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勇
- 作品数:28 被引量:17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XPD和ERCC1基因多态性与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铂剂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的毒副作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D,XPD)和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l(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ene 1,ERCCl)多态性基因型与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毒副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应用含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42例汉族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XPD和XRCCl的多态性基因型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临床病理因素及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XPD、ERCC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布与年龄、性别、淋巴转移、肿瘤的部位、化疗史、分化程度、器官转移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D基因型中,其中AA基因型以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为主,AG基因型以腹泻及肝肾损伤为主,GG基因型以神经毒性及口腔黏膜炎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基因型中,LG基因型以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为主,LL基因型以肝肾损伤、神经毒性及口腔黏膜炎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PD和ERCCl的基因型可能与结直肠癌铂类药物化疗的不良反应有关。
- 张正华侯凯生谢芳金重华洪洁艳卫海民吴学勇
- 关键词:结直肠癌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
- 内生场热疗联合沙培林加顺铂胸腔灌注治疗癌性胸水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通过观察热疗联合顺铂加沙培林胸腔灌注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寻更好控制癌性胸水的方法。方法选择40例癌性胸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热疗联合顺铂加沙培林胸腔灌注组20例;对照组:沙培林加顺铂胸腔灌注组20例。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胃肠道反应和乏力,但均可以耐受。结论内生场热疗联合顺铂加沙培林胸腔灌注治疗癌性胸水疗效值得肯定,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能够耐受。
- 李丹朱悦茗谢芳吴学勇
- 关键词:内生场热疗癌性胸水顺铂
- 浅析区域医联体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实践
- 随着疫情的逐渐平息,国内进入了"后疫情时代",这意味着针对疫情的防控工作,现有的医疗体系应朝着常态化管理的方向发展。静安区中心医院以区域医联体为依托,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取了有效的应对策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在...
- 赵心澜杨鲲顾北令陈勇薛超吴烨清周依群戴琳何锦雯张瑜朱莹吴学勇张天嵩
- 关键词:疫情防控
- 基于分子分型的老年难治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大分割与常规分割放疗效果对比
- 2021年
- 目的:在基于分子分型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_(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未甲基化的老年难治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术后患者中比较短程大分割放疗联合同步替莫唑胺化疗与标准常规分割放疗联合同步替莫唑胺化疗的效果。方法:选择MGMT基因启动子未甲基化的新诊断的老年幕上GBM术后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进行标准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和治疗组(进行短程大分割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1年生存率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6和6.9个月,P<0.05),但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75.0%和66.7%,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3级的急性毒性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和疲乏的发生率也均相当。结论:MGMT基因启动子未甲基化的老年GBM患者对放疗和替莫唑胺化疗均不敏感。对这类患者,短程大分割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能获得较标准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更优的效果,且不良反应未显著增加,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 张玺炜吴学勇高洪元许莉
- 关键词:大分割放疗老年
- microRNA-31对AGS人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其LRH-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索microRNA-31(miR-31)的高表达对AGS人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其成纤维细胞核受体(LRH-1)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索miR-31调控胃癌发生和发展的机理。方法将AGS细胞分为3组,分别给予转染miR-31(MT组)、转染miR-31阴性对照序列即空脂质体(NC组)及滴加PBS溶液(BC组)处理。分别采用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试剂盒(CCK-8试剂盒)、流式细胞仪和Transwell实验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和细胞迁移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细胞中LRH-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miR-31的作用位点。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转染4 d后,MT组、NC组及BC组细胞A450值的均值分别为1.31、2.26和2.14,MT组较低(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MT组、NC组及BC组细胞凋亡率的均值分别为39.5%、9.3%和10.0%,G1+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92.54%、73.23%及74.58%,MT组的该2个指标均较高(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MT组的迁移细胞数低于NC组及BC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T组细胞LRH-1蛋白的表达较BC组和NC组下调(P<0.01)。结论上调miR-31的表达对AGS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可促进其凋亡并降低细胞的迁移能力;miR-31可使LRH-1蛋白的表达下调,推测LRH-1基因可能是miR-31参与胃癌发生和发展的靶标之一。
- 高洪元田守金吴学勇
- 关键词:胃癌迁移增殖
- 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致严重皮疹一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患者,女性,67岁。乳腺癌术后,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来曲唑持续治疗3年,阶段服用维生素D、钙片。2014年3月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进行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ualenergy X-rayabsorptiomety,DXA)测定骨密度T值,为-3.4,诊断为骨质疏松。2014年4月2日,患者入院接受首次唑来膦酸治疗,期间肾功能、血钙检查无异常,按照医嘱当日给予唑来膦酸4mg溶于0.9%氧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点滴30min,用药过程患者无任何不适。
- 吴学勇朱悦茗谢芳
- 关键词:唑来膦酸皮疹
- 热疗联合顺铂与多西他赛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腹水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2年
- 为了探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腹水的临床疗效,对9例伴有腹水的晚期胃癌患者,利用内生场局部热疗仪治疗腹部转移病灶,加温至41℃,持续1h,配合顺铂40mg/m2腹腔给药,多西他赛30mg/m2静脉滴入化疗,均每周1次,连续3周为1个周期。观察腹水疗效、腹部实体病灶缓解程度和热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热化疗后9例患者中有3例腹水消退,6例腹水得到控制;腹部可测量病灶部分缓解4例,稳定2例;没有出现热化疗不良反应叠加。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热疗联合顺铂腹腔给药与多西他赛静脉滴入能够较好控制晚期胃癌腹水,并可获得较好的局部病灶缓解。
- 吴学勇张正华金重华卫海民
-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18例初诊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高级别脑胶质瘤(HGG)病程发展快,死亡率高,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开发新的化疗药物成为目前这种疾病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观察替莫唑胺同步放疗加单药辅助化疗治疗初诊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替莫唑胺一线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获益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60Co对18例HGG患者进行全脑(DT40Gy/20f)加局部小野(DT20Gy/10f)照射DT60Gy/30f×6周,放疗期间每日口服替莫唑胺75mg/m2,放疗结束后4周,继续给予替莫唑胺标准5d方案辅助化疗6个周期,每一周期28d。第1周期用量150mg/m2,连用5d,无明显血液毒性后,从第2周期起剂量增至200mg/m2。结果:18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位随访12.5个月,11例出现复发或进展,5例死亡。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为9.8个月(95%CI,6.1~9.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个月(95%CI,8.5~19.5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55.6%,6个月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81.8%。替莫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以轻度血液毒性为主。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加后续单药辅助化疗治疗初诊高级别脑胶质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疗法安全性好,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 吴学勇张玺炜殷晓峰赵子仪
- 关键词:替莫唑胺放疗化疗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2年
- 内分泌治疗用于乳腺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具有疗效确实、耐受性良好的特点,已在各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三苯氧胺仍是绝经前患者的标准用药,绝经后患者则首选芳香化酶抑制剂。本文就近年来进行的多个大宗临床试验,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朱悦茗李丹吴学勇
- 关键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芳香化酶抑制剂
- 结直肠癌患者全身热疗术前后血浆前列腺素E_2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动态观察
- 2010年
- 目的研究测定结直肠癌患者全身热疗术前后血浆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14-73岁,平均(56.3±17.1)岁,对照组为24名健康体检者。用PGE2酶免药盒分别测定患者手术前后的外周血PGE2水平及细胞免疫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经全身热疗治疗后明显降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提高,P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外周血PGE2围手术期下降水平与细胞免疫功能的提高呈明显相关性,全身热疗在杀灭癌细胞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外周血PGE2作为结直肠癌患者全身热疗治疗判断疗效的一项辅助性监测指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张正华吴学勇侯凯生
- 关键词:结直肠癌前列腺素E2全身热疗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