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洁楠
- 作品数:138 被引量:372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艺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一种基于环境改善的环保景观花台
- 一种基于环境改善的环保景观花台,包括表台,表台花卉种植槽,浇灌喷头,太阳能电池板,外围花卉种植槽,环形水池,休息櫈和表针;所述表台为水泥浇筑结构设计,且表台中心内部设置有钟表转动系统;所述表台的周围设置有环形水池结构;所...
- 史添欣叶洁楠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园林景观内的道路侧边防撞桶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园林景观内的道路侧边防撞桶,包括防撞桶主体,销筒和内螺栓;所述固定架的下端安装有固定于地面上安装底座;所述固定架的前端侧壁上安装有L状的底托板;所述防撞桶主体通过底部平面中部开设的圆形的对接槽安装在...
- 史添欣叶洁楠
- 文献传递
-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山西吕梁为例
- 2021年
- 在历史文化不断演变的今天,传统村落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拥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进城工作,村落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村落文化景观也日益衰败。近年来,互联网渐渐渗透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传统村落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对吕梁传统村落的分析,从社会、经济、环境3个方面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
- 张慧叶洁楠
- 关键词: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
- 2021年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有待提高。如何优化城市居住区的空间环境是现阶段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切入点,结合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大趋势,通过运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及技术措施,以丰富“海绵化”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涵,为海绵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 傅瑶叶洁楠
-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
- 一种兼具景观和高效生态功能的组合式生态景观墙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兼具景观和高效生态功能的组合式生态景观墙,包括卡装槽,移动轮,卡板,调节杆和种植桶;所述景观墙框架上从上至下设有两组用于安装卡板的卡装槽,且卡装槽内外侧端设有用于阻挡卡板的限位挡框,所述卡板的后侧下端设...
- 史添欣叶洁楠
- 文献传递
- 一种园林景观内的花坛花苗插植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园林景观内的花坛花苗插植装置,包括主体,内板,连接杆,伸缩杆,和顶槽;所述主体为圆柱形内部中空结构,且主体的顶端通过连接板装有拉杆;所述内板通过均匀排列的方式安装在主体的内部,且内板的外侧通过固定连接的...
- 任启力叶洁楠
- 文献传递
- 基于园林景观的可拆分式养护栽培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园林景观的可拆分式养护栽培装置,包括正方形块、浇灌腔和圆形渗出通孔;所述正方形块四处侧端面相邻四处边缘夹角部位均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一圆弧形凹槽结构;设置有两组所述浇灌管,且浇灌管经由管道、漏斗状结构、浇灌...
- 杲恬恬叶洁楠
- 文献传递
- 基于生态旅游的乡村水系景观规划设计——以石塘竹海为例被引量:4
- 2011年
- 以石塘竹海乡村水系景观规划为例详细阐述了基于乡村生态旅游的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包括景观功能分区、景观设计策略、景观设计构成和景观设计元素,并且从多个层面提出了基于乡土化思想的设计思路即合理利用乡村自然地形、充分挖掘建筑本土化特色、采用乡土植物、激活乡村水系元素、发挥景观小品的点睛效果和完善乡土化的环境设施等。
- 叶洁楠王浩
- 关键词:生态旅游景观规划
- 城市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常州段与苏州段为例
- 2021年
- 本文通过研究运河变迁史,分析常州、苏州的城市背景以及发展过程中对运河的态度,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探讨当前保护发展运河文化需要思考的问题。
- 张睿叶洁楠
- 关键词:运河文化城市遗产
- 与地域文化相融的芜湖扁担河滨水文化公园设计被引量:14
- 2019年
- 滨水城市公园不仅是城市的形象门户,承载着一个城市独有的精神与文化内涵,而且是市民的活动空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的不断发展,市民对休闲娱乐场所数量、质量的需求逐渐提高,要求从人的角度出发,追求舒适的场所。对于城市空间,人们不仅追求表面形式和规模化,而且关注心理感受和使用需求。人的存在为空间界定了属性,因此,本着人本主义原则,设计师要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与自然"这一设计主题,创造出融入当地文化、遵循生态原则、具有景观独特性的滨水城市公园,使人们可以在干净安全的环境下更好地亲近水源、了解当地文化。
- 叶洁楠翟原
- 关键词:地域文化徽派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