杰吴晶
- 关键词:脑磁图液氦超导量子干涉仪功能区定位癫痫灶定位无创伤性
- 肝脏局限性脂肪浸润误诊为肝癌三例报告
- 1997年
- 刘连祥吴杰吴晶
- 关键词:肝脏肝肿瘤误诊
- 脾脏多发血管淋巴管瘤1例被引量:1
- 2021年
- 患者男,20岁,因左上腹压痛1周入院。查体脾脏肿大,质软,轻压痛。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稍高63 U/L,血尿便常规、肿瘤全项及凝血四项正常,其他化验检查未见异常。腹部超声:脾脏增大,脾脏内多发无回声及高回声占位,肝胆胰未见明显异常。CT见脾脏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于脾脏实质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囊实性低密度影,最大者直径约8.3 cm,部分边缘可见散在点状钙化。强化扫描病变周边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平扫及三期强化CT值分别为30、39、48、56 Hu,囊性部分未见强化,故考虑良性病变可能。
- 马国景叶玉芳赵焕芬陈英敏单春辉吴晶吴杰张淑倩
- 关键词:脾脏血管淋巴管瘤磁共振成像
- 磁源性影像在癫痫患者术前听觉性语言区定位中的应用
- 吴晶赵文清孙吉林吴杰李素敏
- 脑磁图检查前癫癎患者的准备及体会
- 2005年
- 脑磁图具有毫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及毫秒级时间分辨率,可以实时监测脑电磁生理活动,通过测量大脑皮层神经元电活动在颅内产生的微弱的磁场判定神经元电磁活动的位置。脑磁图设备对人体无侵袭,无损伤,在临床中主要应用于癫痫灶定位及脑功能区定位。脑磁图设备在我国仅有三台,患者对脑磁图设备了解甚少;而且癫痫为发作性疾病,检查过程中如不能及时处理有可能产生意外,我们首次对脑磁图检查前及检查中对癫痫病人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 吴杰吴晶
- 关键词:脑磁图检查前神经元电活动功能区定位癫痫灶定位发作性疾病
- MRA诊断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附9例报告)
- 1996年
- MRA诊断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附9例报告)曹茜,吴晶,刘连祥,吴杰,吴育锦MRA(磁共振血管成像)已广泛地应用于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中,因其为无创伤性检查,易被患者接受,尤其是头、颈部血管成像,应用MRA技术能显示脑内及颈部血管结构,并可动、静脉分...
- 曹茜吴晶刘连祥吴杰吴育锦
-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颈内动脉闭塞NMR
- 1例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视觉指令食指伸屈运动脑磁图分析
- 2007年
- 目的观察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前后双手食指伸屈运动过程中脑磁图(MEG)变化。方法对1例偏瘫患者应用MEG记录双手食指伸屈运动时的脑电磁波并与MRI叠加形成磁源性影像(MSI),对比康复训练前后MEG变化。结果两次MEG检测右侧半球皮质均无运动诱发出脑磁反应,左侧半球均有运动诱发反应;第1次和第2次潜伏期分别为-34.2ms和-61.7ms,部位向内前下移位,MSI显示兴奋的皮质位于中央前回,第2次激活的脑皮质体积(9569.6m3)明显大于第1次(2309.7m3);第1次食指运动未诱发右半球体感反应;第2次食指运动诱发了右半球的体感反应,潜伏期为91.1ms,MSI显示兴奋的皮质位于中央后回。结论脑卒中患者皮质感觉功能先于运动功能恢复,未损半球经康复训练后功能明显增强。
- 赵振彪黄力平吴晶张新平肖向建孙吉林李素敏吴杰黄明威康宇华
- 关键词:康复训练运动皮质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