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心国
- 作品数:41 被引量:243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黏附分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黏附分子 1(s ICAM 1)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 40例急性脑梗死和 30例健康人的血清 s ICAM 1和TGFβ1 浓度。结果 :脑梗死组发病后第 1、3和 7日血清 s ICAM 1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而发病后第 1日和第 3日血清 TGFβ1 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结论 :血清 s ICAM 1和 TGFβ1 浓度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和免疫状态 ,且 s ICAM 1具有损伤作用 ,TGFβ1
- 叶心国毛善平谭来勋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细胞黏附分子-1转化生长因子-Β1
- 通心络制剂对大鼠脑梗死灶周突触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大鼠脑梗死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突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通心络组、抑制组、盐水组和对照组,以横木行走实验评定运动功能,在5、10、15d应用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梗死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突触数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突触素等的变化。结果通心络组运动功能评分10d、15d分别为(3.2±0.3)和(5.8±0.9)分,高于对照组、抑制组(P<0.01);电镜观察,10d、15d脑梗死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分别为(5.7±0.3)、(8.4±0.7),突触数目分别为(11.9±1.1)、(15.9±1.3)(个/8000×HP),两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和抑制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梗死周边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突触素阳性信号密度值也在10d、15d高于对照组和抑制组(P<0.01)。结论通心络治疗可使脑梗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加强突触重建和功能修复,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 谭来勋叶心国曾非孙圣刚
- 关键词:通心络星形胶质细胞突触可塑性
-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临床与病理分析(附8例报告)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的早期临床征象和病理过程。方法分析8例SSPE的首发症状等临床征象,脑脊液丙种球蛋白含量,血清及脑脊液麻疹抗体滴度,脑电图和头部MRI资料;并给活检脑组织以电子显微镜扫描及麻疹病毒分离。结果患者分别以智能障碍(6例)或双眼视觉障碍(2例)为首发症状,并均于病程2月后陆续出现SSPE的典型临床经过;其血及脑脊液的麻疹抗体滴度高,脑脊液丙种球蛋白含量高;脑电图基础节律慢而不规则,伴周期性双侧对称性高波伏棘慢波;头部MRI示弥漫性脑萎缩、灰白质界线模糊及广泛分布的异常信号;电子显微镜扫描显示弥漫性亚急性或慢性脑炎,脑细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并分离出麻疹病毒。结论SSPE多以亚急性智能障碍或双眼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并可在病程2个月后出现SSPE的典型临床经过。
- 谭来勋叶心国刘志超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28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的评估结果分为无认知障碍组和认知障碍组,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依据Hcy 水平进行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对危险度评价。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接受高等教育、糖尿病和Hcy水平均是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OR值分别为0.94、1.21、1.86、2.35)。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为(14.87±5.85)μmol/L,明显高于无认知障碍组的(12.78±5.68)μmol/L(P〈0.01);高Hcy血症患者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非高 Hcy血症患者(P〈0.05),相对危险度为1.92,95%CI为1.125~3.289。结论:Hcy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高Hcy血症患者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高。
- 叶心国李景李涛
- 关键词: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认知功能障碍
- 亚低温治疗脑梗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 李承晏李涛刘志超叶心国余绍祖
- 该研究从基础到临床对亚低温治疗脑梗死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解决了亚低温治疗的一些关键问题,为亚低温在治疗脑血管病方面的大规模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几家医院的应用表明,该技术不仅能降低脑血...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栓塞亚低温低温疗法
- 溶血磷脂酸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
- 张兆辉曾非李涛叶心国刘艳刘春英段申汉毛小平李宗南谭来勋周珂刘志超毛善平余樱曾庆杏
- 该研究率先提出LPA很有可能参与了慢性和急性脑缺血所致神经损伤的病理过程,对于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强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能有效地抑制或阻断血小板活化所导致的脑损伤。这一新理念拓展了抗血小板治疗价值及应用范围。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损伤溶血磷脂酸脑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疗
- 运动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灶周突触素mRNA及生长相关蛋白mRN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大鼠梗死灶周突触素mRNA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mRNA的表达水平和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肾性高血压后的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大鼠100只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n=50),训练组大鼠进行运动训练,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2组大鼠均于制模成功后第3,7,14天采用横木行走实验评定各亚组大鼠运动功能,在制模成功后第1,3,7,14,28天时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灶周边区突触素mRNA、GAP-43mRNA水平。结果造模后第7,14天,2组大鼠运动功能得分与本组造模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制模后第7,14天时,训练组运动功能得分[分别为(3.2±0.3)分和(5.8±0.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0.4)分和(2.6±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大鼠脑梗死灶周突触素mRNA和GAP-43mRNA水平均在造模后第1,3,7天时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组突触素mRNA水平在造模后第3,7,14和28天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组GAP-43mRNA水平仅在造模后第3和第7天时(0.295±0.03、0.512±0.04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动训练可使大鼠脑梗死灶周突触素mRNA和GAP-43mRNA水平增高,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 谭来勋叶心国刘志超孙圣刚
- 关键词:突触素生长相关蛋白
- 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ICAM-1表达、MPO活性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5年
- 叶心国余绍祖李承晏
- 关键词:脑梗死体积ICAM-1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亚低温MPO活性缺血组织
- 亚低温的持续时间对实验性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 目的观察亚低温的持续时间对实验性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只;每组再分为亚低温持续时间16h、24h、32h、40h、48h和56h亚组,每个亚组10只。按已报道的方法制作鼠左...
- 李涛李承晏刘志超叶心国
- 关键词:梗死体积亚低温梗死灶体积
- 文献传递
- 失语症患者的心理障碍特点及发生机制被引量:13
- 2002年
- 目的研究失语症患者的心理障碍特点及可能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8例失语症患者(失语组)进行评定,并与104例卒中无失语患者(对照组)对比。结果失语组各因子均分大多高于对照组,以抑郁、焦虑及躯体化得分最高。前部失语总症状指数(GSI)(1.76±0.37),抑郁因子分(2.19±0.61);后部失语GSI为(1.82±0.49),焦虑因子分(1.90±0.39),皮层性失语GSI>皮层下失语,双侧病变GSI>单侧病变。结论失语症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为63.89%,明显大于卒中无失语组,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及躯体化。心理障碍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病变部位、侧位、失语类型及失语程度有关。
- 毛善平邱得胜李承晏叶心国
- 关键词:失语心理障碍抑郁焦虑