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斌

作品数:27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细胞
  • 10篇干细胞
  • 8篇骨髓基质
  • 7篇基质干细胞
  • 7篇骨髓基质干细...
  • 7篇多肽
  • 6篇自组装
  • 6篇分化
  • 5篇生物学
  • 5篇纳米
  • 5篇IKVAV
  • 4篇形态发生蛋白
  • 4篇诱导分化
  • 4篇神经细胞
  • 4篇生物学行为
  • 4篇纳米纤维
  • 4篇活性
  • 4篇活性多肽
  • 4篇骨形态
  • 4篇骨形态发生蛋...

机构

  • 26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7篇吴斌
  • 27篇郑启新
  • 18篇吴永超
  • 15篇郭晓东
  • 4篇宋玉林
  • 4篇崔福斋
  • 4篇王玉
  • 4篇杜靖远
  • 3篇潘海涛
  • 2篇邹枕玮
  • 2篇吕浩
  • 2篇赵晶晶
  • 1篇邱进俊
  • 1篇冯庆玲
  • 1篇李长文
  • 1篇张振兴
  • 1篇周静

传媒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国外医学(骨...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第十届西部骨...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4
  • 4篇2012
  • 7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源性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衰老过程中基因组甲基化总体调控模式的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来源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在衰老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总体调控模式的变化。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4周大鼠和32周大鼠脊髓组织来源的OPCs细胞,并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表面标志物A285及NG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细胞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及总体DNA甲基转移酶(DNMTs)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DNMTs的3种主要亚型DNMTI、DNMT3a及DNMT3b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本研究培养的OPCs纯度达95%以上。新生组、4周组和32组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87±0.12、0.79±0.14和0.37±0.07,其中32周组与新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细胞总体DNMTs活性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s的3种亚型DNMTl、DNMT3a及DNMT3b的变化趋势为:与新生组比较,4周组DNMTl的表达下降43%,DNMT3a和DNMT3b的表达分别增高56%和36%;32周组DNMTl的mRNA表达下降69%,DNMT3b表达增高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脊髓源性OPCs在衰老过程中,其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及总体DNMTs活性呈下降趋势,而在此过程中DNMTl活性的下降发挥了主要作用。
吴斌吴永超潘海涛郭晓东郑启新
关键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衰老DNA甲基化DNA甲基转移酶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无血清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与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联合诱导体外无血清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用含2%Utroser G的UltraCULTURE无血清培养体系体外扩增大鼠BM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其表面标志,用以全反式维甲酸与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为主要成分的复合诱导液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和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诱导后的神经细胞。结果经全反式维甲酸、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后的BMSCs表现为神经细胞形态特征,诱导后的细胞可存活14 d以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SE和GFAP均有阳性表达,前者阳性率为65.6%,后者阳性率为12.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与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可在体外高效、稳定地诱导无血清培养的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
吴斌郑启新周静郭晓东吴永超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神经细胞
FGL多肽自组装纳米纤维与神经干细胞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支架材料FGL多肽组装纳米纤维和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固相法合成FGL多肽两亲性分子(FGL peptide-amphiphile,FGL-P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进行纯化和分析。加入0.1mol/LHCl于FGL-PA溶液,降低pH值引发其自组装,透射电镜观察自组装后的材料。取新生1d大鼠大脑皮质,培养大鼠NSCs,分别加入最终浓度为0、50、100、200、400mg/LFGL-PA,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FGL-P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将NSCs分别加入分化培养基(对照组:DMEM/F12、2%B27和10%FBS)和含FGL-PA的分化培养基(实验组:DMEM/F12、2%B27、10%FBS和100mg/LFGL-PA)诱导分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FGL-PA对NSCs分化的影响。结果FGL-PA可自组装形成凝胶,透射电镜示其为纳米纤维,直径为10~20nm,长度可达数百纳米。加入各浓度FGL-PA48h后,当FGL-PA浓度为50、100、200mg/L时,吸光度(A)值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s诱导分化培养14d,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对照组NSCs分化为神经元比例为46.35%±1.27%,实验组为72.85%±1.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L-PA能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张振兴郑启新吴永超吴斌
关键词:纳米纤维生物材料神经干细胞生物相容性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与同期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的患者进行比较。方法:对2009年7月~2015年4月收治的21例行ACDR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ACDR组),男17例,女4例,年龄20~49岁(39.1±6.8岁);C3/44例,C4/56例,C5/69例,C6/72例。同时收集同期行ACDF的21例颈椎病患者(ACDF组)进行对比,男16例,女5例,年龄23~53岁(39.5±6.3岁);C3/44例,C4/57例,C5/68例,C6/72例。术后随访时拍摄颈椎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活动度(ROM),观察椎间盘假体有无松动移位及异位骨化、椎间融合器有无出现松动移位及植骨融合等情况;按照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Odom's分级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术后随访4~9年(5.7±1.2年),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无椎间盘假体和椎间融合器的松动和移位。ACDR组出现1例异位骨化,未出现明显邻近节段退变的病例;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曲度和手术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X线片显示手术节段全部骨性融合,5例出现明显邻近节段退变(ASD),其中3例无临床症状,2例临床症状较重再次行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和手术节段ROM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VAS评分和NDI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CDR组Odom's分级优良率为90.5%,ACDF组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D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ACDR 0 vs ACDF 23.8%,P<0.05)。结论:ACDR治疗颈椎病可取得较好的中长期效果,能够保留置换节段ROM和颈椎生理曲度,减少ASD发生。
李创吴斌吴永超郑瑾郑启新
关键词:颈椎病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临床疗效
骨形态发生蛋白2活性多肽/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修复大鼠颅骨缺损
2008年
胶原矿化骨是一种对天然骨进行结构仿生的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骨传导性,但是缺乏良好的骨诱导性。为改善其骨诱导性,笔者以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核心功能区为模板,设计合成含24个氨基酸的具有骨诱导活性的多肽,将其与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构建新型仿生骨修复材料,植入大鼠颅骨缺损处,评价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为下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吴斌郑启新郭晓东吴永超赵晶晶王玉冯庆玲崔福斋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修复材料颅骨缺损复合材料活性多肽
IKVAV多肽自组装纳米纤维促进PC12细胞的黏附性能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细胞黏附性能是评价神经组织工程基质材料的重要指标,拟对包含神经活性多肽片断的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在体外进行自组装,并且检测其对PC12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3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委托上海波泰生物科技公司合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进行纯化和分析。在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中加入稀盐酸降低pH值引发其自组装,用不同浓度的IKVAV自组装材料包被培养板,培养PC12细胞,检测IKVAV对PC12细胞黏附的影响。结果:①当IKVAV自组装材料的密度为0.58~15.0μg/cm2时,能明显增强PC12细胞黏附,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密度增加PC12细胞的黏附率升高。②在1h和3h各IKVAV密度组的细胞黏附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KVAV能够促进PC12细胞黏附,而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同时,IKVAV促进PC12细胞黏附的作用迅速、稳定。
吴永超郑启新杜靖远宋玉林吴斌郭晓东
关键词:神经组织细胞粘附
微创技术在脊柱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微创技术通常是指以诊断或治疗为目的,在影像系统辅助下,通过管道进行操作的一类技术的统称.应用于脊柱疾患的微创技术根据所用器械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两类:经皮穿刺技术和内窥镜技术,前者主要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
吴斌郑启新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BMP-2相关多肽仿生骨基质材料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正>目的:创伤、肿瘤、感染所造成的大范围骨缺损的治疗是一直是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本研究和清华大学合作研制的人工骨修复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nHAC/PLA)是基于仿生观念,以胶原为模板,在钙-磷盐溶液中调制...
吴斌郑启新郭晓东杨述华邵增务刘国辉吴永超潘海涛崔福斋
纳米纤维凝胶材料IKVAV多肽的自组装及其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相容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研究纳米纤维凝胶材料IKVAV多肽的自组装及其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相容性,为其应用于神经组织工程提供实验依据。合成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进行自组装,用透射电镜检测。将IKVAV多肽纳米纤维凝胶与BMSCs复合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Calcein-AM/PI染色计数活细胞比例,检测IKVAV多肽对BMSCs增殖和粘附的影响。IKVAV多肽可成功自组装成为纳米纤维凝胶,其与BMSCs复合培养细胞生长良好,活细胞数达90%以上,IKVAV多肽对BMSCs增殖没有影响,并可促进BMSCs的粘附。IKVAV多肽可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凝胶,并且与BMSCs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吴斌郑启新吴永超郭晓东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IKVAV自组装纳米纤维神经组织工程
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
2005年
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的治疗,目前多采用保肢术。在保肢重建中,人工膝关节置换逐渐成为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方法。该文主要介绍旋转铰链型、可延长型、定制节段型、同种异体骨复合型等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现状。
吴斌郑启新
关键词:骨肿瘤保肢人工假体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保肢术节段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